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長征中,“跟到走”的鄧小平

2018年10月12日10:01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34年8月,鄧小平30歲,正值而立之年。10月,他開始隨中央紅軍長征。然而,從一年前開始,他卻經受了政治和家庭的雙重打擊。由於抵制黨內“左”傾錯誤路線的統治,1933年5月,鄧小平被撤銷江西省委宣傳部部長職務,受到黨內“最后嚴重警告”處分。這也是鄧小平一生中“三落三起”的“第一落”。

人生低谷中踏上長征路

1933年,雖然鄧小平的人生多有不順,但別人從其言行舉止中絲毫看不出他正在經受著磨難。當時,剛與鄧小平在中央蘇區認識的劉英就是如此。有一次,劉英剛從於都“擴紅”回來,鄧小平高興地伸著大拇指表揚她:“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項英同志在政治局會議上,夸獎你‘擴紅’搞得好,都登報了。”那神情比劉英本人還要高興。劉英回到駐地與一位熟人聊起此事,熟人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告訴她:“你還不知道?小平正倒霉呢!他的中心縣委書記被撤了,現在調到《紅星》報當編輯,孤零零地剩了一個人。”劉英說:“看他那模樣,一點事兒也沒有。”

就是懷著這樣的樂觀主義精神,鄧小平踏上了漫漫長征路。長征路上,紅軍既無根據地為依托,也無后方的接濟,天上有敵機轟炸,地上有敵軍圍追堵截,風餐露宿,前途未卜。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憂心忡忡、悲觀失望,而鄧小平卻在這種艱苦的日子裡尋找樂趣。每當晚上行軍沒有敵情的時候,鄧小平常與李富春、潘漢年、賈拓夫、陸定一、李一氓等紅軍總政治部的同志並肩而行,趁著月朗風清,和大家談天說地。他和大家在行軍時,一路走一路談,上下古今無不涉及,常常使大家忘記了疲倦。李富春戲稱這為“徒步吹牛皮”。幽默樂觀、態度隨和的鄧小平特別受歡迎,誰都願意跟他一起走。長征路上沒有什麼吃的,每當大家聊到各地的特色美食時,鄧小平就會說四川是天府之國,回鍋肉、魚香肉絲、辣子雞丁如何如何好吃,說得大家直咽唾沫,這種“畫餅充飢”的做法被大家稱為“精神會餐”。正如劉英所說:“長征這一路上,艱苦得很,隻要同小平同志他們在一起,就來勁。”鄧小平的這種樂觀、豁達,誰又能想到他正經受著政治上的打擊和感情上的失意呢?

主編《紅星》報鼓舞士氣

鄧小平積極的人生態度,還體現在他對革命事業的熱忱中。他是以《紅星》報主編身份參加長征的。當時,《紅星》報是黨中央和中革軍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唯一的報紙。鄧小平深刻地意識到該報作為全軍“政治指導員”的重要作用。於是,他帶著兩名工作人員,兩根扁擔挑著4個鐵皮箱,帶著辦報的全部家當,夜以繼日地工作。白天行軍趕路時,鄧小平注意搜集各方面的情況和材料﹔晚上宿營睡覺時,他就把鐵皮箱當辦公桌,在上面寫稿、編稿、刻字、印刷。在他的嘔心瀝血之下,1934年10月20日,《紅星》報油印版第一期出版了。報頭那富有藝術性的“紅星”二字正是鄧小平的手筆。

長征開始1個月后,鄧小平為了輕裝行軍,扔掉了一台笨重的油印機,隻靠著一隻手滾油印機堅持編印工作,出版的艱難可想而知。然而,《紅星》報不但堅持了下來,而且還受到廣大紅軍戰士的喜愛,許多人回憶起來,都說“從中學到許多革命知識”。

1935年1月,隨著黨內、軍內對“左”傾錯誤領導的強烈不滿,鄧小平受排擠的現象也開始改變。黎平會議后,鄧小平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秘書長,隨后相繼擔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務。在長征中,他大部分時間都是負責宣傳工作。

識人、用人、育人的好首長

曾跟隨鄧小平工作的梁必業清楚地記得這樣一個故事。那是紅一軍團東征到山西趙城、洪洞一帶時,有一天,部隊夜行軍到達石芷,鄧小平的警衛員帶著一個新兵找到他,說要把這個新兵分到宣傳隊。梁必業一看,這個新兵又黑又瘦,胡子拉碴,年齡30多歲。一般在宣傳隊工作的人年

紀都很小,會唱會演會跑會跳,這人怎麼會分到宣傳隊呢?梁必業對警衛員說:“我們宣傳隊不要這麼大年紀的,你帶回去吧。”警衛員回去如實向鄧小平報告:“梁隊長嫌老了,不要。”鄧小平卻堅持說:“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於是,警衛員又把這個新兵給梁必業送了過去。不久,梁必業發現這個新兵雖然年齡大了些,但社會閱歷豐富,辦事能力強,工作積極,政治進步很快。而且,由於他比較老成,扮演老太太是個好手,還是隊裡管理化妝品和道具的能手。后來,這個新兵還擔任了宣傳隊分隊長。可見,鄧小平開展工作不墨守成規,不帶偏見,他對宣傳工作的了解,以及察人、識人、用人均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在鄧小平的培養下,許多同志離開宣傳隊后都走上了基層或機關業務部門的政治工作崗位,有的還逐漸成長為領導干部。

長征中有不少娃娃兵,鄧小平身邊也有不少,他每次看著娃娃兵們行走吃力,便會跳下馬,說道:“哪個走不動哪個先騎。”說完,還把他們當中的“重點對象”扶上馬,自己卻邁開雙腳,信步前行。鄧小平還十分關心這些娃娃兵的成長。在一次急行軍后,軍團機關在路旁的樹林裡休息待命,他來到這些小同志面前,笑瞇瞇地問:“還想學文化嗎?”大家異口同聲回答:“很想!”鄧小平順手從樹上折下一根枝條,在沙地上教大家認“紅軍”“革命”等詞。15歲就跟在鄧小平身邊的賴和明回憶說,他自己的名字就是那時候鄧小平教會的。大家認識一些常用字后,鄧小平就開始教大家讀書,在他的教導下,許多紅軍小戰士利用行軍、戰斗間隙刻苦學習,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

一個人的秉性是一以貫之的。在長征那種尤其艱難的環境下,鄧小平所展現出來的品質和才能,在他之后的歲月中愈益顯著。那可貴的樂觀精神、朴素的人文關懷,堅持原則又勇於突破的杰出才干,給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帶來了福祉。而若干年后,當鄧小平的女兒鄧毛毛問他:“長征中你都干了些什麼工作”時,他卻隻回答了簡單的三個字:“跟到走。”(劉慧娟)

(摘自《中國檔案報》)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