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風雨長征路 走過雪山草地

2018年02月02日08:27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鬆潘縣川主寺鎮海拔3100米的元寶山頂,屹立著一座氣勢恢宏的紀念碑——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紀念總碑,又被稱為“中華第一金碑”。

這座紀念碑於1990年8月25日落成,由鄧小平親筆題寫碑名。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整座紀念碑金光閃閃、璀璨奪目。游客來到這裡,無不駐足瞻仰,緬懷紅軍的豐功偉績。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歷時兩年,而在四川境內的時間最久,長達一年零八個月﹔長征行程二萬五千裡,在四川走了近三分之二的路程,足跡遍及四川70多個縣﹔最為艱險的行程也在四川,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歷經艱難險阻……

在這風雨長征路中,鄧小平一步一個腳印,在失馬又重病的情況下,戰勝了困難和疾病,成為走完長征的勝利者。

長征是人類戰爭歷史上的奇跡,讓我們重溫鄧小平在長征中的幾個片段,感受那份堅強與樂觀,將長征精神進行到底。

1920年8月,16歲的鄧小平離開四川,去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15年后的1935年,他與長征的紅軍將士一道,又回到了四川。

鄧小平的女兒曾問他:“長征時你干什麼工作?”鄧小平回答了三個字:“跟著走!”

爬上夾金山

長征“跟著走”的鄧小平,隨部隊巧渡金沙江、渡過大渡河以后,1935年6月中旬,來到了四川寶興縣和懋功(今小金)縣交界的夾金山下。

夾金山海拔4112米,終年積雪,空氣稀薄,行人缺氧呼吸困難。鄧小平后來回憶說,在過夾金山之前,他的馬死了,所以過雪山時,別人還有馬尾巴可以拉著借勁而行,而他隻有一步一個腳印向雪山頂峰爬去。在夾金山頂峰,鄧小平放眼望去,隻見雄奇壯美的積雪山峰,兀立在寥廓澄澈的天幕下。明淨的蒼穹下雪峰的積雪,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發光,鄧小平仿佛從一個喧囂的塵世來到了一個清幽的世界。后來,鄧小平對他的女兒說:“我沒有馬尾巴可拉,還是爬上了夾金山。”

喜逢川籍老戰友

下了夾金山,沿著小金川河谷行軍,鄧小平到了懋功縣城。就在懋功縣城,鄧小平終於見到了與他一起在法國勤工儉學、一起去蘇聯、一起從事革命活動、朝夕相處6年的老戰友傅鐘。這位川籍老戰友,此時正擔任紅四方面軍的總政治部副主任。

鄧小平和傅鐘,在特殊年代鑄就了特殊情緣。兩人分別了將近10年,老戰友終又重逢。

在紅四方面軍剛剛同中央紅軍會師的時候,傅鐘就打聽鄧小平的下落。

當時,傅鐘騰出了自己住的房子給毛澤東,把一匹能馱善走的騾子給了周恩來。

那麼,傅鐘與鄧小平在懋功重逢以后,送了什麼給鄧小平呢?

關於這件事,鄧小平的女兒毛毛是這樣寫的:“在懋功,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父親遇到了與他一起在法國勤工儉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傅鐘。他們兩個一起在法國,又一起在蘇聯學習,交情可不算淺。四方面軍從川陝根據地出來,兵強馬壯,實力雄厚。傅鐘那時候在四方面軍任政治部主任,他看見老戰友的馬死了,便立即慷慨解囊。父親說:‘過了雪山后,傅鐘送了我三件寶:一匹馬、一件狐皮大衣、一包牛肉干。這三樣東西可真是頂了大事呀!’”

和鄧小平這位老戰友在川西北懋功重逢以后,傅鐘興奮地說:“當年在法國我們住一個房間時,你常常給我做川菜吃。今天,就由我給你做四川回鍋肉吃,要不要得?”

興致很高的鄧小平聽后,接連說了幾個“要得”!

“還是回鍋肉好吃”

中央紅軍和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后,鄧小平調任一軍團宣傳部長。楊尚昆的夫人李伯釗(也是四川人)有一段在川西北雪山草地關於鄧小平關心干部戰友的回憶。

當時,李伯釗任紅一方面軍戰士話劇團團長,積極響應紅軍總政治部關於籌備糧食准備過草地的號召:無論上級、中級、下級或是連隊的士兵,全體總動員,想方設法籌糧,並規定每人一天必須籌夠5個饅頭的糧食,無一例外。

一天,李伯釗等人在河邊洗糧食時,拾到河邊漂浮著的麥粒,多做了幾個饅頭,沒有“交公”。后來,得知此事的管糧食的同志要她把多做的幾個饅頭交出來。交出饅頭以后,李伯釗不太高興,坐在地上生悶氣。正在這時,鄧小平提著一個小布袋走了過來,從口袋裡取出一個饃遞給李伯釗:“你餓了吧?給你!”李伯釗說:“我不要。你留著自己吃吧!”鄧小平急忙說:“這是我送給你的,不要你還。”李伯釗接過饃饃,心裡忽然一酸,眼淚扑簌扑簌地直往下滴。

在沼澤行軍中,鄧小平以革命的樂觀主義與戰士干部打成一片。草地上沒有吃的,鄧小平就和同志們在“龍門陣”中“大擺”四川的“吃經”。一有機會,他就講四川的回鍋肉、魚香肉絲、麻婆豆腐、東坡魚如何好吃,說得大家直咽唾沫。

張聞天夫人劉英回憶說:“長征過草地前后,我們常常湊在一起,開玩笑,吹牛,成立了一個‘牛皮公司’,陳雲和鄧小平分別是‘總經理’和‘副總經理’。沒有吃的,就吹吃的,精神會餐。鄧小平處處講四川菜好吃。”我對鄧小平說:“四川有什麼,隻有醪糟!”鄧小平說:“反正四川菜好。等走出草地,有了條件可以打牙祭的時候,我一定請你吃四川回鍋肉。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嘛!”

羅榮桓夫人林月琴回憶說,過草地時,鄧小平特別愛和大家“吹牛”。“吹牛”吹什麼呢?就是在沒有吃的時候說什麼最好吃。鄧小平說辣椒好吃,他一說辣椒大家就直流口水。說到回鍋肉,湖南人羅榮桓就說湖南回鍋肉好吃,而鄧小平則說“還是四川回鍋肉才好吃”。反正沒有吃的,就精神會餐嘛!

對各族父老鄉親的承諾

鄧小平曾對女兒說:“爬雪山,歷來被視為長征艱難的象征。殊不知,過草地比爬雪山還要艱難。川西北的大草地,上面是野草無邊,下面是黑水彌漫。”川西北的大草地,由於排水不暢,瀦水而成的牛軛湖形成大片的沼澤,到處都有深不可測的泥潭。許多戰士因此而陷身淤泥,為沼澤所噬。

行路之難阻滯著部隊的行動,缺食之苦更威脅著戰士的生命。鄧小平深知,紅軍能夠戰勝雪山草地,川西北高原上藏、羌、回、漢各族人民付出了慘重的犧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紅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部隊的10多萬人馬,先后在被黨中央稱為“糧食不豐”的雪山草地區域駐扎了16個月,而川西北各族人民先后支援牛、羊、馬、豬等各類牲畜總數約20萬頭﹔糧食約1000多萬斤。除此,還籌集了一大批牲畜皮、牛羊毛、野獸皮以及鹽、麻等。可以這樣說,川西北高原各族人民忍飢挨餓節約出來的粒粒米糧,是他們支援紅軍長征的顆顆紅心。

1951年春,鄧小平在重慶設宴歡迎來自雪山草地的少數民族參觀團。席間,鄧小平舉杯向來自雪山草地的70多位各族代表們敬酒致辭:“過去,我們紅軍走過雪山草地,吃了你們不少牦牛和青稞啊!你們對革命的幫助和貢獻是很大的。將來國家會從生產建設各個方面來補償的!”

長征后記——點將平定黑水叛亂

從1952年春末夏初開始,鄧小平在長征中停留過較長時間的雪山草地黑水,出現了所謂“陸上台灣”的叛亂。這場叛亂是由國民黨軍第104師師長傅秉勛發動,聚集了3000余名逃到這裡的國民黨殘匪,同時拉攏黑水大頭人蘇永和,脅迫了當地藏族士兵5000余人,他們對外號稱“擁有10萬余人槍”。

1952年6月,鄧小平在重慶接見來自雪山草地的10余名藏羌族中上層人士時說:“近兩個月來,黑水地區出現了反革命叛亂。蘇永和受國民黨特務的威逼利誘,對人民政府和國民黨殘匪都玩兩面手法。我們這次進軍黑水,主要是打擊蔣介石匪幫特務,對蘇永和還是要繼續努力爭取的。”接著,鄧小平對應該採取什麼方針、措施做蘇永和的工作做了總體交代。之后,少數民族上層人士或寫信,或親自與蘇永和會面,講解黨的方針、政策,給其以積極的影響,對徹底摧毀黑水“陸上台灣”的叛亂起了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鄧小平親自點將長征時紅一軍團的老部下、時任西南公安部隊副政委的郭林祥,出任“川西軍區黑水戰役指揮部”前線總指揮。鄧小平說:“黑水剿匪,情況復雜,有敵我矛盾,有民族矛盾,有階級矛盾,有教派矛盾,有部落矛盾,問題很多,關系復雜,處理每件事政策性都很強,必須派一名得力的政治干部到前方去。”西南軍區司令員賀龍完全同意。

由鄧小平點將的郭林祥,率領兩萬余武裝部隊在3個月內平定了叛亂,並在當年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亞克夏山上,發現了12具紅軍遺骨,於是在海拔4400多米的大雪山上,建起了全國海拔最高的紅軍長征烈士陵園。

10月1日,在北京出席國慶3周年閱兵大典的鄧小平和賀龍接到郭林祥簽發的徹底平息“陸上台灣”黑水叛亂的電報,他們在天安門城樓上親手呈給了毛主席。毛主席看完電報,喜悅地對賀龍和鄧小平說:“黑水戰役,已經取得軍政雙勝。乾隆平定金川之亂,歷時15年﹔川軍3次進軍黑水皆敗。歷朝歷代沒有解決的黑水問題,我們隻用3個月就解決了。”(吳啟權)

(據《四川黨的建設》)

(責編:秦晶、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