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31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和平的天空,飛得更高更遠
壯志凌雲,搏擊長空。空中作戰群劃破天際、接受檢閱。
擁有一支強大的空中力量,曾是多少代中國人的夢想。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彭玉龍說:“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閱兵,人民空軍僅有17架繳獲的戰機,而且還是東拼西湊組裝起來的。”
置身今天的受閱現場,人們能深切感受到我軍空中作戰力量建設取得的非凡成就。
首先飛過來的是預警指揮機梯隊。空警—2000預警機、空警—500預警機、運—8指通機和運8—干擾機,在8架殲—10B戰機的護衛下,列陣長空,接受檢閱。預警機、指通機等先進裝備的列裝,使我軍預警和作戰指揮控制范圍有效拓展。
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郝建科率領的轟炸機梯隊飛過來了,9架轟—6K編成3個三機楔隊飛過檢閱台上空。
郝建科介紹,轟—6K是我國自行研制的新型戰略轟炸機,能夠攜帶巡航導彈和空地導彈,具備遠程奔襲、大區域巡邏、防區外打擊等能力,是我軍重要的空基遠程打擊力量,被譽為空中“戰神”。
運輸機梯隊由1架運—20和2架運—9運輸機組成。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由我國自主研發,具有航程遠、載重大、速度快等特點。運—9是我國國產中型戰術運輸機。大型運輸機技術的突破,推動了我軍遠程投送能力的跨越式發展。
由轟油—6加油機、殲—10C戰機組成的加受油機梯隊飛臨上空。空中加油續航,有效增強了航空兵遠程機動、持續作戰和戰場生存能力,是空中聯合作戰和遠程作戰能力的重要體現,中國航空兵由此飛得更高更遠!
7架殲—15編成艦載機梯隊接受檢閱。殲—15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型固定翼艦載多用途戰斗機,也是航母編隊核心作戰打擊力量。作為新型作戰力量的代表,年輕的艦載機部隊,把自信與自豪寫在萬裡海天,把光榮與夢想帶到閱兵現場。
15架戰機編成殲擊機梯隊呼嘯而來。3機楔隊為殲—20戰機,5機楔隊為殲—16戰機,7機楔隊為殲—11B戰機。殲—20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第四代超音速隱身戰斗機,這是亮相珠海航展之后,首次以戰斗姿態展示在世人面前,標志著人民空軍向著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威武的空降兵方隊開過來了。快速機動、遠程直達、縱深打擊、以空制地,作為聯合作戰體系中的精銳,空降兵在這次力量重塑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為強軍興軍提供保障
現代戰爭保障先行,聯合作戰呼喚聯合保障。由信息通信保障方隊、工程防化保障方隊、后勤保障方隊、裝備保障方隊組成的綜合保障集群也把最新建設成就帶到了今天的閱兵場。
信息通信保障方隊受閱裝備具備全時通、全域通、全頻通保障能力,使人民軍隊的“千裡眼、順風耳”更加耳聰目明。
工程防化保障方隊受閱的綜合掃雷車、裝甲工程車、輪式沖擊橋和噴洒車,機動性能好,作業能力強,助推我軍戰場綜合保障能力達到新高度。
作為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主體力量,新組建的聯勤保障部隊,正在按打仗要求加緊構建新一代后勤保障體系。
一部后勤發展史,見証著強軍興軍史。
從萬裡長征中的啃樹皮、煮腰帶,到今天一日三餐、四菜一湯﹔從抗日戰爭的單衣草鞋,到今天精心設計、材質科學的多季節被裝﹔從淮海戰役中的小推車、長扁擔,到抗美援朝打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人民軍隊后勤保障力量始終與時代同行,不斷從弱小走向壯大。
這次受閱的后勤保障方隊,主要由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汽車團獨立抽組而成。這是一支在炮火硝煙中誕生、在戰斗磨礪中成長起來的部隊,建團以來,先后參加過邊境自衛還擊、國際維和、勝利日閱兵等重大任務,有著光榮的歷史傳承。
作為聯勤保障的先鋒,這次閱兵集中展示的是我軍近年來后勤保障領域的最新裝備。主要由高機動越野急救車、整裝整卸運加油車、主食加工方艙等4種裝備組成。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每一種裝備都是提供保障、服務官兵、服務戰斗力、實施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主體力量。
“作為受閱一員,通過閱兵台時,耳朵裡隻有對講機的指令,眼睛裡隻有顯示屏的數據。”方隊引導基准車的駕駛員丁永飛說,從敬禮線到禮畢線這100米,是自己生命中最難忘的一段距離。
裝備保障方隊由修理拆裝車、裝甲搶修車、裝甲搶救車和坦克搶救牽引車組成,受閱裝備環境適應性好,標志著我軍一體化聯合保障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