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是改革開放。中國發展的實踐証明,當年鄧小平同志指導我們黨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是英明的、正確的。
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全新的事業,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偉大光輝又艱巨復雜,要排除各種阻力和干擾,充滿風險和挑戰。鄧小平同志在古稀之年復出領導這個事業,為此付出了極大心血,表現出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他勇於挑起這副擔子、能夠作出這個貢獻,最終辦成這件事,根本的支撐就是堅定的信念。他的信念,是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是對祖國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他說:“我一直就是相信共產主義的。”“我們過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就因為有這個信念,有這個理想。”“中國的社會主義是變不了的。中國肯定要沿著自己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走到底。誰也壓不垮我們。隻要中國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堅持社會主義。我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充滿信心。”“社會主義是可愛的,為社會主義奮斗是值得的,這同時也是為共產主義奮斗。”“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對我們的國家要愛,要讓我們的國家發達起來。”
今天,我們黨的事業已經大大向前發展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許多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新的豐富內涵,指導黨和國家事業繼續前進。
鄧小平同志曾經在他的文集序言中說:“如果有一天這些講話失去重新閱讀的價值,那就証明社會已經飛快地前進了。那有什麼不好呢?”這段話讀起來令人感動,表現出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寬廣胸懷和高尚品格。
圖為1992年1月,鄧小平在深圳參觀。
(本報記者 趙大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