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青年抒壯志歲久情愈深

2018年05月17日08:53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鄧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寫的《自傳》的第四部分。

□方之

鄧小平晚年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句朴實而充滿深情的話,非常感人,被媒體廣泛傳播。1926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期間,22歲的鄧小平曾在《自傳》中寫道:“我來莫的時候,便已打定主意更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從此以后,我願意絕對的受黨的訓練,聽黨的指揮,始終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爭斗。”鄧小平寫這兩句話,時間相隔半個多世紀,始終如一的是他對祖國、對人民、對黨的真誠而深厚的感情。

1926:青年鄧小平旅俄的志願

1926年1月,22歲的鄧小平(當時叫鄧希賢)等一行近20人受中共旅歐支部派遣,從法國抵達蘇聯莫斯科留學,先進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不久轉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創辦於1925年10月,地點在莫斯科沃爾洪卡大街16號。這是一所以“培養中國革命的布爾什維克干部”為辦學目的的大學,中共莫斯科支部(簡稱旅莫支部)的總部就設在這裡。當時,國共兩黨都派出大批青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深造,在這裡讀書的中國學生約有100名。在鄧小平的同學中,有蔣介石之子蔣經國、於右任的女婿屈武等人。

在莫斯科中山大學,鄧小平的學號是233,俄文名字叫伊萬·謝爾蓋耶維奇·多佐羅夫。在這裡,除俄語外,鄧小平還學習了歷史唯物主義、中國革命運動和東西方革命運動史、經濟地理學、政治經濟學,以及黨建、軍事、新聞等課程。其間,鄧小平目睹了蘇聯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還閱讀了大量革命理論著作。

1月下旬,鄧小平按照莫斯科中山大學黨組織的要求撰寫了《自傳》。《自傳》分四個部分:家庭經濟地位﹔個人的經歷及思想的變遷﹔加入團體及服務的經過﹔來俄的志願。在《自傳》的前兩部分,鄧小平以一個共產主義者的立場和觀點,嚴格剖析了他參加革命前,從一個鄉村少年到愛國青年,直至走向革命的生活道路,記述了他16歲離別故鄉到法國勤工儉學的主要經歷。《自傳》的第三部分是“加入團體及服務的經過”,鄧小平記述了他先加入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共黨員,乃至到蘇聯之前在政治上成長的經歷。鄧小平在法國做工期間,結識了一批先進青年,開始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逐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思想。生活的磨難與思想的不斷覺悟,使他選擇了共產主義作為畢生奮斗的理想,毅然踏上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征程,由一個愛國青年成長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逐步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自傳》的第四部分“來俄的志願”,是全文的核心。作為一名職業革命家,斗爭的實踐使鄧小平深感“革命的理論於我們共產主義者所必須的”。他在《自傳》中寫道:“我過去在西歐團體工作時,每每感覺到能力的不足,以致往往發生錯誤,因此我便早有來俄學習的決心,不過因為經濟的困難使我不能如願以償。”他堅定地表示:“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務使自己對於共產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尤其是要來受鐵的紀律的訓練、共產主義的洗禮,把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

1926年11月5日,莫斯科中山大學聯共(布)黨支部書記阿戈爾在鑒定書中這樣評價鄧小平:“多佐羅夫同志是一個十分積極、精力充沛的黨員和共青團員。他是該大學共青團委員會的一名優秀組織工作者,組織紀律性強,有克制能力,學習能力強,在團委會的組織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進步很快。積極參加社會工作,同其他人保持同志關系。學習優秀、黨性強。該同志最適合做組織工作。他具有在法國無產階級組織的工作經驗。”同年底,鄧小平啟程回國,結束了為期一年的留學生活。

1992:異國檔案館之行的收獲

時光如夢,滄海桑田。1992年8月,距鄧小平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已經過去了66年,時任中央檔案館常務副館長王剛等一行人,在俄羅斯現代歷史文獻保管與研究中心歷史檔案中發現了署名“鄧希賢”的鄧小平《自傳》。

2014年,在鄧小平同志110周年誕辰之際,王剛同志曾專門撰文,詳細披露當年發現這份珍貴歷史文獻的過程:

經中央辦公廳批准,1992年8月10日至24日,我帶檔案代表團一行5人前往莫斯科,查閱有關中國革命和我黨歷史的檔案資料。我們先后到俄羅斯現代歷史文獻保管與研究中心和當代文獻保管中心查閱檔案。我清楚地記得,8月19日10點左右,在翻閱第530號莫斯科中山大學檔案全宗第五卷時,突然發現一張22開白紙上寫著“鄧希賢”3個字。這不是鄧小平同志曾經用過的名字嗎?大家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過來。翻過簽名的第一頁,正文是用藍黑墨水書寫的,一共10頁。經過核對,這是鄧小平同志1926年1月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時根據學校黨組織要求寫的一份《自傳》。

我們那次帶回來的檔案復制件和后來制作成縮微膠片的檔案文獻共有364卷、5.8萬頁,填補了我黨歷史檔案方面的一些空白,其中一些檔案資料很珍貴。特別是能找到66年前鄧小平同志寫的《自傳》,為世人了解他的革命足跡和崇高風范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大家都非常高興。回到北京后,我們將這份《自傳》的復制件報送鄧小平同志辦公室。鄧小平同志辦公室主任王瑞林同志告訴我,鄧小平同志看到后非常高興,連連表示,這份材料反映的情況都是真實的,60多年前的檔案能保存至今,實在不容易。

鄧小平晚年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曾表示:“我是個馬克思主義者。我一直遵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另一個詞叫共產主義。我們過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因為有這個信念,有這個理想。”16歲的鄧小平出國留學期間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初步確立了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22歲的鄧小平“打定主意更堅決的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級”。自此以后,無論是面對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環境,還是經歷個人政治生涯中的多次挫折,甚至面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的低潮,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始終充滿自信,從來都沒有動搖過。鄧小平堅信,中國要發展,沒有對馬克思主義的充分信仰不行,沒有對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也不行,沒有信念就沒有凝聚力,就沒有一切。鄧小平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遺產,其中之一就是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

(摘自《中國檔案報》)

(責編:趙亮、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