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74)

2018年08月03日09:13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中國經濟特區的籌建,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大力支持。

1990年11月26日,深圳特區陽光明媚,彩旗獵獵,充滿節日氣氛。深圳特區迎來了10周歲生日。在慶祝會上,中共中央肯定了興辦經濟特區是一項具有遠見卓識的創舉。

早在1978年4月,受谷牧同志委派,國家計委、外貿部組成了一個港澳經濟貿易考察組,奔赴香港、澳門,考察它們經濟飛速發展的奧秘,吸取有益的經驗。考察組回到廣東后,與廣東省委領導交換意見。廣東省委的領導們從中得到了不少啟發,提出了一些“大膽”的建議。5月底,考察組經過深思熟慮,幾易其稿,寫成了《港澳經濟考察報告》。《報告》指出,發達國家的先進設備和技術,對港澳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建議借鑒港澳的經驗,把靠近港澳的廣東寶安、珠海劃為出口基地,逐步將其建設成具有相當水平的對外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客人的游覽區。6月初,中央領導同志聽取了調查組的匯報,對其建議予以肯定。1979年1月,鄧小平在一份香港廠家要求回大陸辦工廠的來信摘報上指示:“我看這件事,廣東可以放手干。”

同年4月,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主要討論調整國民經濟等問題,提出了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八字方針。

會上,廣東省委負責人提出:廣東鄰近香港,可以發揮這一優勢,做點文章。隨后又向小平同志作了匯報。小平同志提出“可以劃一塊地方,叫做特區”。“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根據鄧小平的倡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派谷牧帶領工作組赴廣東、福建考察,同兩省領導共同研究興辦特區的問題。

工作組經過考察認為,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具有建立經濟特區的諸多有利條件: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產豐富,風景秀麗,對發展旅游、住宅業,對僑資、外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同時又位於東南沿海,港口良好,廈門有通商的基礎,深圳、珠海毗鄰港澳,對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擴展對外貿易,獲取國際經濟信息都非常便利﹔作為華僑之鄉,對吸引華僑回國辦企業、投資,支援祖國建設影響深遠。

6月6日、9日,中共廣東、福建省委分別寫出關於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的報告,呈送中央。

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了他們的報告。確定:出口特區先在深圳、珠海兩市試辦,待取得經驗后,再考慮在汕頭、廈門設置。

1980年3月,中共中央在廣州召開廣東、福建兩省會議,將“出口特區”定名為“經濟特區”。

同年5月,中共中央在關於《廣東、福建兩省會議紀要》的指示中,對兩省的大膽探索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勵﹔進一步要求將深圳特區建成兼營工業、商業、農牧業、住宅、旅游等項事業的綜合性的經濟特區。

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明確:

經濟特區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在特定的地區內,鼓勵和利用外國投資,加快經濟發展的一種特殊形式。廣東、福建兩省毗鄰港澳和台灣,港澳台胞和華僑很多,對外資和僑資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在兩省的特定地區設置特區,有其獨特的有利條件。

經濟特區採取與內地不同的體制和更加開放的政策,充分利用國外的資金和技術,發展工業、農業、畜牧業、養殖業、旅游業、住宅建筑業、高級技術研究制造業和其他行業。由於它比一般“出口加工區”的范圍更廣一些,是綜合性的經濟事業,所以定名為“經濟特區”。

會議決定:批准國務院提出的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設置經濟特區。會議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完成了設置特區的立法程序。條例宣布:為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在廣東省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分別劃出327.5平方公裡、6.7平方公裡、1.67平方公裡區域,設置經濟特區。

12月10日,國務院又正式批准成立廈門經濟特區,面積為2.5平方公裡。

廈門特區劃得太小,要把整個廈門島搞成特區

1984年2月7日,農歷大年初六,人們還沉浸在歡樂的新春佳節之中。鄧小平乘坐的專列緩緩地駛進了廈門車站。廈門經濟特區——這是他此次視察特區的最后一站。

廈門,素稱“鷺島”“海上花園”。清代人留下的“廈庇五洲客,門守萬裡濤”的詩句,是對廈門美景的絕妙勾勒。廈門特區差不多是和深圳、珠海、汕頭特區同時起步的。

8日上午,鄧小平在福建省及廈門市負責人陪同下,連續視察了已建成投產的東渡港5萬噸位碼頭、集裝箱碼頭、漁業碼頭和已啟用的廈門國際機場。

視察中,鄧小平問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廈門機場為什麼要叫“國際機場”?

項南答道:“搞經濟特區,就應該與海外建立更為廣泛的聯系。叫國際機場,就是為了與日本、新加坡、菲律賓和美國通航。隻有飛出去才能打開局面。”

鄧小平揮揮手:“就是應當飛出去嘛!”

離開東渡港,鄧小平登上“鷺江號”游艇,環島游覽鷺江兩岸的海上風光。項南坐在鄧小平身邊,匯報省委對廈門特區今后建設的建議。項南說:“小平同志,廈門特區現在實際隻有2.5平方公裡,實在太小了,太束縛手腳了,即使很快全部建成,也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你們的意思是……”鄧小平注視著在座的省市領導同志。

“把特區擴大到全島!”項南把省委的想法端了出來,“使整個廈門島都開放。這對引進外資和技術,對改造全島的老企業,對加強海峽兩岸的交往,都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鄧小平要過地圖,認真地察看著。少頃,他說:“我看可以,這沒得啥子問題嘛!”

海風和煦,海水湛藍。鄧小平將目光投向遼闊的海面。海天相連處,金門島的輪廓若隱若現,這似乎觸動了鄧小平,他又拿起地圖。圖上,廈門與金門近在咫尺。

項南接著說:“現在台灣人到大陸,都不是直來直去,要從香港或日本繞道來,這太麻煩了。如果把離台灣、金門最近的廈門變成自由港,實行進出自由,這對兩岸中國人的交往,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王震在一旁插話說:“應該考慮這個問題。”鄧小平聽后,深深地吸了一口煙,說:“可以考慮。”然后他又問自由港的政策應該包括哪些內容。在場的省、市領導議論了一下,由項南歸納起來回答說,主要內容有三點:人員自由往來、貨物自由進出、貨幣自由兌換。鄧小平靜靜地聽著,不停地深深吸煙,思考著這一問題。(高屹)

(未完待續)

(責編:趙亮、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