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南方談話的三個重要場景

2017年12月07日13:46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深圳-珠海-順德-廣州,已經退休的廣東省委原副秘書長、廣州市政協原主席陳開枝對這條線路非常熟悉。1992年,他陪同鄧小平走過這條線路,鄧小平一路上的若干次談話,成為載入中國改革史的南方談話。鄧小平的南方談話留下了三個重要場景。

場景一 中巴車上的談話

1月17日夜,鄧小平的專列駛離北京。

鄧小平先是在武漢、長沙的火車站做了短暫停留,到達深圳火車站的時間是1月19日上午9點。10分鐘后,他乘中巴到達深圳迎賓館,住進了桂園別墅。考慮到他已經坐了一天兩夜的火車,本來安排他先好好休息,可他剛到桂園不久就說:“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外邊去看看。”

對鄧小平來說,深圳就像他的孩子,他1984年來過一次。8年不見,聽到風言風語那麼多,他急切地想仔細打量打量這個孩子。就在為他備車的間隙,廣東和深圳的領導干部陪他在院子裡散步。

行前鄧小平已經讓工作人員傳話,他這次來,不聽匯報,不要陪餐,不題詞,不攝影,不報道,新聞單位不派記者跟訪。結果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媒體都沒派記者。“不報道,不等於不留下歷史材料,為了對歷史、對人民負責,我對鄧小平辦公室的同志說,中央媒體不派人,廣東當地的媒體應該來,人員由我定,責任由我負。鄧辦的同志同意了我的意見。后來,新華社廣東分社、廣東電視台、《南方日報》都派了記者。經研究,深圳、珠海也派少數記者參加。”陳開枝說。

時任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告訴鄧小平,一會兒參觀深圳市容,鄧小平笑著問:“這樣會不會招搖過市?”謝非馬上說:“不會,不會。廣東、深圳的人民都想念您。有很多干部都等著您接見,排著隊哩。”鄧小平說:“不要見了。因為見了少數,得罪了多數。就是出去走走,看看市容。”

上車后,時任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向鄧小平介紹深圳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鄧小平說:“深圳如果不搞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不知要等到哪一年。深圳的建設成就,明確地回答了那些有這樣那樣擔心的人的問題。”

談到經濟發展問題時,鄧小平說:“亞洲‘四小龍’發展很快,你們要用20年時間超過‘四小龍’。‘四小龍’中的新加坡不但經濟發展很快,社會秩序也比較好。你們要在兩個文明建設方面,都超過‘四小龍’,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點,敢於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

談到剛剛出現的股票市場時,鄧小平說:“股票市場也有不少人擔心是資本主義,所以讓深圳和上海先搞試驗。看來,你們的試驗是成功的,証明資本主義能用的一些東西,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所用。許多東西要敢於試。不試,學不到經驗,也培養不出人才。開始辦特區,不知道怎麼搞,試一下,慢慢就懂了。通過試驗,証明不行,就改。一個人要是不下水,就學不會游泳。”

這次“中巴談話”,是南方談話的第一個重要場景。

中巴車慢慢駛至皇崗口岸,這裡與香港隻隔著一條深圳河。“老人家在這裡站了很久,一句話也沒說。當時的風很大,他的衣領都被吹得翻動

起來。我上前輕聲說:‘風大,請您上車吧!’他依然沉默地望著深圳河對面那片土地。”陳開枝說。

場景二 國貿大廈的談話

1月20日上午,本來是安排鄧小平在國貿大廈看看風景、聽聽匯報,沒留多少時間,結果他講了近一個小時。

李灝結合一張深圳特區總體規劃圖,給鄧小平作了簡要匯報:1984年,深圳的人均國民收入是600元,現在是2000元﹔建立了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體制,進行物價體制改革、住房分配制度改革、金融體制改革……鄧小平很高興,說:“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怕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當時我一聽到這‘三個有利於’,哎呀!感覺就像三伏天裡吃了冰鎮西瓜,暢快淋漓。我還記得,鄧小平還習慣性地舉起右手,加重語氣說——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他又說——我講過多次,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成果,政治風波這個關我們就闖不過,闖不過就亂。那天他說的那些話,我現在都記得清清楚楚。”陳開枝說。

國貿大廈的一名工作人員在回憶起那段往事時,記得最為清楚的一句話就是:“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100年,動搖不得。”

在國貿大廈的旋轉餐廳,鄧小平談到新加坡的經驗,強調兩手都要硬,經濟搞好了,社會風氣搞壞了,還是失敗的。他說:“開放以后,一些腐朽的東西也跟著進來了,中國的一些大城市也出現了腐敗的現象……對這些現象要注意克服,要很好地抓,不能讓其發展。這一點我們應該是能辦得到的。新中國建立之后,共產黨一領導,社會主義的方針一確立,這些東西就曾經一掃而光。消滅吸鴉片煙、吃‘白面’,世界上誰能消滅得了?國民黨辦不到,資本主義辦不到。在舊中國,雲南的軍隊是很有名的‘兩條槍’嘛,解放后就變成了一條槍了嘛。龍雲的鴉片煙癮也戒了。事實証明,共產黨能夠消滅腐敗的東西。”

鄧小平接著講道:“中國出問題,不是出在其他什麼方面,而是出在共產黨內部。蘇聯、東歐的問題,就是出在共產黨內部。如果我們黨出問題……整個國家肯定出大問題。所以,對這個問題要有自覺性,老同志尤其要有這個自覺性。”

在國貿大廈的行程嚴重超時,鄧楠在鄧小平耳邊提醒說,還要到別的地方參觀,他笑著說:“人老了,歲數大了,話也多了,就講這些吧。”

“國貿大廈談話”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第二個重要場景,也是他到深圳后第一次有系統、有重點的談話,堪稱南方談話中最重要的一次談話。在他離開的時候,得到消息的人趕到國貿大廈一層大廳,爭睹鄧小平真容。盡管現場十分擁擠,但並不混亂,鄧小平一出現,人們就自動給他讓出了一條路。

場景三 臨別的談話

1月21日,鄧小平參觀了華僑城的民俗文化村和錦繡中華微縮景區,高興地觀看少數民族舞蹈,並和家人在布達拉宮景區前合影。在回賓館的途中,鄧小平心裡惦記的是全國各族人民的生活。他說:“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就是一部分地區有條件先發展起來,一部分地區發展慢點,先發展起來的地區帶動后發展的地區,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

第二天上午,鄧小平到仙湖植物園參觀,並親手種下一棵高山榕。參觀時,他見到一棵奇特的樹,植物園的負責人告訴他,廣東人叫這種樹為“發財樹”。“鄧楠說:‘我們也種一棵發財樹。’鄧小平說:‘讓全國人民都種,讓全國人民都發財!’我心想這不就是讓大家共同富裕嗎?”陳開枝說。

下午,鄧小平集體接見了一些黨政軍領導人和媒體。

“老人家一開始說一個人都不接見,只是來休息。等到他把話講得差不多了,我們都很激動了,他大概也很激動了,就開始大量接見。”深圳市委宣傳部原副部長吳鬆營說。

鄧小平對大家說:“改革開放政策,從一開始就有反對意見。並不是一致的,有一段時間反對的意見鬧得比較凶。我說不爭論,願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這樣,原來反對的人才慢慢跟上來了。一爭論,就復雜了……把時間都‘爭’掉了。不爭論,就這麼試,大膽地試。”

在談到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時,鄧小平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鄧小平再次談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這場“臨別談話”,是鄧小平南方談話的第三個重要場景。

1月23日,鄧小平准備乘船離開深圳,前往珠海。在上船的踏板上走了幾步,他突然轉過身,將右手抬到胸前,揮了一下,對緊跟上來的李灝說:“希望你們搞得快一點。”這是鄧小平對深圳的最后一句囑咐。

在珠海,鄧小平再次講到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等問題。在珠海芳園大廈29層的旋轉餐廳,鄧小平看到了澳門。他說,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必然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因此,不要驚慌失措,不要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消失了,沒用了,失敗了。哪有這回事!”

在順德,鄧小平考察了鄉鎮企業,談道:“特區姓‘社’不姓‘資’,鄉鎮企業也是姓‘社’不姓‘資’。”隨后,他到廣州乘火車前往上海,2月21日回到北京,結束了他的最后一次南方之行。

(摘自《環球人物》)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