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34)

高屹

2018年05月17日08:56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高屹

  鄧小平的講話是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1998年11月,在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了《鄧小平思想年譜(1975—1997)》,第一次公開發表了鄧小平這一時期幾次重要談話的內容。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最高政治層在那幾天發生的急劇變化。

  1978年11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聽取中共北京市委和團中央幾位負責人匯報天安門事件平反后群眾的反映和北京市街頭大字報的情況,並發表了一些重要意見。因為當時華國鋒已很被動,這些意見主要由鄧小平來說。鄧小平指出:天安門事件平反后,群眾反映強烈,大家很高興,熱烈擁護,情況是很好的。當然也出現一些問題。我們的工作要跟上去,要積極引導群眾,不能和群眾對立。我們一定要高舉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毛主席的旗幟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團結的旗幟,也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旗幟。現在,有的人提出一些歷史問題,有些歷史問題要解決,不解決就會使很多人背包袱,不能輕裝前進。有些歷史問題,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不能勉強去解決。有些事件我們這一代人解決不了的,讓下一代人去解決,時間越遠越看得清楚。有些問題可以講清楚,有些問題一下子不容易講清楚,硬要去扯,分散黨和人民的注意力,不符合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現在報紙上討論真理標准問題,討論得很好,思想很活躍,不能說哪些文章是對著毛主席的,那樣人家就不好講話了。但講問題,要注意恰如其分,要注意后果。邁過一步,真理就變成謬誤了。毛主席的偉大功勛是不可磨滅的。外國人問我,對毛主席的評價,可不可以像對斯大林評價那樣三七開?我肯定地回答,不能這樣講。黨中央、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干赫魯曉夫那樣的事。現在中央的路線,就是安定團結,穩定局勢,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上也十分注意我們國內局勢是不是能夠保持穩定。引進新技術,利用外資,你穩定了,人家才敢和你打交道。安定團結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必要政治條件,不能破壞安定團結的局面。這是中央的戰略部署,這是大局。我們處理任何問題,都要從大局著眼,小局服從大局,小道理服從大道理。不搞什麼新運動,不要提中央沒有提的什麼運動。要引導群眾向前看。平反工作,中央和各地都在抓緊處理,都是有領導、有步驟地進行的。林彪、“四人幫”破壞造成的一些遺留問題,都可以逐步解決。解決這些問題是為了創造一個安定團結的穩定局勢,把各種積極因素調動起來。

  11月26日,鄧小平會見日本民社黨第二次訪華團,在談到天安門事件問題時,鄧小平指出:過去對天安門事件的評價是不對的,北京市委肯定天安門事件是廣大群眾悼念周總理、反對“四人幫”,是革命行動,這是我們中央批准的,實際上就是我們中央表示的態度。不久前《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評論員文章《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國際上反響很大。這篇文章主要是針對天安門事件講的。有錯必糾是毛主席歷來提倡的。對於天安門事件處理錯了,當然應該糾正。如果還有別的事情過去處理不正確,也應該實事求是地加以糾正。勇於糾正錯誤,這是有信心的表現。當然,解決這樣復雜的問題總要有一個過程,現在時機成熟了。有人有一個錯覺,以為重新評價天安門事件,又要亂。其實不會,人民是可以信任的。我們的群眾經過“文化大革命”,絕大多數人,包括青年人,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了,關心國家命運,這點是了不起的。過去“四人幫”不讓人民發表不同意見,結果激起了1976年清明節人民的義憤。天安門事件確實沒有任何組織,完全是群眾自發的啊!反映了人民的覺悟水平、政治水平。群眾是最希望安定團結的局面的。現在不但中央的領導,地方的領導也一樣,都一心一意要搞四個現代化。搞四個現代化沒有安定團結的局面是不行的。

  11月27日,鄧小平同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聽取中央工作會議各組召集人的匯報時,作了講話。鄧小平指出:毛主席的偉大功勛是不可磨滅的。沒有毛主席,就沒有新中國。毛主席的偉大,怎麼說也不過分,不是拿語言可以形容得出來的。毛主席不是沒有缺點錯誤的,我們不能要求偉大領袖、偉大人物、思想家沒有缺點錯誤,那樣要求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毛主席講馬克思、列寧寫文章就經常自己修改嘛。對毛主席的缺點錯誤,這個問題是不能回避的,在黨內還是講一講好。外國人問我,對毛主席的評價,可不可以像對斯大林評價那樣三七開?我肯定地回答,不能這樣講。黨中央、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干赫魯曉夫那樣的事。

  同日,鄧小平會見美國專欄作家羅伯特·諾瓦克。關於中國現在是否正在考慮對政治制度進行某些改革,比如採用西方那種競選制度、干部通過選舉產生等問題,鄧小平說:整個制度我們同西方不一樣,你們叫議會制,我們是人民代表大會制,這個制度不會改變。我們現在制度中存在的上層建筑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況要改變。比如我們最近決定工廠的車間主任、班組長要通過選舉的方法產生,工人參加管理的方式要改進,要用經濟規律來管理經濟。我相信,現在的制度如果搞得好,在某些方面加以適當改革,我們這個制度比你們那個制度做起事來要便利得多。我們過去有些東西是學蘇聯的,那些東西看來是落后了。關於中國是否採用南斯拉夫工人自治的形式的問題,他說:國與國的情況有很多不一樣,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發展體制。當然,我們要研究他們的經驗,但是不能簡單地吸收別人的經驗,要根據自己的條件來決定。根本的一點,是要承認自己落后,承認現在很多方法不對頭,需要改,要承認這一點,並且找出適當的方法。關於對毛澤東、毛澤東思想的評價,他說:中國人民都知道,沒有毛澤東主席就沒有新中國。這個歷史是抹不掉的。毛主席從來就提倡把馬列主義的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是照抄照搬某句話。毛主席歷來反對本本主義。我們對待毛澤東思想也是一樣。你們大概注意到了,我們提倡要完整地、准確地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因為有些問題毛主席在世時不可能提出。按照馬列主義的原理,我們不能要求任何偉大的人物、偉大的領袖每句話在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

  11月29日,鄧小平在會見由委員長竹入義勝率領的日本公明黨第七次訪華團時說:要搞四個現代化,就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政治氣氛,求得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使黨內外廣大群眾心情舒暢。對過去有些事情,群眾不滿意的,也確實有錯的,要按照毛主席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方針,把它糾正過來,把那些冤案、錯案了結了。大的就是天安門事件這樣的問題,錯了就改嘛,改了就完了。對有些人,過去搞得不對的,搞過了的,要改過來,比如對彭德懷同志的評價。這樣去引導全黨、全國人民一心一意奔向四個現代化。實際上,我們現在議的就是怎麼樣萬眾一心搞四個現代化,中心議題就是這個。

  12月1日,鄧小平會同李先念,與正在參加中央工作會議的許世友、李德生、任仲夷、萬裡等九人談話。鄧小平指出:歷史問題隻能搞粗,不能搞細。一搞細就要延長時間,這就不利。要以大局為重。現在確有大局問題。國際、國內,主要是看安定不安定。要給人民、給國際一個安定團結的形象。凡是有損於這個,極為不利。過去的問題過去了。為什麼有精力不考慮怎樣把經濟搞上去?我同日本公明黨說,向后看也是為了向前看。清華幾個青年貼大字報說:反周民必反,反毛國必亂。這個話水平很高。

  沒有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深刻認識,沒有對國內外大局的戰略把握,沒有一個大政治家的魄力和勇氣,也就沒有這些指導這次會議、指導中國未來發展的談話。從這些談話中可以看出,當時我們確實面臨著不少事關重大且又不能不給以科學回答的問題。突出的有:天安門事件平反后,怎樣對待它的社會作用和影響﹔真理標准討論是否已完成其歷史使命﹔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時,如何處理好與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保持安定團結局面的關系﹔怎樣才能保持全黨,特別是黨中央的團結,以順利實現工作重點的戰略轉移,等等。對這些問題的系統回答,歷史地落在了鄧小平身上。

  (未完待續)

(責編:趙亮、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