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讀書趣聞

2017年08月10日09:49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倡全黨、全社會要多學習、多讀書,特別要求黨員領導干部要“真正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境界要求”。中國共產黨的歷代領袖都是讀書學習的楷模,鄧小平曾經說過:“我讀的書並不多”,這是自謙,其實鄧小平一生酷愛讀書,並且博覽群書。

鄧小平讀書有個特點,就是從不做讀書筆記,很少評點所讀的作品。鄧朴方說:父親看書“從來不在上面寫字,連個道都不畫,熟記在心,融會貫通。不是那種記啊畫啊的人,一切都是在腦子裡,一種精神的領悟。他也沒有記日記的習慣”。

鄧小平喜歡讀什麼樣的書呢?有人會說金庸的武俠小說。鄧小平讀武俠只是偶爾作為消遣,放鬆緊張工作的大腦。實際上,他真正是博覽群書。他生前用過的書房有四十多平米,大半個屋子的書都是他曾經閱讀過的,囊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無所不包。其中看得最多、下的功夫最大、學得最透的,是馬列主義的書籍。

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一直堅持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的理論著作。早年留學法國,鄧小平從做工期間就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的書籍,讀了《新青年》《社會主義討論集》和《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等,這些書籍是鄧小平的“入門老師”,幫助他樹立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1926年鄧小平到蘇聯莫斯科,先后在培養革命干部的莫斯科東方大學和中山大學學習,此時鄧小平立志:“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務使自己對於共產主義有一個相當的認識。”他積極投入緊張的學習中,參加的課程涉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學(辯証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以《資本論》為主)、列寧主義、中國革命運動史、世界通史(革命運動部分)、社會發展史、俄國革命的理論與實踐、民族與殖民地問題、經濟地理等。此外,鄧小平每天還專門安排時間,閱讀和討論黨團出版物,他填寫的自己看過的書籍有《共產黨宣言》《建國方略》《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孫中山先生演講錄》《陳獨秀先生演講錄》《國民黨演講集》二集,報刊有《新建設》《新青年》《向導》《前進》《中國青年》《廣州民國日報》等。短短一年的學習時光,鄧小平認真系統地鑽研了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后來鄧小平一直堅持學習馬列主義思想,無論是革命、建設時期,還是改革年代,不管多麼緊張繁忙,他都抓緊點滴時間讀書學習。“文革”期間,鄧小平被下放到江西。這段艱難的歲月,恰恰是充裕安靜的讀書歲月,鄧小平讀了大量的馬列著作和毛澤東思想著作,每天除了到工廠做工就是讀書,每日都讀至深夜,他邊讀書邊思考,不斷地思索“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這對他來說意義非凡。在第三次復出后,鄧小平義無反顧地引領中國開創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

除了理論著作,鄧小平對中國古典史書情有獨鐘。在歷史古籍中,他最喜歡讀的是《資治通鑒》,家裡買了兩套《資治通鑒》,鄧小平反復看,不知道看過多少遍。他還通讀二十四史,喜歡其中的《前唐書》和《后漢書》,還特別愛看《三國志》。碰到不熟悉的地方,他就隨手翻查《康熙字典》《辭海》《中國古今地名》《中國人名大辭典》,這些書的硬紙殼封面都磨得破損不全了。

鄧小平還喜歡看外國人物傳記,尤其是政治人物的傳記看得多,主要是跟二戰、跟他自己的軍事生涯有關的,比如前蘇聯著名軍事家朱可夫的回憶錄等。鄧小平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期間上過軍事課程,在蘇聯名將的指導下學習軍事理論,讀過不少軍事類著作。

鄧小平不愛看什麼樣的書呢?他曾坦言,自己對那些“八股調太重,沒有新鮮的思想”的東西很反感。1977年,英國作家兼電影制作者費裡克斯·格林對中國對外宣傳頗有看法,建議改掉八股調很重的毛病,鄧小平很贊同,多次對人說,“我就不願意看那些八股調。”鄧小平批評那些“樣板”類的讀物,1978年8月19日,他和黃鎮、劉復之等談話,說:“我這裡擺了一些文化大革命以來出的小說,干巴巴的讀不下去,寫作水平不行,思想藝術水平談不上,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電影也是這樣,題材單調,像這樣的電影我就不看,這種電影看了使人討厭。”鄧小平看的書和他的思想一樣,是新鮮活潑、言之有物的。

鄧小平講話風格生動平實,很少引經據典,但讀過的書也會在他平時的言行中偶露“崢嶸”。

1949年渡江戰役勝利后,4月23日,南京解放了,他和陳毅等在安徽蚌埠的總前委駐地飲酒慶祝,之后大家沿著田埂散步。看著眼前的青山碧水,聯想到南京解放的喜悅,鄧小平現場吟誦起了唐代詩人孟浩然的《過故人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廓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斯景斯情,渾然一體。陳毅聽后哈哈大笑,當即詩興大發,作詩一首:“旌旗南指大江邊,不盡洪流涌上天。南下金陵澄六合,萬方爭頌換人間。”兩人的唱和成為一段佳話。

《史記》記載了徐福奉秦始皇之命東渡尋求長生不老藥的故事。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就把訪問日本、學習日本發展科技的經驗比作尋求“長生不老藥”,既幽默而又貼切巧妙。當時,他與6位在野黨的負責人懇談。在座的很多都是鄧小平的老熟人,因此大家談得很輕鬆、高興。鄧小平大概是想起了徐福的故事,寒暄過后就把話題一轉,幽默地說:“聽說日本有長生不老藥,這次訪問的目的是:第一交換批准書﹔第二對日本的老朋友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謝﹔第三尋找長生不老藥。”話音一落,在座的就爆發出哄堂大笑。之后,他又愉快地補充說:“也就是為尋求日本豐富的經驗而來的。”鄧小平的話誘發了日本各黨領導人的幽默感,一時間,屋裡談的盡是“關於藥的話題”。竹入義勝笑著說:“(長生不老的)最好的藥不就是日中條約嗎?”佐佐木接過話頭:“日本正處於藥物公害,最近對中國的中草藥評價很好。”對此,鄧小平接話:“由於山區都在進行開發,草藥也不大容易弄到了。所以,最近在進行人工栽培。”

外國名著鄧小平也信手拈來。1986年10月28日,鄧小平會見來訪的冰島總理斯坦格裡米爾·赫爾曼鬆。會談中,鄧小平說起自己早年看過的一本書,他說:“歐洲一個著名的文學家寫了一部小說叫《冰島漁夫》,我在二十年代時就看過,了解到冰島人民當時的生活條件相當艱苦。”隨后他感嘆:“現在你們干得很好,發達起來了。”《冰島漁夫》只是一部篇幅不長的小說,描寫了世代打魚的漁民,每年要在冰島海面度過漫長的時間,經常葬身海底的悲慘命運。鄧小平的博聞強識讓客人很是吃驚和佩服,這完全來自他孜孜不倦的讀書生涯。

鄧小平遨游於史學典籍的浩瀚大海,經常用歷史的經驗教訓教育干部和群眾。

主政西南期間,鄧小平用三國時期諸葛亮入滇治瘧的范例鼓勵下屬做好抗瘧工作。1952年,鄧小平聽說雲南德宏抗瘧力量不足,藥品缺乏,決定派余秋裡率抗瘧隊到德宏幫助工作。抗瘧隊臨行前,鄧小平親自找余秋裡談話,他說:“雲南歷史上是有名的‘瘴癘’之區,早在三國時,諸葛亮率兵南征,就有‘士卒感染瘴癘,祭瀘水以消患’的記載。”他要求抗瘧隊“態度要堅決,措施要得力,軍民配合,群防群治。”抗瘧隊后來成功地完成了任務,幫助當地民眾戰勝了疾病,穩定了社會秩序。而鄧小平引用的諸葛亮治瘧的史實,記載於《太平寰宇記》等。《太平寰宇記》是北宋時期的一部地理總志,涵蓋歷史人文、自然地理等豐富的內容。

鄧小平的題詞偶爾也會用寫意的古詩詞。1986年,鄧小平給告老還鄉的譚啟龍題詞,手書“人間重晚晴”贈送老部下,化用李商隱《晚晴》中“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的語義。這五個字既包含對譚啟龍的贊賞肯定,又非常吻合他一生的經歷。

鄧小平也善於引用古代思想家的格言警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廣為流傳的名言,鄧小平用這句話教育青年要有高尚的理想和為理想艱苦奮斗的意志。1957年3月,鄧小平到蘭州考察,有人反映:“學生抱怨住宿分配不公平,有的住好房子,有的住壞房子。”鄧小平聽了以后馬上說:“盡管房子蓋得有好有壞,但分配房子時,黨員學生應該住壞的,其次就是團員。黨團員應該首先吃虧,帶頭做‘傻瓜’。有覺悟的青年應該做‘傻瓜’。”他還說:“今天建設社會主義,同樣需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傻瓜’。”鄧小平的話給在場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讀書對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很重要,對領導干部提高自身素質、做好工作更為重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的今天,學習老一輩,好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應當成為黨員領導干部不斷加強學習、提高本領、提升品德的“標配”。(夏天)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官網)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