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6日10:11 來源:四川日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和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貫徹省委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始終保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戰略定力,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了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省地區生產總值36980億元、增長8.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4%和9.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5%。
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有效投資持續擴大。“項目年”扎實推進,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增長17.2%,產業項目投資增長14.1%。民間投資增長7.7%。天府國際機場加快建設,西成高鐵、雅康高速雅瀘段建成通車。消費貢獻穩步提升。城鎮消費增長12%,鄉村消費增長12.1%。信息、康養、文化娛樂等消費快速增長,網絡零售額增長34.9%。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50%。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推進先進制造強省建設,完成工業投資918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工業利潤增長29%。建筑業總產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8%,對經濟增長貢獻創新高。成功承辦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屆大會,克服九寨溝地震影響,旅游業實現總收入8923億元、增長16.1%。全省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年度任務完成。退出煤炭產能1648萬噸,壓減粗鋼產能77萬噸,堅決取締了“地條鋼”。全省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降至6.6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預計下降1個百分點。減稅降費超過900億元,出台降低企業成本35條舉措和電價改革10項措施,為企業降成本675億元。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預計降低0.7個百分點。“一提一創一培”扎實推進。開展質量對標提升行動,推進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主導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准36項。新增中國馳名商標7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8個、國家級出口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5個。太陽能電池、城市軌道車輛、智能手機等新產品快速發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展開。建成高標准農田410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0萬畝,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783萬畝。“三品一標”農產品達5124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50個縣啟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5萬個、家庭農場7006個。糧食產量3498萬噸、實現穩定增長,糧食安全工作進一步加強。生豬、油菜產量居全國第一。
改革創新取得階段性成效。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扎實推進。國務院授權的先行先試任務已完成15項,全國首批推廣的13條經驗涉及我省的有8條。深入推進軍工企業和科研院所改革,十大軍民融合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快建設,軍民融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000億元。獲批國家創新型省份和國家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試點省。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加快省屬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全省地方國企實現營業收入6920億元、增長14.8%,利潤468億元、增長13.5%。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電力、鹽業、價格和供銷社等方面改革有序實施。創新創業蓬勃發展。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7個,組織實施重大關鍵技術攻關283項,轉化應用重大成果164項,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419億元。建成國省科技創新平台1478個、各類孵化載體和眾創空間近700家、國家級“雙創”基地6個。四川正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
開放合作全方位推進。精准招商取得成效。出台擴大開放促進投資28條政策,引進到位國內省外資金9977億元,實際到位外資561億元。西博會進出口展暨國際投資大會、川港澳合作周、天府金融論壇等重大活動影響廣泛。自貿試驗區高點起步。緊扣制度創新核心任務推出159項改革措施,推動成都天府新區、青白江鐵路港和川南臨港片區互補錯位發展。新登記內外資企業2.2萬戶。合作空間持續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增長79.8%,國際班列開行超過1000列、居全國第一。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實現通關一體化。獲批設立成都臨空經濟示范區。拓展與泛珠區域和港澳台地區交流合作。中意文化創新產業園落戶天府新區,中國—歐洲中心建成運營。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41.2%。全省航空客運量5776萬人次、增長8.7%,出入境562萬人次、增長12.2%,四川人氣越來越旺、吸引力越來越大。
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污染防治力度加大。PM10、PM2.5年均濃度雙下降,全省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達82.2%,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地表水水質優良水體比例達78.2%、提高5.8個百分點。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積極推進。生態保護持續加強。推進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營造林1294萬畝,退耕還林還草49萬畝。新創國家森林城市3個,啟動森林草原濕地生態屏障重點縣建設,天然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河長制全面推行。設立河(段)長8萬多名,實現省市縣鄉四級河(段)長全覆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步實施。推行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851家重點排污企業納入信用管控。環保督察進一步強化。率先實現省級環保督察全覆蓋,強力推進8924個問題整改。積極配合中央環保督察,督察組移交的8966個舉報受理件全部辦結。
脫貧攻堅取得新成績。15個貧困縣摘帽通過省級達標驗收,3769個貧困村退出,108.5萬貧困人口脫貧,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實施22個扶貧專項,投入財政資金749億元。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3萬人的任務,改造農村危房12.8萬戶。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85.2萬人,其中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特困勞動力8.3萬人。提前實現農村低保標准與國家扶貧標准“兩線合一”。解決77萬貧困學生就學問題。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和慢性病門診維持治療醫療費用個人支付控制在10%以內。金融精准扶貧成效明顯。強化對45個深度貧困縣政策支持,增派高校、醫院、國企等幫扶力量,深化專業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落實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資金17億元。脫貧長效機制有效構建,落實駐村幫扶機制,注重管好用好扶貧“四項基金”,加強督導考核問責。發揮“農民夜校”作用,開展感恩奮進教育,群眾脫貧奔康願望更強了、信心更足了。
民生與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十項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解決71個鄉(鎮)、2547個村不通硬化路問題,建成農村渡改橋110座。新增31個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驗收,8所高校14個學科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民族自治地區“一村一幼”招收18.6萬幼兒。城鎮新增就業106.9萬人。城鄉居民保險制度更加健全。公立醫院藥品加成全面取消,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基本實現,包虫病綜合防治取得明顯成效。新增養老床位5.3萬張。建成保障性住房34.7萬套,開工改造危舊房棚戶區25.3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24.4萬戶。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場所2050個,我省健兒在第13屆全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成功承辦亞太廣播聯盟大會和“金磚”國家電影節。群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錯時延時開放受到廣泛好評。
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深入開展“法律七進”和基層法治示范創建。依法妥善化解信訪積案難案632件。深化“平安四川”建設,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逐漸形成,刑事案件數下降21.2%。加強防汛減災,集中排查地質災害隱患,成功避險56起。落實最嚴格的食品藥品監管,專項整治農產品質量安全。狠抓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6.6%、19.7%。
第十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完成。漢藏彝羌等各民族和睦團結,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國家安全、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兵員質量明顯提升,涉軍群體權益保護得到加強。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加快發展。外事僑務、地礦地質、機關事務、參事文史、哲學社會科學、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慈善事業不斷發展,社會和諧友愛氛圍日益濃厚。
2017年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標志著本屆政府任期奮斗目標勝利實現。過去五年,是我省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多重矛盾交織、自然災害頻發的嚴峻考驗,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省委的領導和帶領下,全省人民砥礪奮進、拼搏實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兩個跨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五年來,我們始終保持專注發展定力,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地區生產總值躍升至全國第6位,年均增長8.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7%。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2萬億元,年均增長12.2%。三次產業比重由13.6:47.1:39.3轉變為11.6:38.7:49.7,結構持續優化。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高速公路通車總裡程6820公裡,鐵路運營裡程4919公裡,高速鐵路出川大通道加快建設﹔開工建設大中型水利工程44處,水利設施投資位居全國前列﹔光纖網絡覆蓋全省所有鄉鎮,率先建成“全光網省”。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創新發展,加速轉型升級,發展新動能加快形成。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預計達到2550億元、年均增長12.8%。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6.2個百分點。申請專利量59.4萬件、年均增長20.4%,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6戶,殲-20、“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取得突破。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1.8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6800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提高7.1、2.2個百分點。每年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超過2萬家。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協調發展,大力推進多點多極支撐和“兩化”互動城鄉統籌,競相發展態勢總體形成。成都平原經濟區經濟總量達2.3萬億元,川南經濟區經濟總量超過6000億元,川東北、攀西、川西北生態經濟區加快發展。天府新區經濟總量突破2200億元。經濟總量過千億元的市(州)增加7個,過百億元的縣(市、區)增加32個。新增百萬人口大城市4個,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50.7%、34.2%,吸納農業轉移人口301萬。建成幸福美麗新村2.1萬個,惠及2200多萬農村人口。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綠色發展,把美麗四川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整體提升。森林覆蓋率達到38%、提高2.8個百分點,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基本建成。水電裝機容量達7564萬千瓦、穩居全國第一,清潔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的90.3%,初步建成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減少,全省PM10年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19.9%,優良天數率較2015年提高1.7個百分點,國控斷面劣V類水質比例下降至2.3%。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開放發展,著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發展潛力不斷釋放。落戶世界500強企業331家,駐蓉領事機構16家,國際友城和國際友好合作關系269對,進出川大通道達30條,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開通國際(地區)航線104條,四川與全球的聯系日益緊密,“朋友圈”越來越大。西部金融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新增A股上市公司29家,社會融資規模達6.6萬億元,各項存款余額達7.3萬億元。國資國企改革全面實施,國企資產總額實現翻番。全口徑政府預算管理體系基本建立,省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進一步提高。農村土地確權頒証基本完成,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改革試點成效明顯。率先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節余指標”貧困地區省內流轉、深度貧困地區跨省流轉,探索了脫貧攻堅資金籌措新路子。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共享發展,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持續提高。財政民生投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穩定在6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累計503萬人。農村貧困人口從750萬減少到171萬,貧困發生率從11.5%下降到2.7%。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入學(園)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012年的1.5倍、1.6倍,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新增醫療床位16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3萬人,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45.2%、41.4%。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初步建成,巴蜀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傳承保護。建成公路路側護欄3.1萬公裡,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同時,面對蘆山強烈地震、康定地震、茂縣特大山體滑坡、九寨溝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災害,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擔當主體責任,迅速有序科學高效組織搶險救災,科學謀劃推進災后重建,蘆山地震、康定地震三年重建任務全面完成,茂縣山體滑坡災后重建有序開展,九寨溝地震災后重建全面啟動。曾經的災區正在譜寫同步全面小康的動人篇章。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建設人民滿意政府作為努力方向,持之以恆轉變政府職能和改進工作作風,政府自身建設取得了新成效。自覺接受省委領導,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嚴格依法行政,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51件,制定省政府規章65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4195件、政協委員提案5010件。實現全省機構限額沒有突破、行政編制總額沒有增加,收回事業編制2萬多個。制定全省統一的權責清單,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省設行政許可僅保留5項,省設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提前兩年實現“零收費”,省設職業資格全部取消或停止。推動商事制度改革,新登記市場主體294萬戶,其中企業80萬戶。“雙隨機、一公開”全面推行。建成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和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國務院“約法三章”和省委省政府十項規定,“三公”經費減少一半。加強監察、審計工作,嚴懲各類腐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重要進展。
過去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省委決策部署、真抓實干拼搏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四川改革發展的同志們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向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和民兵預備役人員,表示崇高敬意!向港澳台同胞、廣大僑胞和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誠摯謝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差距較大,尤其是藏區彝區發展滯后,脫貧攻堅任務繁重﹔城鎮化率、城鄉居民收入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教育、文化、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能力亟待提高﹔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污染防治任務艱巨﹔一些領域風險不容忽視﹔政府工作效率還需提高、作風還需改進。對此,我們一定直面問題、勇於擔當、攻堅克難,決不辜負人民群眾的期望。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今后五年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十分關鍵的時期。按照黨的十九大戰略安排,根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部署,我們既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加快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我省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總體上仍處於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軍民融合發展等重大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支持四川建設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和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這一系列歷史性機遇交匯疊加,將釋放出推動我省發展的強勁動能。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部署,始終保持專注發展轉型發展定力,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省委“一個願景、兩個跨越、三大發展戰略、四項重點工程”戰略謀劃,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
今后五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經濟綜合實力再上新台階。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實現突破,進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行列,走在全國改革開放前列,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經濟增速保持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超過5萬億元。
——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按照國家標准實現全省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快於經濟增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主體功能區規劃全面落實,森林草原覆蓋率顯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大幅增加,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式基本形成,長江上游生態屏障進一步筑牢。
——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
——現代治理能力明顯提升。法治良序整體形成,干部隊伍素質總體提高,民族團結進步不斷加強,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藍圖都是實干實現的。隻要我們牢牢把握機遇,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進一步凝聚和激發全省各族人民力量,匯集海內外智慧和人才,一屆接著一屆干,一件接著一件辦,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願景就一定能夠成為現實。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