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68)

武市紅 高屹

2017年12月20日09:01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鄧小平與三峽建設

修建三峽工程,航運上問題不大,生態變化問題也不大,而防洪作用大,發電效益很大。輕易否定三峽工程不好。

——鄧小平

了解掌握第一手情況

長江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經過長達40年的論証和近兩年的施工准備,三峽工程終於在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

三峽工程是一項具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巨大綜合效益的工程。長江洪水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長江中下游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發達地區,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嚴重的洪水災害,給江漢平原、洞庭湖地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沿江重要城市、工礦企業、交通干線帶來極大的損失。三峽工程是解決長江中下游洪水威脅的關鍵工程,不僅可以防止荊江兩岸發生毀滅性災害,還將提高長江中下游的防洪標准,意義十分重大而深遠。三峽水利樞紐是全國乃至世界規模最大的水電站。它將為華中、華東、四川等地區提供大量的電力,並促進全國電網的形成,對長江沿岸的經濟繁榮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開發三峽,治理長江是千百年來中國人民的意願,也凝聚了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幾代偉人的心血。在20世紀初孫中山先生就提出:“自宜昌而上……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泝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以他的博大胸襟勾勒出三峽工程的宏偉藍圖:“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1980年7月,鄧小平在湖北省委第一書記陳丕顯、四川省省長魯大東、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副主任魏廷錚等同志的陪同下,來到長江三峽實地考察,為三峽工程建設史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7月10日,鄧小平在四川省委負責同志的陪同下,視察了成都市金牛區簇橋公社沼氣建設情況后,11日,乘東方紅32號客輪從重慶出發,順江而下。

長江三峽兩岸風光俊秀,山高嶺峻,江水湍急,有許多的名勝古跡、歷史傳說。鄧小平站在甲板上,望著那滔滔的江水,聽著那翻滾的浪花聲,陷入了沉思之中。

新中國成立后,曾有過修建三峽的動議,毛主席、周恩來都對此事給予關注和重視。但由於各種原因,此事被擱置下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的發展,興建三峽工程一事又被提上了議事日程。興建這樣一項舉世矚目的水利樞紐工程,不僅要考慮到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還要考慮到整個長江流域的航運、環境、生態、地質以及未來戰爭的破壞等諸方面的復雜因素。因而,圍繞三峽工程是否能上馬,國內、國際的有關專家學者紛紛發表意見、陳述利弊,爭論不休。鄧小平多次聽取了各方面專家和有關負責人對三峽工程的論証和意見,他明確表示:事關重大,作出決策要審慎,利弊得失要權衡,要對中華民族子孫后代負責。因此,這次他要來三峽走一走、看一看,實地考察,了解掌握第一手情況。

回到船艙,陪同鄧小平的四川省、湖北省負責同志和長江流域水利方面的領導各抒己見,發表對長江三峽工程的意見。鄧小平點燃一支煙,靜靜地坐著,認真聽著大家的陳述。

稍許,鄧小平說,“反對三峽大壩的人有條很重要的理由,說是建了大壩以后水就變冷了,下游地區水稻和棉花都不長了,魚也少了。有這回事兒?”陪同的同志答道:“不會有這樣的影響,第一,三峽水庫按200米正常蓄水位,比原來河道面積隻增加1000多平方公裡,對氣候影響不大,不會有明顯改變。第二,水庫水溫呈垂直分布,長江流量大,可以調節。從已建成的丹江口水庫的經驗來看,丹江口水庫修起來以后,漢江中下游解除了水患,糧食、棉花連年豐收,漢江的魚產量也沒有減少。如果說影響,就是水庫蓄水之后,上游沖下來的餌料相對減少了一點。”

“噢,是這麼回事啊!”鄧小平點點頭。

最后,大家希望鄧小平能講幾句,表個態,但他擺擺手笑著說,“你們的意見我都聽明白了。”

船過夔門,鄧小平來到船尾看瞿塘峽進口。鄧小平問:“在這裡選過壩址沒有?”

魏廷錚回答說:“這裡在三峽上口,水深流急,地質條件不好,而且整個三峽河段水能比較集中,如不加以利用,隻在上口建壩,要得到同等防洪發電效果,則會對四川造成更大的淹沒損失。”

魏廷錚又介紹了現在壩址的地質情況。

鄧小平問:“你們不是有兩個比較壩址嗎?”魏廷錚說:“兩個壩址都是好壩址,各有優缺點,太平溪壩址在上游,河谷相對較窄,土石方開挖較多,混凝土工程量較少﹔三斗坪壩址混凝土工程量較大,但在施工導流方面簡便一些。”

鄧小平又詳細詢問了投資、工期、發電、航運等問題。

鄧小平問:“一百萬千瓦的機組,國內能不能制造?”

“美國愛利斯·查謨公司董事長給您的信轉給了我們。他們表示願意承制三峽一百萬千瓦的機組。一機部沈鴻副部長表示,一百萬千瓦機組可以制造,也可以和美國人合作,共同設計,在我們工廠造。”魏廷錚回答說。

鄧小平點點頭說:“這是個好辦法,這個辦法可行。”

鄧小平又問:“圍堰發電6年半開始受益,是否1981年開工,1987年即可以發電?”

“是這樣的。全部建成16年,就是到了1996年,年發電量1100億度,接近今年上半年全國發電總量。以每度六分計算,可以收入66億元。”

鄧小平說:“利益很大,要進一步好好討論。”船行駛到了西陵峽三斗壩附近,鄧小平要求減慢速度,他要仔細看看擬議中的三峽大壩壩址——中堡島。他走到船舷邊,舉起望遠鏡,久久凝望著這座船形的小島。

鄧小平又將望遠鏡轉向南岸的三斗坪和距中堡島僅千米遠的樂天溪,他一邊仔細地觀看,一邊向身邊的陪同人員詢問有關情況。

親臨葛洲壩

12日下午,客輪行駛到了葛洲壩。這時,葛洲壩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鄧小平走下船,同等候在那裡的葛洲壩工程局及宜昌地市的領導親切握手,並在他們的陪同下興致勃勃地來到建設工地,一路上不斷地向正在施工的工人和技術人員揮手致意,工地上人們的歡笑聲和機器的轟鳴聲連成了一片。

鄧小平首先來到葛洲壩工程電動模型室,聽取了關於工程進度和水利樞紐布置情況的匯報。他凝視著工程電動模型,全神貫注地聽著講解員的介紹,不斷地點頭微笑。最后,與大家合影留念。

(未完待續)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