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日子

2018年07月11日08:03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19年5月,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影響全國。5月下旬,四川廣安的中小學校也予以響應,正在縣城讀中學的鄧小平(時稱鄧希賢,1927年才更名為鄧小平)參加了游行罷課、抵制日貨等活動。6月,因罷課和暑期將至,他離校回家。不久,正在重慶的父親托人捎信,讓他趕往重慶報考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於是,鄧小平和遠房叔叔鄧紹聖、同學胡倫結伴來到重慶。

三人經考試均被錄取,學習一年后,都獲得了赴法勤工儉學的資格。臨出國前,鄧小平回到廣安,向家人辭別。可以想象,年僅16歲的他,要到一個如此遙遠、陌生的國度,母親有多麼不舍。而這一別,竟是他與母親的永別。

1920年8月28日,載著鄧小平、鄧紹聖等80余名學生的客輪起航出川,駛往上海。到達上海后,他們又換乘法國郵輪,遠涉重洋。由於乘坐的是四等艙,艙內光線暗、空氣悶熱,臭虫、蚊子多,再加上巨浪顛簸,行程之苦可想而知。

10月19日,他們抵達法國馬賽港。對此,《小馬賽人報》報道:“他們的年齡在十五到二十五歲之間,穿著西式和美式服裝,戴著寬邊帽,穿著尖皮鞋,顯得彬彬有禮,溫文爾雅。”在馬賽下船后,他們又乘汽車於次日到達法國巴黎西郊的華法教育會所在地。

在華法教育會的安排下,鄧小平、鄧紹聖等20余名學生到法國北部的巴耶中學學習。不久,華法教育會宣布與勤工儉學生斷絕經濟關系。因繳不起學費,1921年3月13日,這批中國學生隻能離開巴耶中學。儉學不成,隻好去勤工。鄧小平和鄧紹聖有一張合影,就拍攝於這個時期,這張照片是叔侄二人同甘共苦的見証。照片中,鄧小平儀表整潔,稚氣未脫,透著樂觀,絲毫看不出他正處於困難境地。

這時,法國經濟蕭條,失業嚴重,勤工談何容易。4月2日,鄧小平和鄧紹聖等同學到法國中部的克魯梭,進入施奈德鋼鐵廠當軋鋼工。這項工作對尚未成年的鄧小平來說,不堪重負。而且,他不滿18歲,屬學徒工,工資微薄,連吃飯都不夠。當月23日,他就辭去這份工作,回到巴黎找做工的機會。一個月后,鄧紹聖也離開鋼鐵廠。

重返巴黎后,鄧小平靠中國駐法公使館發放的微薄補助和打短工維持生活,每天隻能吃兩頓飯。其間,他到飯館做過招待員,在車站碼頭、建筑工地當過搬運工,還做過清潔工。

面對失學、無業和飢餓,有的學生在絕望中自殺。在這種絕境下,一個工作機會從天而降。10月22日,鄧小平、鄧紹聖等11名中國學生到巴黎第十區的香布朗工廠,制作扇子和紙花。但不到兩個星期,就完工了。

1922年2月13日,鄧小平離開巴黎,來到小市鎮夏萊特(屬蒙達爾紀市,是中國勤工儉學學生較集中的地區,蔡和森、蔡暢、向警予、李維漢、李富春等近百人先后在此做工和學習),第二天便進入哈金森橡膠廠制鞋。在廠裡,他遇到了王若飛,還結識了常來進行革命宣傳的趙世炎。受他們影響,鄧小平逐漸接受革命思想。

此時,法國經濟開始好轉,加上鄧小平的這份工作也相對穩定,手頭漸漸攢下了錢。正好又收到家裡寄來的錢,於是,他萌生了繼續求學的念頭。10月中旬,鄧小平和鄧紹聖一起辭職,來到塞納—夏狄戎繼續求學。遺憾的是,學費還是不夠,隻好於1923年2月再次回到哈金森橡膠廠。然而,他這次隻工作了一個多月便辭職了,從此踏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宋傳信)

(摘自《中國檔案報》)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