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書寫德陽的光榮

2018年09月06日09:02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翻閱歷史,在鄧小平留法勤工儉學期間,曾結識了周恩來、李維漢、趙世炎、蕭朴生、闞時杰、王若飛、李富春等革命者。1922年夏季,在旅歐“少共”創始人之一的蕭朴生介紹下,鄧小平加入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談起這段往事,鄧楠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曾有這樣的描述:回憶起這段歷史,父親曾深情地說:“我在法國的5年零兩個月期間,在先進同學的影響和幫助下,在法國工人運動的影響下,我的思想開始變化,開始接觸一些馬克思主義書籍,參加一些宣傳共產主義的集會,有了參加革命組織的要求和願望,終於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員(192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我的入團介紹人是蕭朴生、汪澤楷兩人。”而蕭朴生和闞時杰這兩位革命先驅,便是四川德陽人。

歷史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德陽的發展更與小平同志連在一起。我們翻開《德陽市志》和《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廠史》便能看到他老人家以戰略家的眼光和氣魄為德陽發展所規劃的藍圖。

“德陽的工業是國家的大工業,拿制造冶金設備、電站設備的工廠來說,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這是機械工業之母——母機工業。”這是1958年10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同志視察規劃中的德陽工業區時所講的一番話。其后,這座清晨牧歌,夕陽炊煙的彈丸農業小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一聲號令下,乘時代東風,掀起了工業建設的巨瀾狂濤,4萬余人的勞動大軍,數千名專業科技人員,忘我地投身到這一浩大的建設中。頃刻間,這塊平靜的土地便有了山一般的雄渾和海一般的轟鳴。

時隔7年,1965年11月4日,小平同志再次來到德陽的時候,這裡已是煙囪高聳、廠房林立的嶄新工業區了。工業區擁有的一萬二千噸水壓機、33米重型車床、30米深孔鑽床、15米立式車床及30米熱處理井式爐等,都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大型先進設備,它們回蕩著中國機械工業直追世界先進水平的歷史足音。在由二重至電機廠途中,看見沿途建設的變化,小平高興地說:“這已經是一個工業城市啦!”

盡管,其后的歷史曲折牽絆了發展的步伐,但德陽人民仍然按照小平同志的宏偉構想艱苦創業,奮力前行。而小平同志設計的改革開放,更推動了德陽飛速的發展。今天的德陽,已是國家重大裝備制造業基地之一,展示著“中國裝備、裝備中國”的豪邁與活力。

每座城市都有屬於她自己的光榮,德陽市的光榮和小平同志連在一起。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便有了小平同志的規劃,他站在中國地圖前,以一個偉人的氣魄揮手劃圈:“德陽要按50萬至100萬城市人口作規劃,是不是可以劃幾個縣進來,郊區要擴大些,許多東西才可以自給。”今天,德陽人已基本實現了小平所描繪的藍圖,川西平原上矗立起一座工業城市。

(摘自《德陽日報》)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