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的三秦不了情

2018年06月14日09:27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世紀偉人鄧小平的名字,不僅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也和三秦大地結下了不解之緣。

  萬裡艱辛赴三秦培育革命棟梁材

  1926年11月28日,馮玉祥率國民軍聯軍入陝,會同楊虎城、李虎臣領導的陝軍,在共產黨人的幫助下,於年底在陝西建立了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組織——國民軍聯軍駐陝總部。

  為了加強中國共產黨在西北的力量,適應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中共組織先后派出許多共產黨人來到陝西從事革命活動。1926年底,那時還叫“鄧希賢”的鄧小平,奉命從莫斯科中山大學提前結業前往西安。乘火車、坐汽車、騎駱駝、跨戰馬,萬裡艱辛,鄧小平終於在第二年陽春三月抵達西安。

  剛到西安不久的鄧小平,擔任了素有“西北黃埔”之稱的西安中山軍事學校政治處處長兼政治教官。鄧小平除負責做政治工作外,兼講政治課,主要講授《中國革命史》《三民主義》《布爾什維克十二條》等。據當年的一些黨員回憶說,年僅23歲的鄧小平知識淵博,講課深入淺出,生動活潑,風趣幽默,不停地打著手勢,操著濃重的四川口音向學員講解革命道理。深奧的道理經他用歷史典故和淺顯的比喻講出,學員一聽就懂。

  在這期間,鄧小平除了在西安中山軍事學校從事革命活動外,他的足跡遍布西安各地。“紅城”廣場、中山學院、西北軍官學校、省立一中、陝西青年社等都是他常去的地方。

  如今的西安廟后街小學,當年是陝西青年社和陝西省學聯會的辦公地。1927年5月18日,陝西青年社在這裡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5月19日鄧小平應邀作《蘇俄之近況》的報告。他的報告有聲有色,極富鼓動性,不時被熱烈的掌聲打斷。他有力地揮動著右臂,號召青年積極投身革命,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使與會青年深受鼓舞。

  1927年6月底,鄧小平隨已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的國民軍聯軍離開西安,東征中原,進行北伐。馮玉祥“清黨”后,鄧小平由潼關輾轉來到武漢,擔任中共中央委員會秘書,參加了中央在武漢召開的緊急會議——“八七”會議。

  為民族獨立解放四進四出延安城

  1935年10月,鄧小平隨中央紅軍長征到達西北革命根據地的邊陲吳起鎮,隨部隊參加了著名的“切尾巴”戰斗。10月下旬,鄧小平隨部隊來到甘泉縣下寺灣。中共中央在此恢復了紅一方面軍番號,並決定紅一軍團同西北紅軍十五軍團會合,部署直羅鎮戰役。鄧小平被任命為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直羅鎮戰役打響后,他在大峁梁參加指揮戰斗。

  1936年2月,紅軍主力出師東征,鄧小平從延安臨鎮經延長、延川渡過黃河隨紅一方面軍參戰。東征勝利后,他隨部隊從山西永和、大寧經清水關西渡過黃河,駐扎在延川禹居一帶。5月19日,左權、聶榮臻、朱德等和鄧小平率紅一軍團從延川出發,向陝、甘、寧三省邊界地區挺進,會同紅十五軍團相繼解放了寧條梁、定邊、鹽池、豫旺、環縣、曲子、華池、固原地區,使西北根據地區域擴大到縱橫700余裡。在此期間,鄧小平奔波

  於陝、甘、寧、晉四省邊界一帶,為鞏固西北根據地,戎馬倥傯,一直戰斗在最前線。

  西安事變發生后,1936年12月,鄧小平隨彭德懷、任弼時率主力紅軍南下。紅軍左、中、右三路從陝、甘、寧交界地區出發,頂風冒雪,晝夜兼程,於1937年1月上旬分別到達咸陽以北地帶。鄧小平與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的領導隨隊駐防於旬邑、淳化、涇陽等地,開展擴紅和地方工作。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鄧小平任八路軍總部政治部副主任,后改任一二九師政委,並擔負地方黨的工作。1937年9月,朱德總司令率八路軍總部從涇陽縣雲陽鎮出發,鄧小平和左權副總參謀長隨部隊經蒲城、澄城到韓城,在芝川鎮渡過黃河進入山西,投入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

  鄧小平戰斗在抗日最前線期間,曾三次奉命回延安參加中央重要會議。1939年7月,鄧小平第二次奉命回到延安,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回延安,鄧小平與浦瓊英(后改名卓琳)在楊家嶺的窯洞裡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1945年6月,在抗戰即將勝利的前夕,鄧小平第三次奉命回到延安,6月19日參加了七屆一中全會。8月,中共中央決定鄧小平任新成立的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和晉冀魯豫軍區政委。8月25日,鄧小平和劉伯承乘飛機離開延安,返回晉冀魯豫解放區。

  堅持實事求是關心陝西發展

  從1952年到1984年,鄧小平曾多次利用來陝視察和路過暫憩的機會,對陝西工作作出許多重要指示。這些指示,無不體現出鄧小平一貫堅持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調查研究的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

  1957年三四月間,鄧小平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身份來陝視察,檢查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情況。在陝西期間,鄧小平工作注重實效,不讓報道,不事張揚。他不但視察了屬於156項工程的昆侖機械廠、紅旗機械廠、慶安機械廠等大型航空軍工企業,還坐飛機鳥瞰了西安市區。視察后,鄧小平於3月23日召集陝西省、西安市領導干部開會,就西安城市建設進行了座談。座談后,鄧小平到蘭州視察,4月7日返回西安。4月8日上午,在西安人民大廈召開了干部會議,鄧小平作了關於勤儉建國的報告。

  在西安,鄧小平看到城市建設比1952年來時變化大,感到很高興。他說,不能否認,我們國家發展得確實很快,氣象一新,不看到這一點是不對的。但是,切不可過分夸大我們的成就。他針對陝西和西安以及全國其他省市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所取得的成就和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特別強調:我們的干部對建設中出現的問題要認真地研究,不要照抄、照搬,要一切從實際出發。

  西安城隍廟,地處古城繁華的西大街中段,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以廟設店,很有特色,直到解放初期一直是西安的一個商業中心,百貨日用商品琳琅滿目,市民游客川流不息。鄧小平參觀后說,西安的城隍廟,有很多簡易的商店,工業區為什麼不多搞幾個“城隍廟”呢?要多辦一些購物商店、理發館、學校,修建文化娛樂場所,滿足群眾的需要。

  鄧小平在視察陝西期間的講話中,多次強調

  要加強黨的領導,黨要接受監督。他指出:過去革命問題解決得好不好關鍵在黨的領導,現在建設問題解決得好不好,同樣關鍵在於黨的領導,關鍵在於黨是不是善於學習,關鍵在於黨能否依靠群眾不斷克服自己隊伍中的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特別是教條主義。為此,黨要接受監督,要接受來自黨內、來自群眾、來自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這三個方面的監督。

  鐘情民族文化風范長留人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鄧小平乘專機到陝西視察,接見陝西黨政軍領導,對陝西的改革開放及經濟、文化、科技、旅游事業的發展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對振興陝西寄予殷切的希望。1980年7月9日上午,鄧小平一行乘坐一輛白色小面包車,在省長於明濤的陪同下,來到秦兵馬俑博物館參觀。因為開館時間不長,接待室不但簡陋,也沒有空調和電扇,已是76歲高齡的鄧小平不停地擦著汗,工作人員找來兩把扇子給他扇涼,但被他一再拒絕。鄧小平邊聽秦兵馬俑出土文物和建館情況介紹,邊詢問文物保護措施。在觀看出土文物時,工作人員取出一把出土完整、光亮的青銅長劍讓他觀賞。這把劍雖然埋在地下兩千多年,出土時卻沒有一點鏽跡,仍然鋒利無比。鄧小平看得仔細,聽得認真。工作人員請他親手拿劍時,他卻顯得難為情:“這可不行,你們都戴著手套,我手上有汗,不能拿,會損壞文物的。”待工作人員拿來手套給他戴上后,他高興地將劍接到手裡仔細端詳並連聲說:“好,好,真是太好了,我們在秦代就有這麼高的科學技術,真是了不起!”

  從秦兵馬俑博物館回來的第二天清早,天上下著蒙蒙細雨,這給酷熱多日的古城帶來些許涼意。鄧小平又興致勃勃地驅車來到西安城內的碑林博物館參觀。西安碑林,是我國碑石文物精華薈萃之處,其歷史可上溯到唐末五代時期。鄧小平對燦爛的中華歷史文明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敬佩之情。聽著專家的講解,時而驚嘆,時而高興,時而點頭,忘情地沉浸在對古老文明的幽思之中。

  在兩天的參觀中,鄧小平始終把自己當作一個普通觀眾,不搞前呼后擁,和陪同人員一起坐面包車,隻有一輛北京吉普車領路。他一再叮囑不要影響接待單位的正常工作,不要干擾群眾的參觀。在碑林博物館,他還讓隨行的工作人員專門到大門口詢問碑林博物館工作人員,是否在他參觀的同時還對廣大游客正常開放,有沒有擾民的現象,充分體現了領袖和群眾的血肉感情。

  鄧小平還有兩次路過陝西的經歷:一次是1982年9月19日,他在陪同朝鮮首相金日成到外地參觀訪問途中,專列停在寶雞—廣元區段的觀音廟車站。金日成和鄧小平一塊走下專列,在這裡指點三秦大好江山。還有一次是1987年2月16日,鄧小平和王震乘專列由四川路過寶雞時,興趣盎然地視察了新落成的寶雞火車站。

  (摘自《陝西日報》)

(責編:趙亮、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