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10日17:23 來源:新華社
改革首戰,奠定勝局。領導指揮體制變革立起人民軍隊新的“四梁八柱”
2016年1月16日零時,一個劃時代的瞬間。
根據習主席的命令,從此時起,沈陽、北京、蘭州、濟南、南京、廣州、成都,七大軍區停止行使指揮權。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五大戰區開始運轉。
歲末年初,人民軍隊改革的嘹亮號角一次次吹響。
2015年12月31日,習主席向新成立的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授予軍旗並致訓詞。
2016年1月11日,習主席接見調整組建后的軍委機關各部門負責同志。
2016年2月1日,習主席向新成立的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戰區授予軍旗並發布訓令。
短短一個月時間,人民軍隊在看似波瀾不驚中,跨出了石破天驚的一大步。
改革千頭萬緒,領導指揮體制改革最關鍵。習主席把軍隊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打破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和大陸軍體制上,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構建“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領導指揮體制。
當年,鄧小平在醞釀百萬大裁軍時曾說:怎麼減法,請大家出主意,我隻講總部帶頭。如今,中國軍隊的新一輪改革,最先“動刀子”的地方,又是總部。
一聲令下,雷厲風行,運行了幾十年的總部制一夜之間走入歷史,15個軍委機關部門全新登場。其中,正師級以上機構減少200多個,人員精簡三分之一。
改革之難,難在沖破傳統思維的禁錮,難在突破既得利益的羈絆。有些痛,必須忍﹔有些關,必須闖。
習主席明確指出,軍委機關調整組建是整個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的龍頭,是這輪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改革舉措。
軍委機關調整改革,實際上是對人民軍隊戰略領導、戰略指揮、戰略管理體系的一次全新設計。新的軍委機關與原四總部相比,指揮、建設、管理、監督路徑更加清晰,決策、規劃、執行、評估職能配置更加合理,更加聚焦戰略謀劃和宏觀管理,使軍委機關真正成為軍委的參謀機關、執行機關、服務機關。
改革是個大合唱,笙簫齊鳴奏華章。2014年10月27日,習主席簽署命令,解放軍審計署由總后勤部劃歸中央軍委建制。一年之后,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軍委審計署出現在了新調整組建的軍委機關序列中。向軍委機關部門和戰區分別派駐紀檢組,全部實行派駐審計,巡視和審計監督實現常態化、全覆蓋。調整軍事司法體制,按區域設置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保証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2016年4月20日,一身迷彩的習主席,首次以“軍委聯指總指揮”的身份,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人民軍隊就開始了聯合作戰指揮體制的探索。然而,幾十年過去,“聯不起來”的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習主席一錘定音:建立健全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要有緊迫感,不能久拖不決。
這是緊迫憂思,也是戰略考量。建立健全軍委、戰區兩級聯合作戰機構,構建平戰一體、常態運行、專司主營、精干高效的戰略戰役指揮體系,重塑了人民軍隊指揮架構,使人民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邁出了關鍵一步。
這次改革,把聯合作戰指揮的重心放在戰區,把部隊建設管理的重心放在軍兵種。戰區專司打仗、主營聯合,軍種以戰領建、抓建為戰。戰區和軍區一字之差,性質卻是天壤之別。
“廟算”精且深,抓住“牛鼻子”可牽一發而動全身。關於軍隊改革,習主席反復強調,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龐大的陸軍,無疑就是改革這盤大棋的“棋眼”。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不久,習主席來到當時的濟南軍區調研。他指出,要找准陸軍在聯合作戰體系中的定位,加快推進陸軍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型。
2016年八一前夕,當習主席來到新組建的陸軍機關視察時,陸軍轉型發展的新紀元已經開啟。習主席叮囑陸軍領導,要按照機動作戰、立體攻防的戰略要求,在新的起點上加快推進陸軍轉型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新型陸軍。
這次改革,陸軍佔全軍總員額比例下降到50%以下。這在人民軍隊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改革首戰定勝局。“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立起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
2016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34次集體學習,專門聽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情況。習主席指出,改革勢頭很好,要再接再厲,扎扎實實把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推向前進。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