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與百萬大裁軍
我們下這樣大的決心,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員額減少一百萬,這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現。它表明,擁有十億人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願意並且用自己實際行動對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鄧小平
百萬裁軍震撼世界
建國35周年盛大閱兵慶典之后,1984年10月25日,中央軍委在京西賓館召開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軍委領導,人民解放軍三總部負責人和陸、海、空、二炮和11個大軍區的司令員、政委等高級將領。
11月1日,軍委主席鄧小平在會上發表了講話。當鄧小平緩慢而又堅定地提出裁軍百萬的決策時,在座的將軍們,心中感到強烈的震撼,他們被鄧小平戰略家的膽量和氣魄所深深地折服。
鄧小平首先從部隊高級干部年齡老化問題入手,他說:“從這次國慶閱兵講起吧。我不是說這次閱兵如何,這次閱兵不錯的,國際國內反映都很好。最近有位國際友人講非常好。”說到這他話鋒一轉,表情嚴肅地說:“我說有個缺陷,就是80歲的人來檢閱部隊,本身就是個缺陷。”
接著他在分析了國內外的形勢之后,講了這次裁軍百萬的重要意義,他說:“我想談一談顧全大局的問題。這個大局就是我們國家建設的大局。現在需要的是全國黨政軍民一心一意地服從國家建設這個大局,照顧這個大局。這個問題,我們軍隊有自己的責任,不能妨礙這個大局,要緊密地配合這個大局,而且要在這個大局下面行動。軍隊各個方面都和國家建設有關系,都要考慮如何支援和積極參加國家建設。無論空軍也好,海軍也好,國防科工委也好,都應該考慮騰出力量來支援國民經濟的發展。”
鄧小平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再一個是培養軍隊和地方兩用人才,也是個顧全大局的問題。軍隊培養兩用人才,地方是歡迎的。我們軍隊培養了不少的專業技術方面的人才,把其中一些人轉到地方各行各業,對地方也是個支援。
鄧小平這次講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會議以后,全軍的精減整編方案開始了緊張地制定。
198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被人們稱為中國的“裁軍年”。
這年的6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又一次雲集京西賓館,出席軍委擴大會議。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向全世界正式宣布:我國政府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一百萬。
鄧小平堅定地說,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員額減少一百萬,這是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現。它表明,擁有十億人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願意並且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對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他接著分析說,減少一百萬,實際上並沒有削弱軍隊的戰斗力,而是增加了軍隊的戰斗力。即使國際形勢惡化,這個裁減也是必要的,而且更加必要。
接著他緩和了一下語氣,說:過去我們講過,這麼臃腫的機構如果不“消腫”,不要說指揮作戰,就是疏散也不容易。這次軍委會議開得很好,大家想到一塊兒了。這說明我們軍隊的同志是從全局著眼,從國際大局和國內大局著眼看問題的。
隨后,鄧小平又講到國際形勢。他從三個方面分析了美、蘇兩個大國的全球戰略和第三世界人民力量的增長。他說,全世界維護和平的力量進一步發展,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大戰是有可能的,維護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最后他說,大家很關心軍隊建設,關心軍隊裝備的現代化,這個問題也涉及大局。四個現代化,其中就有一個國防現代化。如果不國防現代化,那豈不是隻有三個現代化了?但是,四化總得有先有后。軍隊裝備真正現代化,隻有國民經濟建立了比較好的基礎才有可能,所以,我們要忍耐幾年。我們的經濟力量強了,就可以拿出比較多的錢來更新裝備。可以從外國買,更要立足於自己搞科學研究,自己設計出好的飛機、好的海軍裝備和陸軍裝備。先把經濟搞上去,一切都好辦。現在就是要硬著頭皮把經濟搞上去,就這麼一個大局,一切都要服從這個大局。
鄧小平的話句句入情入理,使與會者很受感動。
裁軍百萬,這是新時期我軍精簡整編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我軍建軍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創舉。在當時東西方冷戰仍然激烈、裁軍談判進展緩慢的情況下,主動裁軍一百萬,需要多麼深邃的戰略眼光和巨大的政治勇氣!
當消息由新華社一播出,立即引起國際社會的巨大反響,世界上許多通訊社和報刊連篇累牘地刊登報道和評論,國際重要人物也紛紛發表談話,稱贊中國軍隊這一重大舉動。
美聯社、路透社、埃菲社等通訊社認為,中國裁減軍隊員額是同鄧小平實現國防現代化、老干部離休、提拔有知識的干部、消滅人浮於事的現象,以及把軍隊人力物力用於經濟建設相一致的。
聯邦德國《波恩評論報》指出,大家都在談裁軍,可是迄今為止,隻有中國人言行一致。
法新社、南通社說,裁軍不會影響這個國家的防御能力。這一重大戰略決策反映了中國的強大,也反映出他確信自己有能力在遭受襲擊時保衛自己。
國際社會普遍贊揚,中國裁軍百萬,表明了中國政局是穩定的,顯示出中國對世界和平懷有極大信心。中國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
精減整編提高戰斗力
百萬裁軍的決策,不僅是鄧小平在對新的國際形勢冷靜觀察科學分析后作出的正確決策,也是鄧小平從我軍的現狀,從我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從國家經濟建設的大局考慮,而作出的正確決策。
長期以來我軍一直存在著機構龐大、人員臃腫的問題。龐大的軍隊帶來可觀的軍費開支。顯然,這種狀況不利於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也不利於我軍自身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
1975年,鄧小平主持軍委工作時,就把“消腫”作為軍隊整頓的重要任務。1975年1月25日,他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機關團以上干部會上講話時說,現在,好多優良傳統丟掉,軍隊臃腫不堪。軍隊的人數增加很多,軍費開支佔國家預算的比重增大,把很多錢花費在人員的穿衣吃飯上面。更主要的是,軍隊膨脹起來,不精干,打起仗來就不行。為此他明確提出:軍隊要整頓。
6月24日至7月19日,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鄧小平、葉劍英先后在會上發表講話。會議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和軍隊狀況,明確整頓軍隊的任務: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精減機構,並在年內將軍隊總定額減少160萬人。
7月19日,中共中央下發第18號文件,將鄧小平、葉劍英在這次會議上的講話,以及經毛澤東圈閱的中央軍委《關於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和安排超編干部的報告》,轉發給省、市、自治區、各大軍區、省軍區黨委,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黨委。8月,中央軍委轉發總政治部《關於安排超編干部的方案》,公布了調整后的各總部、各軍(兵)種、各大軍區主管名單。9月,中央軍委又批轉總參謀部《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體制方案》。在鄧小平、葉劍英直接領導下,從1975年第四季度開始,各軍區、各軍(兵)種按新編制進行整編,裁減部隊,調整結構。到1976年,全軍總人數在上一年的基礎上減少了13.6%。
1977年,鄧小平復出后,他重新提出軍隊存在的問題,繼續強調軍隊要精簡整編,改革體制。在年底召開的軍委全體會議上,他說,軍隊中的“腫”字,我們還沒有很好地解決。盡管我們部隊這麼大,但連隊並不充實,而各級機關卻十分龐大,臃腫的情況很嚴重。他還表示,這次會議按確定的編制精減,以后還要精減。以后精減,主要是精減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機關,首先是三總部和各軍兵種、大軍區、省軍區的機關。在鄧小平的主持下,會議通過了《關於部隊編制的調整方案》。經過精減,1975年至1978年軍隊的總員額減少20%。(未完待續)(武市紅 高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