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副總裁弗蘭克·吉布尼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林達光等人。在談話中,鄧小平提出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思想。他指出,說市場經濟隻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隻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社會主義為什麼不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個不能說是資本主義。我們是計劃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但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雖然方法上基本上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相似,但也有不同,是全民所有制之間的關系,當然也有同集體所有制之間的關系,也有同外國資本主義的關系,但是歸根到底是社會主義的,是社會主義社會的。市場經濟不能說只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有了萌芽。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同樣地,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某些好東西,包括經營管理方法,也不等於實行資本主義。這是社會主義利用這種方法來發展社會生產力。把這當作方法,不會影響整個社會主義,不會重新回到資本主義。
1992年初,鄧小平在視察南方時進一步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過十幾年的摸索成長即將瓜熟蒂落卻又因種種原因面臨極大風險、大多數人思想迷茫、國內外局勢錯綜復雜的關鍵時刻,鄧小平堅定清醒,指明改革的方向,打破了過去那種說市場經濟隻存在於資本主義的觀點,提出了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的重要論斷。這既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杰出貢獻,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杰出貢獻,為黨的十四大的召開創造了良好條件。
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后,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本報記者 武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