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八大行動”讓水更潔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篇

2017年09月01日15:48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養殖場拆除了,河裡的水變清澈了,臭味也沒有了。”8月27日一早,廣安區大龍鄉突擊村村民李國慶,看著越來越清澈的蒙溪河水時這樣說道。

前不久,這裡還有一座佔地2000平方米的養豬場,糞污直接排進蒙溪河,河水被污染。如今,養豬場被拆除,河水恢復清澈,原有土地復墾。

蒙溪河水由污變清,緣於我市大力開展“潔淨水”行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專項行動。近年來,我市優化畜牧業區域布局,實行區域和總量雙重控制,全面規范養殖行為。同時,依法劃定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關停、拆除、搬遷禁養區所有畜禽規模養殖場,分階段穩步推進限養區、適養區內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

全面排查劃定禁養區域

近年來,隨著全市各地養殖場數量不斷增多,部分養殖場直接將養殖廢水排放至江河中,對水環境質量帶來一定影響,劃定禁養區域、關停禁養區畜禽養殖場工作迫在眉睫。

去年,鄰水縣啟動對大洪河、御臨河流域周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將流域兩岸1公裡范圍內劃為禁養區﹔武勝縣劃定嘉陵江和長灘寺河一公裡范圍內為禁養區……全市各地積極排查畜禽規模養殖場,環保部門指導各區市縣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高標准科學合理劃定禁養、限養區域,強化畜禽養殖禁養、限養、適養“三區”管理。

目前,六區市縣均已完成禁養區劃定工作,共劃定禁養區615個,面積1716平方公裡。同時,對場鎮及飲用水源地周圍5公裡以內,市級、縣級主要河流、中型水庫周圍3公裡以內,縣級以下河流、小型水庫周圍1公裡以內,禁養區范圍內的養殖場全部取締。限養區則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劃定,按照適度規模、種養結合的要求,養殖場最大規模控制在存欄10頭豬以內,污染物不外排。適養區的養殖場必須配套建設環保設施,實行干濕分離,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或零排放。

嚴管源頭逗硬關停整治

8月27日中午,記者來到武勝縣沿口鎮中灘村金興明家原養殖基地,隻見該養殖基地已被拆除。

“劃定禁養區以后,我們就對禁養區范圍內的畜禽養殖場進行關停,從源頭上控制污染。”武勝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縣已經統籌投入專項資金,用於保障拆遷和業主補償費用,並與所有養殖場業主簽訂了相應協議。

據了解,武勝縣對於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將在近期全面完成拆除工作﹔對於限養區和適養區內未達到環保排放標准的畜禽養殖場,將在年底前整改到位,對整改后仍達不到排放標准的畜禽養殖場,將一律進行關停。

“我們對禁養區內已拆除的養殖場加強巡查力度,一旦發現‘死灰復燃’從事養殖活動的養殖場,將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罰。”據鄰水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縣對2013年高灘鎮、子中鄉關停拆除的“潲水豬”養殖場和2016年大洪河、御臨河流域禁養區內關停拆除的養殖場實施“回頭看”行動,逗硬關停整治不符規定的畜禽養殖場,嚴管污染源頭,還群眾一個潔淨環境。

截至目前,全市已關停轉遷禁養區范圍內畜禽養殖場(戶)829家,達標治理禁養區外畜禽規模養殖場(戶)991家。

變廢為寶實現循環發展

“將豬糞加工成有機肥作為甜橙樹的肥料,實現種養結合、循環發展,這種模式非常好。”8月27日下午,武勝縣白坪鄉高洞村浩宇家庭農場外,重慶游客李麗梅聽完該農場業主邵華雲的介紹后,不停地稱贊。

邵華雲2004年從事生豬養殖,隨著養殖規模的逐步擴大,糞污處理也成了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干糞可以集中收集,污水卻沒辦法處理,排出去后臭氣熏天。”邵華雲說。

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邵華雲投入200多萬元,在農場內建成厭氧池500立方米、儲氣罐500立方米、田間沼液儲存池1200立方米,日處理糞便2噸的糞污處理設施和豬糞脫水機一套。如今,糞污經過豬糞脫水機分離后再發酵處理后變成沼液,通過管道輸送到田間地頭,滋養著周圍1000畝經果林,徹底解決了污染問題,同時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在引導傳統養殖戶轉型升級的同時,我市還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標准化示范“部、省、市、縣四級聯創”行動,不斷加快現代農業轉型步伐。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設畜禽養殖部級標准化示范場8個、省級33個、市級67個、縣級165個。(本報記者站 姜慧 廖小兵 陳本剛 本報記者 劉夏 陳玲)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