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歷史選擇了鄧小平(25)

高屹

2018年04月26日10:10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2)

《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披露天安門事件真相、認定天安門事件是革命事件的文章。

《中國青年》雜志復刊第一期刊登了有關天安門事件中的詩詞及天安門事件中一位英雄的文章。

北京外國語學院“童懷周”小組的成員毅然編輯出版了《天安門革命詩文選》上下卷,一時成為人們競相搶購、供不應求的暢銷書。

鄧小平在恢復職務后的中共十屆三中全會的閉幕式上,針對“兩個凡是”,再次強調指出:“要對毛澤東思想有一個完整的准確的認識,要善於學習、掌握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的體系來指導我們各項工作。隻有這樣,才不至於割裂、歪曲毛澤東思想,損害毛澤東思想。”他認為:“不能夠隻從個別詞句來理解毛澤東思想,而必須從毛澤東思想的整個體系去獲得正確的理解。”他還強調:“對我們黨的現狀來說,我個人覺得,群眾路線和

實事求是特別重要。”他還列舉了知識分子這個一談就陷入自我矛盾的“毛主席的主張”。他說:“毛澤東同志歷來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同時也非常注意知識分子要好好地改造世界觀。這是從愛護出發,是為了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作用,使他們能夠好好地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四人幫’把知識分子一概稱為臭老九,並且還說這是毛主席說的。應該承認,毛澤東同志曾經把他們看做是資產階級的一部分。這樣的話我們現在不能繼續講。但是從整個革命和建設過程來看,毛澤東同志是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的。他在一九七五年,還針對‘四人幫’的誣蔑,提出老九不能走。”

與此同時,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也紛紛發表文章,呼吁恢復和發揚黨的實事求是等優良傳統和作風。

聶榮臻在《紅旗》雜志上發表了題為《恢復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的文章,提出要堅持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強調實事求是的思想是毛主席留給我們黨的最寶貴的理論遺產,“一切正確思想,都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否則就變成形而上學。”

徐向前在《人民日報》發表的題為《永遠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一文中指出:“我們一定要恢復和發揚我們黨的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永遠對黨忠誠老實。”

陳雲在《人民日報》發表的《堅持實事求是的革命作風》一文中指出:“實事求是,這不是一個普通的作風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的根本思想路線問題。”

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不厭其煩地反復強調“完整的准確的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和發揚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旨在解放人們的思想,突破舊思維定式的精神束縛,從而拉開思想解放運動的序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篇文章是馬克思主義的,是駁不倒的

思維方式、思想觀念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它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因此,盡管鄧小平提出“完整的准確的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這一命題,汪東興等人還是認為與“兩個凡是”精神不一致,要求其修改﹔盡管中共十屆三中全會在組織上恢復了鄧小平的職務,但是,華國鋒等人發言的主基調還是“兩個凡是”的方針﹔盡管華國鋒在黨的十一大政治報告中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結束,但是,報告認為這“決不是階級斗爭的結束,決不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結束”,報告還是肯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歷史就這樣令人難以捉摸地搖搖擺擺地前進著。

歷史在徘徊,人們的思想充滿迷惘。撥亂反正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由於“兩個凡是”方針的影響而難以深入下去﹔瀕於崩潰的國民經濟雖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但是,由於又掀起了新的“洋躍進”熱潮,重蹈新中國成立以來大起大落的覆轍。人們不滿於這種狀況,開始了認真的反思。隨著“完整的准確的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反復闡釋,人們的思想也漸漸活躍起來。不少報刊,就教育上的“兩個估計”問題、老干部和“走資派”問題、所謂的“文藝黑線”問題、“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問題,等等,展開了熱烈討論。舉國上下要求從各方面撥亂反正的呼聲越來越高,要求為冤假錯案平反的情緒也越來越強烈。這些促使人們從更高層次上思索——判斷路線和思想是非的根本標准究竟是什麼?衡量真理的價值坐標又究竟在哪裡?思索、探討,終於引發了一場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

1977年12月,中央學校內一千多名高中級

干部學員在鄧小平批評“兩個凡是”、倡導實事求是的思想指導下,遵守胡耀邦提出的要完整地准確地理解毛澤東的有關指示和要把實踐作為檢驗路線是非的標准這兩條原則,認真地研究和總結“文化大革命”的經驗教訓。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編輯部的同志也開始醞釀撰寫有關真理檢驗標准的文章。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報》在第三版上發表了署名“張成”的題為《標准隻有一個》的文章。文章提出“真理的標准隻有一個,就是社會實踐。”

1978年5月,華國鋒以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的身份,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離京訪問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同一天,胡耀邦請周揚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作“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理論報告。

同年5月9日,中央黨校的內部刊物《理論動態》刊登了經胡耀邦審定,由南京大學哲學系教師胡福民寫第一稿,經《光明日報》和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編輯部及理論界有關同志共同研究討論,歷時7個月,十易其稿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5月11日此文又在《光明日報》上以特約評論員文章形式發表。次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全文轉載,接著全國絕大多數省、市、自治區的報紙也相繼轉載,並成了有關真理標准大討論的導火線。

這篇文章約七千字,共分四個部分:“檢驗真理的標准隻能是社會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革命導師是堅持用實踐檢驗真理的榜樣”和“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從小標題上就可看出,該文論述了檢驗真理的標准是社會實踐,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則,革命導師是堅持用實踐檢驗真理的榜樣,說明任何理論都要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文章針對現實,強調指出:現在,“四人幫”及其資產階級幫派體系已被摧毀,但是,“四人幫”套在人們身上的精神枷鎖還遠沒有完全粉碎。毛主席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經批評過的“聖經上載了的才是對的”這種傾向依然存在。無論在理論上或實際工作中,“四人幫”都設置了不少禁錮人們思想的“禁區”,對於這些“禁區”,我們要敢於去觸及,敢於去弄清是非。科學無禁區。凡有超越於實踐並自奉為絕對“禁區”的地方,就沒有科學,就沒有真正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而隻有蒙昧主義、唯心主義、文化專制主義。社會主義對於我們來說,有許多地方還是未被認識的必然王國。我們要完成這個偉大的任務,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認識,去研究。躺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現成條文上,甚至拿現在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無限豐富的飛速發展的革命實踐,這種態度是錯誤的。我們要有共產黨人的責任心和膽略,勇於研究生動的實際生活,研究現實的確切事實,研究新的實踐中提出的新問題。隻有這樣,才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才能夠逐步地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前進,順利地進行新的偉大的長征。論文在當時發表,其鮮明的傾向性和強烈的針對性是顯而易見的。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文一發表,即在黨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有反對的,有贊同支持的。凡盼望天安門事件早日得到平反、盼望早日沖破“兩個凡是”的思想定式的人讀了此文,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他們期望此文能使各項工作真正撥亂反正。然而,最先引來的卻是責難。就在《人民日報》轉載這篇文章的當天晚上11時,在報社值班的一位負責人便接到一個電話,指責“這篇文章犯了方向性的錯誤”。次日,新華社負責人也接到一個指責新華社轉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一文的電話。

(未完待續)

(責編:秦晶、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