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1950年。2004年,時隔半個多世紀,唐唯目對這次會面仍激動不已且記憶猶新。
“1950年,我剛滿18歲,參軍也才一年。作為文化兵,我經過在二野軍大一年的學習提前畢業,被抽調到二野三軍團任見習會計。時逢二野及其下屬各部面向社會招收衛生兵,為接下來的戰爭作准備。根據要求,二野下屬軍團應在二野總部招收完成后再招學員。三軍團卻搶先了一步,總部還沒動就在重慶(當時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各部駐扎在重慶及周邊地區)到處貼出了招生廣告,3天就招了300多人,搶了二野總部的生源,違反了紀律。二野政治部追查下來,為解釋此事,三軍團衛生部要派人送信到政治部。這個任務落到了我的頭上。領導交代:信務必直接送到政治部負責人手上﹔務必帶回回信。
第二天一早,我就來到位於現在重慶大坪的二野政治部,並在參謀的引領下來到一間朴素的辦公室,把信交給正在那裡辦公的首長。這就是二野政治部主任王新廷,但我當時並不知道。沒想到一臉和氣的首長看信后表情越來越嚴峻,最后干脆‘啪’的一聲把信拍到桌子上,站起身來聲色俱厲地說起來,足足說了有10多分鐘。但他說
什麼我一句都沒聽懂,他說的是外省話,而我隻懂四川話。我猜想他一定是在批評什麼人,並叫我帶什麼指令回去。但沒聽懂話我沒法復命,況且領導要我帶回信回去,這令我非常著急。趁他稍歇,我大著膽子說:‘報告首長,你說的話我一句都沒聽懂,你寫一封信我帶回去才能完成任務。’糟糕的是他也聽不懂我的話,這使他更加生氣。我也憑著一股子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犟勁,在那裡賴著不走,非要拿到回信不可。這樣一來二去就僵持了下來。正鬧得不可開交時,從側面小屋裡走出一個人來,平頭、矮個子、很精神,他平和地問道:‘鬧啥子?’我一聽他說的四川話,心想這下好辦了,便搶先說道:‘報告首長,我是三軍團的工作人員,今天送了封信來,要拿回信回去。’他不慌不忙地走到我跟前,伸手把我的帽子正了正(由於著急,不知何時我把軍帽也給弄歪了),和氣地說:‘小同志,莫著急嘛,慢慢說。’我緩了口氣,匯報了給王新廷主任送信,聽不懂他說的話,沒法復命的情形,說完還不忘加一句:‘不給回信我就不走!’他說道:‘小同志,還沒吃飯吧?先吃了飯再來。’我生怕拿不到信,堅持說:‘我不管,不給回信我就不走了。’他不由笑了起來,嘉許地說:‘小同志,挺盡職盡責啊!我保証你吃了飯回來就能拿到信。’我還不放心,說:‘吃了飯要把信給我喲。’這句話把大家都逗笑了。
去吃飯的路上,我邊走邊琢磨后來出來的這個人是誰?他是那麼親切,又好像很熟悉。帶我去的參謀告訴我,那是鄧小平政委。他還說:‘你膽子真大,把鄧政委都鬧出來了。記住鄧政委給你說的話,盡職盡責。’我又羞愧又激動。回到部隊,大家都已經知道我在政治部鬧了一通,還得到了鄧政委的表揚。領導還特別勉勵我要記住鄧小平政委的話,以后做任何事都要盡職盡責。”
唐唯目說:“‘盡職盡責’這句話對我影響至深。在這之前我接受了很多革命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但大多還停留在觀念上,比較抽象,鄧小平這句話使我豁然開朗,明白了如何用實際行動真正去實現革命理想。”
唐唯目回憶,在以后的人生歷程中,無論是經歷戰爭的洗禮、文革的挫折,還是經歷其它大大小小的成功失敗,“盡職盡責”,鄧小平同志這句簡短的話都不時縈繞在腦際,不斷鞭策自己恪盡職守,認真地工作和生活,並愈來愈成為自己人生的堅定信念,成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梁英 何曉芳)
(摘自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