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95)

2018年09月28日08:47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教育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2)

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

1977年鄧小平在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我國科學研究的希望,在於它的隊伍有來源。科研是靠教育輸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辦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科學技術隻有被有文化知識的勞動者所掌握,並通過勞動者的能動作用,使其物化於生產過程之中,才能有效地發揮其作用。而勞動者要掌握科學技術,就離不開教育。所以,抓好教育,是出人才、出成果,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根本途徑,是帶有戰略意義的基礎工程。正是認識到了教育的巨大作用,鄧小平在粉碎“四人幫”后不久就提出,教育要狠狠抓一下,並表示他是要一直抓下去的。重要的政策、措施,也是方針性的東西,這些他是要管的。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的講話中,他說:“科學技術人才的培養,基礎在教育。我們要全面地正確地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業有一個大的發展,大的提高。教育事業,絕不只是教育部門的事,各級黨委要認真地作為大事來抓。各行各業都要來支持教育事業,大力興辦教育事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各行各業的專家、各類技術人才、各種經營管理人員,尤其是需要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教育不僅要滿足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而且要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長遠發展做准備。1985年5月,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對這個問題作了充分的論述。他說:“我們多次說過,我國的經濟,到建國一百周年時,可能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這樣說,根據之一,就是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培養出數以億計的各級各類人才。我們國家,國力的強弱,經濟發展后勁的大小,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取決於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勢是任何國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他還說:“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並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由此,他提出,全黨全國工作重點的轉移,這個重點本來就應當包括教育。一個地區,一個部門,如果隻抓經濟,不抓教育,那裡的工作重點就是沒有轉移好,或者說轉移得不完全。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他要求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1983年國慶前夕,剛剛度過79歲生日不久的鄧小平在北京欣然提筆揮毫: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寫完這16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之后,鄧小平又寫下了以下幾個字:“書贈景山學校。”

消息傳來,不僅極大地鼓舞了教育改革的試點學校北京景山學校的全體師生,也鼓舞了全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如今,不僅景山學校,包括全國許多學校、教學研究機構內,都可以在最醒目的地方看到鄧小平的題詞。“三個面向”成為中國教育發展的指針和方向,體現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教育的客觀要求。

面向現代化,體現了我們黨一貫倡導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當前和今后很長時期內,搞好經濟建設,加速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是我們的中心任務和現實要求。鄧小平提出:為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在新的條件下,如何更好地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現代經濟和技術的迅速發展,要求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迅速提高,要求我們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內容上、方法上不斷有新的發展。他強調,教育事業必須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提高教育質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通過改革使教育在面向現代化的事業中蓬勃發展。

面向世界,體現了從全球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問題、制定政策和策略、爭趕世界先進水平的氣魄和膽略,也反映了開放的世界中各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客觀要求。早在1977年,鄧小平在兩次會見外賓時就提出,要學習和借鑒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要把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引進來,作為科學教育的基礎。他多次指示:要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先進教材、先進方法,使我國科技、教育事業能更好更快地發展﹔要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請外國著名學者來我國講學,還要利用外國智力搞建設、辦教育﹔與此同時,要派人出國留學、進修,培養我國建設所急需的人才。

面向未來,就是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了民族的騰飛,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們不僅要培養一大批現代化建設急需的人才,更要著眼於將來,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以確保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所以,鄧小平十分重視基礎教育和中小學教育,他強調要從娃娃抓起。他說:“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二十一世紀大業的生力軍。”鄧小平十分重視素質教育問題,早在1984年,他就指出:我們現在教學上“滿堂灌”的現象還存在,要多多鼓勵學生自己的發展。他在講到要學習世界上最先進的東西時指出,先要學會它們,在這個基礎上創新,一開始就啟發學生,向著更廣更深走,這就有希望了。教育要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還要預測科技、經濟、社會在世界范圍的發展前景,不斷提出新對策,瞄准新起點,探索新路子。

“三個面向”,是鄧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是新時期教育事業的基本指導方針。

在方針問題、認識問題解決之后,還要解決體制問題

鄧小平在1992年初視察南方時,再次對科技和教育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作了精辟的論述。他指出:“經濟發展得快一點,必須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

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是人類歷史上一項巨大的工程。鄧小平以其戰略家的敏銳,反復告誡人們,必須充分認識科技和教育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要實現現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就不可能建設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沒有科學技術的高速度發展,也就不可能有國民經濟的高速度發展。 (高屹)

(未完待續)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