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與《赤光》

2018年07月05日08:07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海外的革命青年加緊聯合,團結在黨的旗幟之下。1922年6月,旅歐共產主義青年組織在法國巴黎西郊舉行大會,會議確定組織名稱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次年2月改稱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選出中央執行委員會,趙世炎為書記,周恩來負責宣傳,李維漢負責組織。8月1日,其機關刊物《少年》創刊,主要任務是“傳播共產主義學理”,闡述建黨建團的意義。

從1922年2月開始,鄧小平(時稱鄧希賢)就在法國蒙達爾紀市附近的哈金森橡膠廠做工。蒙達爾紀是旅歐中國學生共產主義組織的發源地之一,哈金森橡膠廠也有一批思想先進的勤工儉學生。在他們的影響下,鄧小平閱讀《新青年》等進步刊物,耳濡目染的教育加上勤工生活的磨難,使他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3年3月,他從哈金森橡膠廠辭職,踏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廠方人事檔案卡上注明:辭職不干,不再雇用。有意思的是,1975年5月,這個檔案卡被法國總理希拉克作為特殊禮物贈送給應邀訪法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

1923年6月,鄧小平來到法國巴黎,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參加了《少年》的編輯工作,起初他負責刻蠟版和油印。鄧小平白天做雜工,晚上忙刊物。編輯部設在小旅館內,周恩來把改好的稿件交給他,他一筆一筆地刻版,接著油印,最后裝訂起來。因刻字工整,印刷清晰,裝訂簡雅,他被大家稱為“油印博士”。深夜工作結束后,鄧小平就打地鋪和周恩來住在一起。鄧小平從長他6歲的周恩來身上學到很多,周恩來也很關心這位年輕的伙伴,兩人在通宵達旦的工作中結下了深情厚誼。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綱領,宣告了國共兩黨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為配合國內形勢,2月1日,《少年》改名為《赤光》出版。創刊號發表宣言說:“我們所認定的唯一目標便是:反軍閥政府的聯合,反帝國主義的國際聯合。”因而,“改理論的《少年》為實際的《赤光》”。他們也是這麼做的,在法國多次進行反帝(包括反法)斗爭。顯然,在帝國主義國家反對帝國主義,是很需要勇氣的。

對於《赤光》的封面,鄧榕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中曾這樣描述:“一個正欲躍起的少年,他赤身裸體,無牽無挂﹔他手持號角,高擎旗幟﹔他背靠光芒四射的赤光,腳踩無邊無際的山川……它極好地表現出了旅法中共黨員和青年團員們的風貌和氣質。”

《赤光》是半月刊(而《少年》是月刊,后為不定期刊),16開本,每期十多頁,內容活潑,聯系實際,發行范圍也更廣泛,在華工中有較大影響。到1925年止,共出版33期。鄧小平以“希賢”的本名發表過《請看反革命的青年黨之大肆其捏造》(1924年11月第18期,是他生病期間寫的)和《請看國際帝國主義之陰謀》《請看〈先聲〉周報之第四批造謠的新聞》(1925年1月第21、22期合刊)。此外,他用化名也發表過一些文章。

鄧小平還常給家裡郵寄《赤光》。他的弟弟鄧墾曾回憶說:大哥往家裡寄了七八期,我當時還在念小學,隻看到封面上有光身子的小孩,裡面內容看不懂,到我念中學后,逐步看懂了,什麼帝國主義侵略、蘇維埃、為窮人謀利益等,我后來去上海找他,參加革命,最早影響我的就是大哥寄來的《赤光》。

1924年7月,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五大召開,鄧小平當選為執行委員會書記局成員。根據中共中央有關規定,凡擔任旅歐共青團執委會領導成員,自動轉為中共黨員。會議期間,代表們和將要回國的周恩來等合影留念。

12月,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六大召開。根據大會的決定,鄧小平等司理工人運動事宜,蕭朴生司理《赤光》事宜。需要指出的是,鄧小平在《赤光》編輯部的工作,為后來他在中央蘇區和紅軍長征期間主編《紅星報》積累了經驗。(宋傳信)

(摘自《中國檔案報》)

(責編:趙亮、李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