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97)

2018年10月10日10:14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2)

在人才問題上,必須打破常規,選拔和培養杰出人才。鄧小平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提出,要把盡快培養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學技術專家,作為我們科學、教育戰線的重要任務。他指出,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需要一批杰出的科學家,在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起帶頭人的作用。也隻有有了成批的杰出人才,才能帶動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

1982年7月26日,他在談“六五”計劃和長遠規劃時指出﹔怎樣把現有的知識分子用起來,需要一套方法。人才,隻有大膽起用,才能培養起來。1985年,他又說:“人才是有的。不要因為他們不是全才,不是黨員,沒有學歷,沒有資歷,就把人家埋沒了。善於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成熟的主要標志之一。”

教育是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基礎。鄧小平特別重視尊重教師的勞動,提高教師的質量。他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因此,我們要提高人民教師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不但學生應該尊重教師,整個社會都應該尊重教師。”

鄧小平反復強調要為廣大知識分子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要解決好知識分子,特別是杰出的知識分子的待遇問題,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做研究和教學工作。他要求各級組織和干部少講空話,多干實事,為科技人員做好后勤工作。他以身作則,多次表示願給科技、教育部門的同志當后勤部長。他在1988年9月12日聽取一次匯報時指出,要從戰略高度考慮教育問題。他指出:“要注意解決好少數高級知識分子的待遇問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尊重他們,會有一批人作出更多的貢獻。”“知識分子待遇問題要分幾年解決,使他們感到有希望。北京大學一位老教授說:我的工資從建國時候開始就是這麼多,但是現在物價漲了,我的生活水平降了三分之二。我們不論怎麼困難,也要提高教師的待遇。這個事情,在國際上都有影響。”“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他強調說,從長遠來說,這個問題到了著手解決的時候了,要把“文化大革命”時的“老九”提到第一。

鄧小平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在改革過程中,考慮最多、最關心的是破除束縛、壓制人才的舊體制,培養和造就人才,調動廣大知識分子的積極性,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加速經濟建設的發展。1984年10月22日,他在談《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時說,《決定》最重要的是第九條,“概括地說就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八個字,事情成敗的關鍵就是能不能發現人才,能不能用人才。”次年3月,他在《改革科技體制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的講話中說:“改革經濟體制,最重要的、我最關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體制,我最關心的,還是人才。”他提出,每年要給知識分子解決一點問題,要切切實實解決,要見實效﹔要通過改革創造一種使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善於發現人才,團結人才,使用人才,是領導者成熟的主要標志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在鄧小平的關懷下,我國先后派出數萬名青年學生和科技人員出國學習、深造,同時還有大批的自費留學人員出國學習。這批人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寶貴財富,鄧小平同志始終對他們抱有厚望,熱誠希望他們學成回來報效祖國,並要求有關部門努力創造條件接待他們。1988年9月,他對留學人員回國后的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問題又作了具體指示。他強調:“我們的留學生有幾萬人,如何創造他們回來工作的條件,很重要。”他深情地說:“這些人不回來,實在可惜啊。”1992年初,鄧小平在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談話中說:“希望所有出國學習的人回來。不管他們過去的政治態度怎麼樣,都可以回來,回來后妥善安排。這個政策不能變。告訴他們,要作出貢獻,還是回國好。希望大家通力合作,為加快發展我國科技和教育事業多做實事。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們也就越高興。不隻我們高興,人民高興,國家高興。對我們的國家要愛,要讓我們的國家發達起來。”這語重心長、感人肺腑的話語,表達了鄧小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崇高品格,不僅是對廣大留學人員,也是對所有知識分子報效祖國,獻身改革和現代化事業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李政道稱鄧小平為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總設計師”

當今世界已進入高速發展的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

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尖端技術被廣泛應用,最新科技成果被有力推廣,生產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大幅度增長。科學與技術之間,科技與經濟之間,乃至科技與整個社會發展之間的結合愈加密切。

自20世紀70年代起,世界主要的發達國家相繼跨過高科技時代的門檻,使這些國家在國防、政治、經濟生活中處於極為有利的位置。當今世界,高科技的發展水平,已成為國際上進行經濟、軍事乃至綜合國力競爭的重大因素。

面對這樣一個高科技發展的時代,抱有實現現代化宏願的中國該怎麼辦?

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鄧小平,這位與歷史和未來對話的戰略家,發出了堅強有力的聲音。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尚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為我國基礎差、人口多、底子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還不高,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在新科技革命的今天,我們面臨著既要著重推動產業革命,又要迎頭趕上世界新科技革命浪頭的雙重任務。鄧小平高瞻遠矚,提出我們必須從長遠的發展戰略出發,積極發展高科技,為21世紀中國的全面發展搶佔戰略制高點。他審時度勢,把握機遇,利用各種方式同有關方面和國內外專家學者商議我國高科技的發展規劃,親自領導了一系列重大項目的制定與決策。

1988年10月24日上午,剛剛過去的一場秋雨使北京更加舒爽宜人。位於北郊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一派節日景象。

10時整,鄧小平前來視察這個在中國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工程,並向科技人員祝賀正負電子對撞成功。這個工程,是在鄧小平的關懷下上馬和建造的。4年前,他曾到這裡為工程奠基,揭開了我國第一個高能加速器建設的序幕。4年裡,他多次聽取匯報,並在人力、物力、財力上作出拍板,給予支持。在他關於必須如期甚至提前完成的指示下,各有關方面和近萬名建設者通力合作,終於建成了這一在世界上具有領先水平的高科技工程,提前實現了正負電子對撞。

在休息室,鄧小平親切地同參加工程建設的科技人員見面。當見到美籍華裔學者李政道教授時,鄧小平笑著對他說:“感謝你為這個工程做了許多工作。”

這個工程從提出到對撞成功,都得到了李政道教授等國際高能物理界朋友的支持和幫助。鄧小平曾多次會見過李政道,聽取他關於發展中國高科技事業的建議。

李政道對鄧小平說:這個工程是在您的關心下建設的,實際上您是這個工程的“總設計師”。

在聽取了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介紹工程情況后,鄧小平以他獨有的風格,作了簡潔而極富說服力和號召力的講話。

他首先對大家說:“說起我們這個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我先講個故事。有一位歐洲朋友,是位科學家,向我提了一個問題:你們目前經濟並不發達,為什麼要搞這個東西?我就回答他,這是從長遠發展的利益著眼,不能隻看到眼前。”

他接著說:“世界上一些國家都在制訂高科技發展計劃,中國也制訂了高科技發展計劃。下一個世紀是高科技發展的世紀。”

“過去也好,今天也好,將來也好,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高屹)

(未完待續)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