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63)

武市紅 高屹

2017年12月12日13:44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必須把銀行辦成真正的銀行(2)

1980年,國家決定改革基本建設投資管理辦法,由原來的財政無償撥款改為銀行貸款,即“撥改貸”,實行國家投資資金的有償使用,並批准成立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專門管理國家基本建設投資貸款。這是我國金融體制的一項重要改革。1986年12月19日,鄧小平聽取幾位中央負責同志匯報當前經濟情況和明年改革設想時重申:“金融改革的步子要邁大一些。要把銀行真正辦成銀行。我們過去的銀行是貨幣發行公司,是金庫,不是真正的銀行。”

証券、股市……要堅決地試

金融改革不僅是銀行制度本身的改革,而且還包括証券市場的發育及完善。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會見前來參加中美金融研討會的紐約証券交易所董事長范爾霖一行。鄧小平向客人介紹了中國的發展目標和對外開放政策,並強調指出:我相信通過中美兩方面的共同討論對金融市場的發展會有益處的。鄧小平在此明確指出了中國要發展金融市場。証券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金融市場的同時,必然要發展証券市場。但對於發展証券市場,有相當一部分人持有異議,認為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是少數擁有雄厚資本實力的投機家侵吞他人財富的場所。由於這種觀念上的認識,必然影響到証券市場的發展。對此,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明確指出:“証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總之,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法、管理方法。”鄧小平的這段論述肯定了中國要發展証券市場,並強調指出社會主義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鄧小平的這段論述是非常正確的。實際上,証券市場並不是資本主義的東西,它是現代市場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資源進行市場化配置的必然結果。當然,中國的証券市場究竟是個什麼樣子,這需要人們在實踐中進行探索。需要我們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在探索的過程中,必然要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這絕不能成為否定証券市場發展的依據。

金融很重要

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化,鄧小平進一步認識到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作用。1991年1月28日至2月28日,鄧小平視察上海。在同上海市負責同志談話中,他強調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后也要這樣搞。”鄧小平的這段論述是對金融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的評價和定位。亞洲的金融危機驗証了鄧小平的這一論斷。1997年,亞洲一些國家爆發了金融危機。金融危機給這些國家的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導致其經濟全面衰退,甚至出現經濟負增長。金融危機的結果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到金融在一國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相反,若爆發金融危機,則出現經濟的全面危機。因此,避免金融危機,化解金融風險,已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

綜觀鄧小平關於金融改革問題的論述及中國金融改革的實踐,我們可以看出,鄧小平關於金融改革問題的論述指明了中國金融改革的方向。關於銀行改革,按照“要把銀行真正辦成銀行”的改革思路,原來的中國人民銀行被分為中國人民銀行和四大專業銀行。前者作為專門管理金融機構的行政機關﹔后者則為經辦具體業務的專業銀行。專業銀行實行企業化管理,后來又發展成為國有商業銀行和各種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正逐步成為真正經營貨幣的企業。各種政策性銀行以執行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為目標來開展自己的經營活動。同時,國家還批准成立了一些地方性銀行、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以及各種非銀行的金融機構。資本市場主要是同業拆借和証券市場。它們均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並且日趨完善。通過這些金融改革,中國已建立起適應整個經濟體制改革要求的比較完備的金融體系。

鄧小平與中國現代化發展戰略

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

——鄧小平

“小康”目標的提出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來華訪問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這次不尋常的會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會談中,大平正芳問道:中國的現代化規劃確實是十分宏偉動人的。但是我想知道你們的現代化的藍圖是如何構思的?中國將來會是什麼樣的情況。

大平正芳是一位成熟老練的政治家。60年代,他在日本池田內閣擔任內閣官房長官。在日本經濟增長速度的問題上,制定出國民經濟倍增計劃,這個計劃在70年代得以實現,使得日本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所有的西方國家。

今天他提出這樣的問題絕非一般。鄧小平吸著煙,陷入了沉思。

思考了片刻,他緩緩地回答道:我們要實現的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我們的四個現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們那樣的現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紀末,中國的四個現代化即使達到了某種目標,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還是很低的。要達到第三世界中比較富裕一點的國家的水平,比如國民生產總值人均1000美元,也還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達到那樣的水平,同西方來比,也還是落后的。所以,我隻能說,中國到那時也還是一個小康的狀態。當然,比現在畢竟要好多了。到了那時候,我們有可能對第三世界的貧困國家提供更多一點的幫助。那個時候,中國國內市場比較大了,相應的,與國外的經濟交往,包括發展貿易,前景就更加寬廣了。有人擔心,如果中國那時候稍微富一點了,會不會在國際的競爭中起很大的作用?既然中國只是個小康的國家,就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我們發展到台灣現在的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水平,也不會對國際市場產生什麼威脅,因為自己的需要多了。

這雖然只是鄧小平經過短暫的思考作出的回答,但他的“小康”思想的提出,絕非偶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一思想反映了全黨全國人民幾十年來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和探索,凝聚了全黨的思考。鄧小平是在這個基礎上作了高度的概括。

(未完待續)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