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劉鄧大軍揮師鄂東紀略

2018年02月28日14:01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70年過去了,回望那一段極不平凡的歲月,追尋先輩橫掃鄂東的足跡,其顧全大局、開拓創新、英勇奉獻的革命精神,仍然是當下大別山振興發展的不竭動力。

1947年8月7日,奉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揮師東進,開始了千裡躍進大別山的偉大壯舉。

一路上,劉鄧大軍,頭頂國民黨飛機轟炸,腳踏淤泥崎嶇之路,尾有敵軍30個旅的追擊,先后越過隴海路,強渡黃河,穿過黃泛區,渡過渦河、沙河、颍河、汝河和淮河,從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包圍之中殺開一條血路,於8月27日直插大別山區,拉開了全國戰略反攻的序幕。

劉鄧首長在黃岡的重要活動

從目前我們掌握的一些史料看,劉鄧首長在湖北黃岡親自召開一些重要會議和親自指揮了一些重要的戰役。從這些重要活動中,可以窺見劉鄧治軍理政的戰略智慧和心系黃岡的為民情懷。

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黃岡這片土地歷經戰爭磨難。當時,國民黨叫嚷“人要滅種,石頭要過刀”,制造了許多無人區,致使劉鄧大軍初到大別山時,老百姓一見當兵的就躲、就逃跑。劉鄧首長見此后,把嚴肅軍紀、保護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立即作出了“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搶掠民財者槍斃,強奸婦女者槍斃”和“不准強迫老百姓當向導,不准向老百姓要東西,不准打罵群眾”的決定。嚴令全軍指戰員無條件執行。一次,野戰軍總部檢查組在黃岡縣(團風)總路咀樊家榨檢查部隊執行紀律時,發現警衛團二連副連長趙桂良拿了群眾的一匹花布和一捆粉條。總部檢查組報告劉鄧首長后,鄧小平親自主持開會研究如何處理趙桂良的問題。在會上,有人認為,趙桂良是戰斗英雄,犯了這點小事,給個處分就可以。鄧小平聽后便嚴肅地說:“不要認為這是件小事,關心群眾,這是關系到我們能否在大別山立足生根的大事。破壞紀律,脫離群眾,是自掘墳墓。今后不管是誰,隻要他違反紀律,破壞軍民關系,就一定要嚴肅處理。”當天下午,部隊召開公判大會,槍斃了趙桂良,在當地軍民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947年10月21日,劉鄧首長召開團以上(有的說是旅以上)干部會議。鄧政委主持,劉司令員講話,主要是布置戰略反攻和“高山鋪戰役”戰前動員會。l0月26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野戰軍司令部移駐高山鋪東北40裡的胡涼亭雲林宮,就近指揮戰斗。

1947年11月17日,劉鄧首長在羅田縣石橋鋪葉氏祠主持召開六縱隊團以上干部會議,決定派一部分部隊配合地方武裝清剿土匪,保衛各級地方政權。

這次會議以后,六縱十六旅奉命部署對逃往大別山主峰天堂寨的土匪進行清剿,活捉了匪首溫妙文。截至l948年1月中旬,部隊在大別山共剿滅土匪1萬余人。

1947年12月6日,為應對蔣介石調集33個旅圍剿大別山,劉鄧首長在黃安縣召開連以上干部會議,宣布中原獨立旅與十二縱隊合並組成江漢軍區。要求組建的軍區要將大別山、桐柏山、大洪山三塊根據地形成犄角,互為依托,形成威懾武漢和南京之勢。

1947年底,鄧小平在兩路口廟嶺(光山與麻城交界處)召開會議,傳達中央關於著重糾正“左傾”錯誤,取消原定的“急性土改”的計劃,要求以各縣縣長名義發出公開信,爭取逃亡的地主回家立功贖罪,爭取同開明紳士恢復統戰關系。由於傳達中央指示及時,果斷糾正“左傾”錯誤,在群眾中反復做工作,宣傳和貫徹執行黨的新區政策,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都收到了顯著效果。那些擔心參加土改會遭到地富報復而逃避的群眾紛紛返鄉,開明紳士表示願為共產黨服務,各地國民黨鄉保人員也主動回來自首。

劉鄧大軍與蘄春高山鋪大捷

1947年9月底,劉鄧大軍乘國民黨軍隊調集主力於大別山北麓,而大別山南線的黃岡兵力薄弱之機,以主力由山北分兵山南,連克廣濟、望江數座縣城,直逼長江。

蔣介石恐慌我野戰軍渡江南進,緊急調動其嫡系部隊整編第四十師,此師全美式裝備,尤其以“擅長攻擊”著稱,師長李振清因此獲得一個“李鐵頭”綽號﹔另調整編第五十二師八十旅一起經團風、浠水向廣濟疾進,企圖殲野戰軍於江邊。劉鄧首長抓住敵軍孤軍冒進的有利機遇,以第一縱隊(楊勇、蘇振華部)並指揮中原獨立旅,利用蘄春漕河東南高山鋪公路兩側山地,布成“口袋陣”﹔以第六縱隊(杜義德部)尾隨而進,待其進入伏擊圈后,佔領張家灣、獨山有利地形,截斷其退路,協同第一縱隊圍殲。

1947年10月26日凌晨,敵第四十師及第八十旅進入高山鋪地區,第一縱隊各部依托螞蟻山、紅武腦山、茅庵山與其展開激戰,經反復爭奪,於當晚將敵軍壓縮於清水河與高山鋪谷地。27日拂曉,第六縱隊先后佔領高山鋪西北的獨山和東北的馬崎山等,封住了“口袋”,隨后,野戰軍勇猛出擊,合圍聚殲,打退了敵軍多次奪路逃跑的反扑。國民黨出動飛機近200架次進行偵察、轟炸和掃射,並空投糧食、彈藥60余噸,未能挽救第四十師和第八十旅被殲的命運。直至下午2時整,共殲敵1個師部、3個旅部、5個整團,斃傷俘敵副師長以下1.26萬人,繳獲火炮33門、機槍375挺、子彈40萬發、騾馬172匹,及大批軍用物資,擊落擊傷飛機4架。

此次戰役進行兩天,劉鄧大軍以傷亡900余人的代價獲得高山鋪大捷。遠在陝北的毛澤東聽到捷報后,高興地對周恩來說:“高山鋪大捷的意義不僅在於消滅了一萬多敵人,也不僅僅因為這一仗打得漂亮,它的全部意義在於我軍已經能夠在大別山進行大兵團作戰,劉鄧在那裡站住了腳。”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的重大影響

據劉鄧首長1948年10月2日向中央軍委報告的戰果:8月27日至9月30日,大軍收復縣城22座,其中重復收復縣城兩次以上者4座﹔共斃傷敵人3000余人,俘3200余人,斃傷俘土頑700余人,還獲得大量的槍炮彈藥,以及電台兩部、汽車3輛、電廠1家和修械所兩座等,以上戰果還不包括1947年10月至1948年3月29日這段時間,劉鄧大軍在高山鋪大捷、天堂寨剿匪戰役和其后多次戰斗的戰果,僅高山鋪大捷以我軍傷亡900余人代價而斃傷俘敵軍1.26萬人,天堂寨剿匪1萬余人以及繳獲大量軍用物資等。

1947年5月,中共中央根據解放戰爭形勢的重大變化,作出了外線作戰、經略中原、實施戰略反攻的重大戰略決策,並選擇地處中原的大別山區作為戰略反攻的主要突擊方向。隨即指定劉鄧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承擔此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恰似一把利劍插進蔣介石反動統治的心臟”,打亂了國民黨的整個戰略部署。蔣介石不得不從進攻山東、延安等解放區的前線調集大量軍隊,圍追、堵截劉鄧大軍,大別山牽制了國民黨的33個旅,徹底粉碎了國民黨進攻解放區,破壞和消耗解放區的人力物力,使解放區不能持久的戰略圖謀。劉鄧大軍卻以“我們在大別山背重些”的偉大風格和敢於啃“硬骨頭”的自我犧牲精神,緊緊依靠大別山人民的支持,不畏艱險,顧全大局,英勇奮斗,戰勝了30多萬敵軍的圍攻,終於在大別山“站住腳”。1947年8月27日,當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這一消息傳到陝北,毛澤東主席欣喜地說:“我們總算熬出頭了。20多年以來,革命戰爭一直處於防御地位,自劉鄧南征后,我們的革命戰爭,才在歷史上第一次轉為戰略進攻。”

1947年10月12日,以劉鄧為首的中原局、中原軍區發出《關於放手發動群眾,創造大別山解放區的指示》,決定成立鄂豫、皖西兩個解放區。為解決地方干部人數少的問題,中原局、中原軍區共派第一、第二、第六縱隊3000余名得力干部到鄂豫區工作,並成建制地將部隊化為軍區、軍分區武裝。除此而外,野戰軍還派千余干部奔赴指定區域工作。與此同時,隨軍南下到達鄂豫區的“天池干部”(不入編而隨軍)的1000余名地方干部,也分到各縣,充任黨政領導骨干。這批南下干部與當地堅持工作的同志一起發動群眾,加快解放區的各項建設。到1947年11月間,鄂豫解放區的轄區達到26個縣,其中鄂東14個縣,750萬人口,活動區域縱橫300余公裡,成為劉鄧大軍南下中原后創建的最大一塊解放區。

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不僅在當時留下了粉碎國民黨圍剿的威風,留下了南下干部的火種,留下了解放區的政權根基,而且在當今還留下了無堅不摧的革命精神和對大別山人民的無限情懷。(王楚平)

(摘自《黃岡日報》)

(責編:秦晶、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