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37)

高屹

2018年05月23日10:31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高屹

  第三章 鄧小平和毛澤東

  在20世紀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長期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進行了兩次偉大的社會革命,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的飛躍,造就了兩位偉大人物:毛澤東和他的戰友、事業繼承者鄧小平。中國由此也開始了與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名字緊密相連的兩個嶄新的時代。

  毛澤東與鄧小平都是有博大胸懷的政治家,他們之間有著許多相似之處,有過類似的經歷,有過相互的理解和支持,有過親密的合作和深厚的友誼,但也發生過分歧、矛盾和沖突。毛澤東對鄧小平十分器重,贊譽他“人才難得”,並作為接班人培養,但又對鄧小平有時不太聽話不滿,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兩次將其打倒。鄧小平對毛澤東一直非常推崇和敬重。他多次說過,毛澤東思想教育了我們整整一代人。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成長起來的。毛澤東在晚年犯了錯誤,鄧小平在抵制和糾正毛澤東晚年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那樣全局性錯誤的同時,又堅持反對全盤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反對把毛澤東的晚年錯誤與個人品質聯系在一起,旗幟鮮明地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科學地評價毛澤東思想。

  鄧小平作為繼毛澤東之后開創新時代的掌舵人,他同毛澤東和毛澤東時代是什麼關系呢?用鄧小平的話說:就是恢復毛澤東的那些正確的東西,把他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當然我們也有發展,而且還要繼續發展。

  毛澤東曾說,鄧小平在中央蘇區是挨整的,是所謂毛派的頭子

  毛澤東與鄧小平最初結識,是在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上。當時毛澤東作為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參加會議,鄧小平是作為中央秘書在會議上擔任記錄和會務工作的。這一年,毛澤東34歲,鄧小平23歲。會后,毛澤東返回湖南組織秋收暴動,鄧小平則隨中央機關遷往上海,不久出任中央秘書長。

  4年后,鄧小平和毛澤東重逢於中央蘇區,在這裡兩個人都經歷了一次政治磨難。

  鄧小平是1931年的夏天,經中央批准前往蘇區的。他由上海乘船,經廣東、福建到達江西瑞金。同行的有一位浙江籍女同志,叫金維映,到達瑞金后,他們結成了夫妻。

  毛澤東是中央蘇區的主要創建人之一。

  1929年1月,為了打破國民黨軍隊的“圍剿”,毛澤東、朱德等率紅四軍主力開始由井岡山向贛南轉移,留彭德懷率紅五軍堅守井岡山。經過一年多的艱苦斗爭,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先后開辟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在這裡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經過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后來,贛南、閩西及周圍的革命根據地連成了一片,形成了包括21個縣、250萬人口的中央蘇區,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1年秋天,毛澤東與中央蘇區的幾位領導人項英、朱德等轉戰來到瑞金,籌備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事宜,同時檢查地方工作。當時,中共瑞金縣委書記就是鄧小平。

  鄧小平在擔任瑞金縣委書記期間,經過調查研究,迅速糾正了以往“左”的領導造成的濫捕濫殺的錯誤,為前一個時期蒙受冤屈的干部群眾平反,召開全縣蘇維埃代表大會,廣大群眾的積極性重新調動起來了,局面大為改觀。這位年輕縣委書記的精明能干,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來,鄧小平調至會昌任縣委書記,隨之擔任中共會(昌)尋(烏)安(遠)中心縣委書記。他善於打開局面、興利除弊,有組織有計劃、堅定果斷地開展工作,很得毛澤東的賞識。

  然而,中央蘇區的工作卻受到了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的嚴重干擾和破壞,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主張和實行的正確政策受到了嚴厲的批判,許多干部受到了“殘酷斗爭”和“無情打擊”。毛澤東曾先后幾次挨整,被錯誤地撤銷職務。

  1933年1月,中共臨時中央局遷入蘇區,26歲的博古成為中央蘇區的最高領導,因為他是王明指定的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總負責人。博古到蘇區后,認為任弼時對毛澤東的“錯誤思想”批得還不狠,貫徹極“左”路線不得力,因而將他貶到湘贛區做省委書記。接著,博古等人就發起了批判執行毛澤東正確路線的福建省委代理書記羅明的斗爭,目的是想通過批判“羅明路線”進一步消除毛澤東的影響——名義上是批判羅明,實際上是批判毛澤東。

  鄧小平在中央蘇區,因為堅決貫徹毛澤東的正確路線,擁護和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也遭到了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者的批判和排擠。繼福建反“羅明路線”之后,從1932年2月下旬開始,“左”傾領導者又在江西蘇區開展了所謂反“江西羅明路線”,即反鄧、毛、謝、古的斗爭,對堅持毛澤東正確主張、抵制王明“左”傾錯誤的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等進行了錯誤的批判和打擊。

  鄧小平當時任江西省會(昌)尋(烏)安(遠)中心縣委書記,半年后調任江西省委宣傳部長﹔毛澤覃曾任蘇區中央局秘書長和永豐、吉安、泰和中心縣委書記﹔謝唯俊曾任贛西南特委委員、贛東南特委書記、江西省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獨立第五師師長﹔古柏曾任尋烏縣委書記、尋烏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秘書長。鄧、毛、謝、古等同志長期在毛澤東直接領導下的中央革命根據地和紅一方面軍中工作,堅決擁護和貫徹執行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對王明“左”傾錯誤進行了抵制和斗爭。

  早在1931年1月中共六屆三中全會后,鄧小平即對通過四中全會在黨內取得統治地位的王明“左”傾教條主義者持保留態度,因而后來被指責為“散布對於四中全會后中央領導的不信任,實際就是在反對共產國際和四中全會”。1931年11月的贛南會議,攻擊毛澤東的正確路線為“富農路線”和“極嚴重的一貫的右傾機會主義”,並譏笑毛澤東“山溝裡沒有馬克思主義”。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對中央領導工作中的這些錯誤進行了抵制。他們針對某些人誣蔑山溝裡沒有馬克思主義的說法,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駁斥:“大城市裡產生了立三左傾盲動主義,我們蘇區的山上,卻全是馬克思主義”﹔他們反對“城市中心論”,主張在山區和敵人力量薄弱的廣大農村建立政權﹔他們反對軍事冒險主義,主張誘敵深入﹔他們反對用削弱地方武裝的辦法來擴大主力紅軍,主張兩種武裝力量都要發展﹔他們反對“左”的土地分配政策,堅持“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方針。可見,他們反對的都是“左”傾教條主義的那些東西,而他們主張的全是毛澤東的正確路線。因此,1933年4月16日至22日,根據蘇區中央局的決定,中共江西省委召開全省三個月工作總結會議,會議給鄧、毛、謝、古扣上了“羅明路線在江西的創造者”“反黨的派別和小組織的領袖”等罪名。

  5月5日,在臨時中央和中央局特派員主持下,江西省委通過了《江西省委對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四同志二次申明書的決議》,對他們做了組織處理,部分或全部撤銷了他們的職務,還當眾繳了他們的槍,責令他們去基層改造,進一步“申明”和“揭發”自己的錯誤,作出新的檢查,“再不允許有任何的掩藏”。

  鄧小平被撤銷了江西省委宣傳部長職務,並給予黨內“最后嚴重警告”處分。這就是鄧小平人生歷程中的第一次被打倒。

  在勞動改造期間,鄧小平的家庭生活也發生了變化,結婚近兩年的妻子離他而去,這對政治上遭受波折的鄧小平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沒有壓垮鄧小平,憑著堅定的信念和樂觀豁達的胸懷,他很快就走出了這一段人生的低谷。 (未完待續)

(責編:趙亮、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