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小平同志的蜀都詩情

2018年09月26日08:13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2004年8月,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日子裡,記者帶著一顆緬懷和崇敬的心,來到杜甫草堂,尋訪小平在成都留下的足跡。這位從四川走出的偉人,十分敬重杜甫,喜愛杜甫草堂。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他曾先后5次到杜甫草堂視察或參觀游覽,並稱贊“杜甫草堂是個好地方,到成都不到杜甫草堂,等於沒來成都”。

8月12日,記者專程採訪了1982年、1986年兩度陪同小平游杜甫草堂,並兩次擔任解說員,時任杜甫草堂副館長的丁浩。“詩聖杜甫‘窮年憂黎元’的情懷吸引著老人,在憂國憂民上他們心意相通,要不然小平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瞻仰杜甫草堂。”丁浩回憶小平參觀杜甫草堂的往事,感觸頗深,“他從身邊的人愛起,推廣到愛全中國的老百姓,和杜甫也是相通的。”

在丁浩擔任解說之前,小平還於1958年、1978年、1980年三次游覽杜甫草堂。

1982年9月,鄧小平陪同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參觀杜甫草堂。當時在杜甫草堂工作的丁浩初次為鄧小平作導游。丁浩回憶:“當時我只是3人解說組中的一員,但很多時候,小平同志都是親自給金日成講解。小平對杜甫、對草堂歷史文化內涵的熟悉程度,讓大家感到吃驚。但由於是外事活動,十分正規,老人家的真性情沒有流露出來,所以印象沒有第二次當導游深刻。”

1986年農歷正月初四下午,丁浩突然接到通知,鄧小平翌日將來草堂。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草堂方面向上級請示是否閉館。

最后得到的回答是,小平已有明確指示:春節期間,不要閉館,以免驚擾游客。正月初五上午10點左右,一輛中巴車悄然停在杜甫草堂正門,小平和夫人卓琳、繼母、兩個女兒以及孫兒孫女等一行10多人走下車來。小平身著深色中山裝,精神很好,走路飛快,說話中氣十足,紅光滿面,很有親和力,儼然一個帶上全家來游園的慈祥老人。一下車他就說:“我們這次來主要是來賞梅的。”

初春的杜甫草堂翠竹搖曳,紅梅冉冉,花徑回廊,春色盎然。時值春節,游人如織。剛一進門,游客立刻就認出了小平,大家興高採烈,奔走相告,“小平來了,小平來了!”一時間,人們沿著草堂的中軸線,自發地列隊夾道歡迎小平及其家人,人們的臉上洋溢著由衷的興奮。小平也頻頻向群眾揮手。

去詩史堂的路上,一股幽香浮動,數株寒梅綻放,詩聖故居濃烈的詩情畫意和沁人心脾的梅香,深深地感染了前來賞梅的小平。他回頭對家人說:“杜甫草堂是個好地方,到成都不到杜甫草堂,等於沒來成都。”“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作為解說員的丁浩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杜甫的《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這首被明代詩人品評為“中國詠梅第一詩”中所蘊涵的鄉愁,勾起了小平的思鄉之情,小平一邊聽一邊欣賞梅花,沒有說話,只是頻頻點頭。

古朴典雅的工部祠,在院內一棵枝干虯曲的老羅漢鬆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庄重肅穆。祠內有明、清兩代四種石刻像,也有清代的泥塑像,小平仔細端詳了杜甫的全身清代泥塑像和明代石刻像,並對接待人員說:“杜甫這兩個像太胖了。”“那個像就瘦一點。”接待人員指了指旁邊清代南熏殿石刻像說。“對頭,那個像接近真實!”鄧小平回應道。這尊杜像石碑,杜甫面容清瘦、目光深沉,憂國憂民的情懷躍然石上,極好地表現了杜甫飽經憂患的坎坷一生。

在盆景園,小平饒有興致地觀看一個個形態別致的盆景,連連夸獎:“做得好,水平很高。”隨行記者建議小平在此照一張全家福,小平欣然同意,招呼家人一起合影。其中一個孫兒十分調皮,站在一旁不願照相,小平用地道的四川話說:“站過來嘛。”孫兒站過去,還頑皮的做著怪相,小平望著孫兒,一臉的慈祥和快樂。之后又和夫人卓琳與孫子輩合影,並親自抱著最小的孫兒。這時,小平看見一位婆婆抱著個一歲多的女嬰站在旁邊,便很自然地走過去,親切地逗小女孩,並用手撓她的痒。丁浩在回憶起這感人的一幕時說:“感覺小平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慈祥老人,很有人情味的一個老人……”

從盆景園出來,丁浩建議小平到接待室小憩片刻,喝喝家鄉的蓋碗茶。丁浩說,我們本來有點“私心”的,都准備好文房四寶了,想讓小平給草堂留點墨寶。就在我們引著小平同志走向准備好筆墨紙張的辦公室時,他的外孫說:“爺爺又要寫什麼?我們不寫了吧!”同時拉著小平同志的手,使勁往回拽。小平同志聽了笑著說:“好,好!聽你的,我們不寫啦!”一邊說一邊和我們打招呼,表示歉意。

就這樣,鄧小平這一次沒有為杜甫草堂留下題詞,給杜甫草堂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丁浩說:“雖然遺憾,但這個很小的細節,讓人深刻地感覺到小平的朴實無華和對家人的深愛。”

(摘自《四川日報》)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