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的新突破(2)
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報告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要繼續鼓勵、引導,使之健康發展”。這一論斷改變了原來非公有制經濟“有益的、必要的補充”的地位,使其由原來的“基本經濟制度”外,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內。報告還提出,“要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一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
為了貫徹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原則,報告提出要“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
上述方針和政策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的改革上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這必將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鄧小平與香港問題
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八年后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
——鄧小平
香港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
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3個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強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國迫使清政府締結《北京條約》,永久割讓九龍半島尖端。1898年英國人乘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之機逼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大片土地以及附近200多個島嶼(后統稱“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滿。
由於上述三個條約都是侵略戰爭的產物,因而在國際法上是無效的,所以中國人民從來都不承認這些不平等條約。辛亥革命后的歷屆中國政府也都沒有承認過這些條約。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曾向英國提出收回香港的問題。1943年,雙方達成協議,在戰勝日本后重新考慮新界的租借問題。但是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因忙於打內戰,協議又被擱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政府的一貫立場是:香港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不承認帝國主義強加的三個不平等條約,主張在適當時機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未解決前暫時維持現狀。
到了70年代末,隨著新界租期屆滿日益臨近,國際市場上投資者日益持觀望態度。這種觀望態度在地產業投資上最為突出,租借期日趨迫近,使投資者愈來愈裹足不前。這種情況不僅使港英政府的財政收入大為減少,而且對香港整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消極影響。英國政府作出了這樣的一種估計:“若不設法採取步驟去減低1997年這個期限所帶來的不明朗情況,在8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便會開始出現信心迅速崩潰的現象。”
隨著1997年的日益臨近,英國政府不斷派其代表試探中國關於解決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
鄧小平說,我們將把香港作為一個特殊地區來處理
1979年3月下旬,香港總督麥理浩訪華,向中國政府提出1997年到期的批地契約問題。3月29日鄧小平會見他時,談到了中國政府對香港問題的立場和態度。他說,我們歷來認為,香港的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將來談判解決香港問題時,前提是香港系中國的一部分。但我們將把香港作為一個特殊地區來處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香港還可以搞資本主義,而我們搞我們的社會主義。請所有的外國投資者放心,怎麼變都不會影響外國投資者的利益。
1981年4月,英國外交大臣卡林頓訪華。鄧小平再次說:“在16年內或16年后,即使香港的地位有變化,投資者的利益也不會受到損害。”
1982年4月,英國前首相希思訪問中國。希思回顧了1974年5月訪問中國時毛澤東會見的情景,他對鄧小平說:“那次你也在座,當時毛主席和周總理說,反正要到1997年,那還早,還是讓年青人去管吧。現在離1997年隻有15年的時間,你是如何考慮在這個期間處理這個問題。”鄧小平說,香港的主權是中國的。還有新界,包括整個香港,過去是不平等條約,實際上是廢除的問題。“我們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如中國到時不把香港的主權收回來,我們這些人誰也交不了賬。”至於說到投資問題,中國要維護香港作為自由港和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也不影響外國人在那裡投資,在這個前提下由香港人管理香港。鄧小平還表示:“如果可能,我們願意同貴國政府正式接觸,通過談判來解決這一問題。”現在是“考慮解決香港問題的時候了”。
和“鐵娘子”的較量。鄧小平說,主權問題不容討論
1982年9月22日下午1時20分,一架英國皇家空軍專機在北京首都機場徐徐降落。走下飛機的是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及其夫人、外交部西歐司司長王本祚,香港總督尤德爵士、香港巨富包玉剛等前往機場迎接。
與此同時,位於北京西郊的軍用機場也有一架專機降落,走下飛機的是鄧小平。他是陪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主席金日成去四川訪問后,匆匆趕回北京准備和撒切爾夫人會談的。
撒切爾夫人此行訪問中國,是為同中國方面會談解決香港問題而來的。就在此前的幾個月,英國和阿根廷因為歷史遺留問題,爆發了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憑借著船堅炮利,英國取得了勝利。
這次北京之行,撒切爾夫人意在挾馬島勝利的余威,與中國談判香港問題,幻想可以繼續保持英國侵佔香港的三個不平等條約有效。
行前,她也曾聲明“有關香港的三個條約有效”,意在國際上大造輿論,並借機試探中國的反應。
但是,中國不是阿根廷。香港也不是馬爾維納斯群島。
24日上午,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撒切爾夫人。
會談正式開始,撒切爾夫人擺出一副先聲奪人的架勢,對鄧小平說,必須遵守有關香港問題的三個條約。條約雖然寫在紙上,但任何手段都不可能消除它存在的事實。
鄧小平聽到這句話,表情非常嚴肅地對撒切爾夫人說: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現在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明確肯定: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就是說,中國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島、九龍。鄧小平表示,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回旋余地。中國和英國就是在這個前提下來進行談判,商討解決香港問題的方式和辦法。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