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劉華清在劉鄧大軍麾下戰斗

2018年02月01日09:22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38年初,為打掉日軍的囂張氣焰,第一二九師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接連打了長生口、神頭嶺和響堂鋪等多次伏擊戰。戰斗頻繁,對上對下電報量大,劉華清作為一二九師兼職的機要科長,除電報收發管理外,有時還要起草電文,幾乎時時不離首長左右。

4月,為了打退日軍的“九路圍攻”,劉伯承率一二九師主力移師遼縣以南的西井和南北委泉、源泉一帶﹔鄧小平則暫留在遼縣師后方指揮所,做組織群眾、整頓游擊隊和地方武裝的工作。這段時間,鄧小平非常忙。因此,鄧小平把劉華清作為自己的得力助手。一些地方工作落實情況不明,他派劉華清去檢查﹔重要會議有人缺席,讓劉華清代表他去傳達文件、指示,部署工作﹔有時幾個會議時間沖突了,鄧小平則讓劉華清代表他出席會議,發表講話。鄧小平信任、放手,劉華清也一絲不苟、勇於負責,彼此配合得非常默契。

隨著戰斗的勝利,抗日根據地逐步拓展,老部隊日益壯大,新部隊也不斷組建,師司令部的老科長們陸續都被派到部隊任職,劉華清也產生了去部隊帶兵、到第一線打仗的念頭。一次黨組織生活會上,劉華清談了自己的想法。鄧小平不留余地地答復他:“你現在還不能離開機關。”至於原因,鄧小平說,一是當秘書主任、機要科長的,知道許多高級機密,不能馬上離開領導機關﹔二是師政治部有許多人也派出去了,那裡急需要人,准備安排你去政治部工作。劉華清無話可說,痛快地表示服從組織決定。

1938年7月,劉華清由一二九師司令部調至政治部,任宣傳科長,代理部長。

為及時傳達貫徹軍委、總部指示精神,統一官兵的思想、意志,一二九師政治部創辦了一個油印的內部刊物,名叫《抗日戰場》。刊名是劉伯承親自起的。由劉華清牽頭,在政治部選了幾個人負責編輯、刻印和分發。劉華清上過三年多私塾,在新學堂念了幾個月,這在師機關已經算是文化人了﹔參加刊物編輯工作的其他幾個人,水平也差不多,所以編稿、刻印,大家都很吃力。而刊物,不管是內容還是版面,難免粗疏。鄧小平、劉伯承對《抗日戰場》很重視,每期都看,很認真地提意見,指導編寫稿件、刻板、印刷。他們還常在上面發表文章,講游擊戰的戰略戰術、抗戰形勢和部隊思想政治工作。劉華清也在上面發過文章。特別是每次檢查部隊工作后寫的情況總結,基本上都在《抗日戰場》上摘登。

作為宣傳科長,劉華清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每半月至一個月左右要寫一份“講話材料”,講形勢、講任務、講政策,以及各方面的注意事項,供連隊指導員講課和早晚點名使用。這種“講話材料”要經鄧小平審查簽發方可付印。經常寫,情況熟,格式相對固定,劉華清寫起來快。有時鄧小平看一遍就簽發了﹔有時主要內容沒講到或重點不突出,鄧小平就指出問題,由劉華清修改﹔有時鄧小平還親自動手改,甚至重新寫。這種講話材料,也在《抗日戰場》上刊登。此外,作為正規文件和上級刊物的補充,黨中央、毛主席的講話、指示,軍委、總部有些文件、宣傳提綱,有時也要通過《抗日戰場》刊登,為各級領導干部學習、工作提供參考。所以,不管是在機關還是部隊,《抗日戰場》都很受歡迎。寫稿子、編稿子的過程,也是刊物編輯人員自身學習提高的過程。若干年后,劉華清還多次講到,師首長,特別是鄧小平政委手把手教寫稿子,指導編《抗日戰場》的這段時間,是他理論水平、寫作水平提高最快的時期。

1938年12月7日,第一二九師機關和直屬隊移駐涉縣赤岸村。翌日,劉華清接到通知,去北方局黨校學習。

早在1938年春,第一期開學時,劉華清曾要求去學習,因當時機關干部變動大,師首長沒有同意。接到第二期調學的通知,鄧小平首先想到了他。

參加黨校第二期學習的100多名學員,大都是八路軍的旅、團級干部。彼此間,有在戰場上並肩戰斗的戰友,也有聞名已久的新交,大家聚在一起學習都非常興奮。一下子結識這麼多聲名赫赫的戰友,劉華清自然也很高興。1939年4月底,第二期學習結束,學員們均很快離校返回部隊,但劉華清被留下來。由於其學習成績優異、表現突出,北方局黨校經與八路軍總部、一二九師商定,將劉華清留下來任校黨總支書記,主持舉辦第三期學習班,做集訓組織領導工作。

黨校第三期於1939年5月開學。這一期擴大了招生人數,有200多人。作為黨校總支書記,劉華清要擔負從行政管理到各科教學的全面領導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劉華清首先抓了黨組織建設,高度重視發揮各級黨組織的作用。同時,總結前兩期的經驗,健全完善了行政管理、課程教學、軍事訓練等各項制度。考慮到學員文化水平差距較大,實行打破條塊界限,按學員文化程度合理編組,使學員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由於措施得力、辦法靈活,第三期集訓班搞得很有特色,軍地干部團結,上下關系融洽,學員成績也普遍較好。北方局的同志對此次集訓非常滿意,要求劉華清“認真總結一下”,並向八路軍總部、第一二九師再次提出,希望劉華清能留下來,繼續在黨校工作一段。北方局征求劉華清的意見,他婉言謝絕。第一二九師態度也非常明確:劉華清要趕快回部隊,另有安排。

9月初,學員畢業前,劉華清突擊寫出了《北方局黨校工作的幾點經驗教訓》一文。之后,他便回到第一二九師機關。當月,他即被任命為師供給部政治部主任。

劉華清不願意留在北方局黨校,原是希望能到前線部隊帶兵打仗,沒想到卻要自己做后勤工作,他實在心有不甘。然而,到職工作一段后,他才理解了師首長的良苦用心。

1940年6月,第一二九師根據中共中央、八路軍總部的指示,把邊區縱隊供給部合並到師供給部,使師供給部在生產、籌措物資的質量、數量,以及保障、供給水平方面都大幅提高。在同年秋進行的百團大戰等戰役戰斗中,供給保障任務完成出色,受到部隊普遍歡迎和師首長的好評。

百團大戰后,八路軍部隊有了較大發展。1938年春成立的冀南軍區,由初始以地方部隊為主,發展到轄有5個軍分區、14個主力團。根據地也擴展到西連太行、東臨山東、南接豫北、北通冀中,約2800平方公裡的廣大地區。第一二九師原旅長、東進縱隊司令員陳再道任軍區司令員,第一二九師政治部原副主任、東進縱隊政委宋任窮任軍區政治委員,多名紅軍干部、戰功卓著的將領在這裡擔任領導工作。但由於部隊發展快,官兵中很大一部分是地方原先的游雜武裝、社會青年轉的,黨組織不健全,部隊組織紀律觀念也較差。1940年11月底,一二九師黨委、首長專門開會研究了這一問題。大家一致認為,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部分新入列的官兵對人民軍隊的性質、宗旨缺乏認識,頭腦中黨的觀念淡薄。下一步必須在這些部隊集中抓一下政治建軍教育,要加強黨的建設,增強官兵黨的觀念,解決建立“黨軍”的問題。根據鄧小平的提議,會議研究決定,將劉華清調往冀南軍區,任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后任部長。

劉華清到任后,在軍區政治部主任劉志堅直接領導下,遵照鄧小平關於要貫徹落實建設“黨軍”問題的指示,從健全黨的領導體制入手,抓了政治建軍。在此基礎上,開設政治課,有步驟地對部隊進行傳統作風、紀律、政策教育。與之相隨,組織各軍分區部隊開展了創建模范黨支部活動。隨著這些工作和措施的落實,軍區部隊政治面貌煥然一新,官兵組織紀律觀念顯著增強。劉伯承、鄧小平等師首長到軍區一些新組建的部隊視察后很高興,說“像人民軍隊、黨的軍隊的樣子了”。

1943年9月,劉華清作為政治骨干被選調參加了北方局黨校的整風學習。整風學習尚未結束,1944年6月初一天,劉華清接到上級通知,要他迅即到八路軍前方總指揮部(此前,一二九師師部已與八路軍前方總部合並),鄧小平政委找他談話。他立即向主持黨校工作的楊獻珍請假,騎上一匹馬,星夜趕往八路軍前方總部。

見到劉華清,鄧小平很高興。簡單詢問了北方局黨校整風學習情況后,鄧小平說:“這幾年你的學習工作表現不錯,進步很大。根據中央指示,冀南和冀魯豫兩軍區合並為新的冀魯豫軍區,急需干部。現決定你去擔任新軍區組織部部長。你抓緊去報到,把工作抓起來。”接受任務,劉華清當即揮鞭上馬,趕往冀魯豫軍區機關駐地范縣報到。

1944年底,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處於最后斗爭的前夜。形勢發展使劉華清備受鼓舞,他再次向鄧小平表達了希望到前線帶兵打仗的願望。1945年元旦后,組織上滿足了他的要求,調任他為冀魯豫軍區第六軍分區政委。當年10月下旬,部隊整編后,他被調任為第二縱隊第六旅政委。

此后,從對日軍最后一擊,直至整個解放戰爭期間,劉華清都率部拼殺在戰斗第一線。劉華清與鄧小平再沒有面對面直接的工作接觸,有的只是一次次軍事會議上的匆匆見面,簡短的囑托、問候。但是,鄧小平密切關注著劉華清的成長進步。

1949年春,遵照中央軍委指示,全軍統一整編,劉鄧大軍(即原第一二九師,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改稱第二野戰軍。劉華清被任命為第二野戰軍第十一軍政治部主任。他與鄧小平再度相見,已是1949年9月,全國解放大局既定,新中國誕生前夕了。(吳殿卿)

(摘自《黨史博覽》)

(責編:秦晶、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