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偉大的變革 歷史的跨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之三【4】

2017年09月10日17:23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偉大的變革 歷史的跨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和推進強軍興軍紀實之三

優化結構,重塑力量。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再造精兵勁旅

改革如潮涌,后浪推前浪。

2016年12月2日至3日,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在京舉行。習主席指出,要堅持減少數量、提高質量,優化兵力規模構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現代化常備軍。

兵之勝負,不在眾寡,而在分合。習主席強調,要堅持需求牽引、創新驅動,改革作戰部隊編成,打造具備多種能力和廣泛作戰適應性的部隊。

2017年4月18日,習主席接見全軍新調整組建的84個軍級單位主官。

10天之后,國防部例行記者會披露,陸軍18個集團軍番號撤銷,調整組建后的13個集團軍番號同時公布。

這只是人民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的冰山一角。在新調整組建的軍級單位中,還包括海軍陸戰隊、空軍空降兵軍以及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中的諸多新型作戰力量。

這是一次劃時代的力量重塑。如果說,此前的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是“改棋盤”,那麼“脖子以下”的改革就是“動棋子”,而且同樣是全局性的動、大范圍的動。

習主席強調,縱觀世界軍事發展史,軍隊的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不能固定不變,必須隨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變化而變化,隨著國家戰略需求和軍隊使命任務變化而變化。否則,曾經再強大的軍隊最后也要落伍,甚至不堪一擊。

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不是單純的撤降並改,而是以結構功能優化牽引規模調整,推動人民軍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推動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這既是瘦身,也是強體。

新結構催生新戰力。一場奪島演習,在暴風雨中打響。硝煙深處,新調整組建的海軍陸戰隊全新亮相。脫下“陸軍綠”換上“海軍藍”,官兵身后的大山越來越遠,眼前的大海越來越近。指揮層級更扁平,作戰編組更靈活,合成化、模塊化程度更高。改革后的每一支部隊,都向著這個目標邁進。

新編成鍛造新利劍。在這次改革中,以三代裝備為主體、四代裝備為骨干的武器裝備體系正在形成。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殲-20、運-20亮相……戰略預警、遠海防衛、遠程打擊、戰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戰力量得到充實加強。

調整之后,我軍規模更加精干,結構更加優化,編成更加科學,從根本上改變了長期以來陸戰型的力量結構,改變了國土防御型的兵力布勢,改變了重兵集團、以量取勝的制勝模式,邁出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的一大步,以精銳作戰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力量體系正在形成。

重構重塑后的人民軍隊,對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2016年早春,習主席視察國防大學。他強調,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軍院校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加強。

燕山腳下,湘江之濱,兩所著名軍校的變化引人矚目。這輪改革以重塑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為牽引,調整結構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改革培養模式,全軍和武警部隊院校由77所減至43所,構建起以聯合作戰院校為核心、以軍兵種專業院校為基礎、以軍民融合為補充的院校布局,軍隊院校教育、部隊訓練實踐、軍事職業教育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正在形成。

改革的雷電,總是在歷史的風雨中孕育。早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周恩來總理就提出實行三軍聯勤體制的設想,然而人民軍隊的聯勤之路一波三折,走得並不平坦。

2016年9月13日,中央軍委聯勤保障部隊成立,習主席向武漢聯勤保障基地和5個聯勤保障中心授予軍旗並致訓詞。

這次改革,為新的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量身打造了以聯勤保障部隊為主體、以軍種保障力量為補充、以戰區聯指統一指揮運用為核心的新的聯勤保障體制,補上了人民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上的最后一塊短板。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軍事競爭的核心要素。世界軍事高新科技競技場上強手如林,風馳電掣。

潮起東方,又是一番風景。在習主席擘畫的改革藍圖中,有一個醒目的路標: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他指出,我們要贏得軍事競爭主動,必須下更大氣力推進科技興軍。

2017年,人民軍隊中一個新的機構--中央軍委軍事科學研究指導委員會誕生,連同此前成立的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中國國防科技創新有了全新的頂層架構。

與此同時,重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宣告成立,以軍事科學院為龍頭、軍兵種研究院為骨干、院校和部隊科研力量為輔助,軍事科研力量“航母編隊”正式起航。

讓一切戰斗力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源泉充分涌流。研究制定新的《文職人員條例》,研究論証軍銜主導軍官等級制度,組織修訂軍官法、兵役法,研究制定士官條例、義務兵條例,健全退役軍人管理保障體制機制,構建完善軍人榮譽制度體系……

官兵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一系列體現軍事職業特點、增強軍人職業榮譽感自豪感的政策制度,正在抓緊制定推出。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