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軍 郟文綱 馬躍明
2017年07月05日14: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以貫之推進法治浙江建設,提高區域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浙江有基礎、有條件、有責任在推進法治建設、提高治理能力方面積極探索創新,努力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前列的客觀需要。”2006年4月,浙江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作出建設法治浙江的重大決策,率先開始了建設法治中國在省域層面的實踐探索。
歷屆省委沿著習近平同志開創的法治浙江建設道路奮力前行,堅持把民主政治建設作為深入實施“八八戰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重視基層、打牢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按照全面依法治國的部署要求,在法治浙江建設上進一步明確方向、創新舉措、抓好落實。2014年12月,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設的決定》,就全面深化法治浙江建設作出部署。浙江舉全省之力,乘十多年之勢,進一步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再接再厲、再攀新高,確保浙江法治建設繼續走在前列。
——依憲執政依法執政
完善省委議事規則,出台建立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的意見,推行黨代表任期制和試行黨代會常任制,推行和完善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干部票決制。
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全面落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制度、領導干部法制講座制度、法律知識考試考核制度,切實提高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
充分發揮省委對同級人大、政府、政協等各種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率先全國出台《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意見》、《加強省直黨政部門同省政協專門委員會和界別對口聯系工作的意見》。省委明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為人大、政協同志提供更多施展才華的舞台,形成四套班子的強大工作合力。
——統籌推進科學立法
2006年以來,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修訂)地方性法規110件,修改和廢止73件,批准杭州市、寧波市和景寧畬族自治縣報批法規114件,省政府共制定、修改政府規章100件,全省11個設區市均有本地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基本形成了與國家法律相配套,與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比較完備的法規規章體系。
——堅持推進依法行政
浙江各級政府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將加快法治政府建設作為法治浙江建設的重要內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健全依法、民主決策機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促使政府決策更加科學,執法監督更加嚴明,為民服務更加高效,為市場取向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保障。
——堅持推進公正司法
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出台33項防止冤假錯案制度,建立健全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確保司法公正。規范行政執法行為,逐漸形成權責明確、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執法體制。深化司法公開,在全國率先實行“每案必提”,推出國內首個“陽光司法指數”評估體系,構建司法領域大數據服務……以扎實的創新舉措保障公平正義的司法格局。
——不斷擴大基層民主
推行村務公開、民主懇談、村務監督、村干部辭職承諾等制度,積極開展基層協商民主,實現村務監督委員會和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全覆蓋。全面推行“五議兩公開”“參與式預算制度”“實事工程代表票決制”等做法。全省97.5%的村(社區)開展了“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活動,95%的村(社區)達到民主管理規范化建設標准。
——深入開展普法教育
從制度建設到基礎保障,從領導干部學法到青少年法治教育,從拓展新媒體普法教育平台到弘揚法治文化,從“法律六進”到公共法律服務體系……5年來,在深入普法中浙江全民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進一步增強。目前,全省建有普法志願者隊伍2083支,普法講師團300個,法治副校長6900余人,普法聯絡員11000余人。全省有鄉鎮(街道)法治輔導站2700余個,法律圖書室(角)15200個,法治宣傳欄34800余個。
浙江,繼續行進在依法治國的最前列。
堅持不懈建設文化強省,為改革發展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強調:“浙江能否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繼續走在前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文化力量的深刻認識、對發展先進文化的高度自覺和對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的工作力度。”
2005年7月,在習近平同志主持下,浙江省委作出了加快建設文化大省的決策部署。歷屆省委持續深入實施文化素質、文化精品等“八項工程”,推動浙江從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邁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級黨組織切實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進文化事業發展和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持續增強浙江的文化軟實力,不斷豐富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的人文內涵。
——認真履行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
加強思想引領,深入開展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重大主題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浙江論壇”報告會、省委理論中心組專題學習會、“千支宣講團、萬名宣講員”進基層活動,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深入人心﹔集中開展清理政治類有害信息等專項整治行動,創新探索互聯網屬地治理模式,網絡空間日漸清朗。
——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省委秉持習近平同志提煉總結的“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浙江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以“務實、守信、崇學、向善”為內涵的當代浙江人共同價值觀,鞏固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共同思想基礎。
“最美”風景變風尚。杭州“最美媽媽”、湖州“最美保安”、衢州“最美老師”、寧波“最美快遞哥”……“最美浙江人”主題宣傳不斷深化,20多個行業參與創建“最美”,省本級、11個市、82個縣(市、區)建立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關愛機制,“最美”現象無處不在。
公民道德建設日趨深入。全省700余萬戶家庭參與立規立訓,建成150余家家風館(廊、室)﹔打造“德文化”“慈文化”“善文化”“信義文化”“和文化”等區域道德品牌,全省兩萬余個行政村實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春泥計劃”。
文明創建蓬勃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等創建“同頻共振”,155家省部屬文明單位與共建村簽訂共建協議,各市縣共結對子10000余對。
——文藝事業繁榮發展
全省文藝工作者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藝術之樹深深扎根在改革發展的火熱實踐之中,創作出一批批優秀的文學作品、文藝作品。36個項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6年度資助項目,居全國第一方陣﹔《青戀》《雞毛飛上天》《山外青山樓外樓》《戰神戚繼光》等6個項目入選中宣部、財政部第二批重點影視資助項目,居各省區第一﹔《烈日灼心》《老炮兒》《羋月傳》等在金雞百花電影節和飛天獎、白玉蘭獎、金鷹獎等評審中獲得大獎﹔22幅作品入選“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佔比15%,居各省區市第一。
文藝浙軍,英才輩出。深入實施文化名家造就計劃和“五個一批”人才工程﹔在戲劇、視覺、文學、影視四個領域相繼推出“新鬆計劃”“新峰計劃”“新荷計劃”“新光計劃”,形成青年文藝人才培養的“浙江模式”……全省共有“五個一批”人才279人,文化創新團隊65個。
——文化產業追風逐日
近年來,浙江每年出產60至70部電影,約佔全國的1/13﹔每年出產2500集左右的電視劇,約佔全國的1/4﹔每年出台50多部25000分鐘的動畫片,約佔全國的1/5。2016 年浙產電視劇、動畫片、電影產量分別居全國第1、第2位和第3位。
培育文化主導產業,試點建設22個文化創意街區,公布20個浙江省重點文化產業園區,14家文化企業成功上市,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影視產業基地,構建義烏文交會、杭州國際動漫節等重大文化交易平台……文化及相關特色產業增加值達到 2490 億元,佔 GDP 比重提高到 5.81%,位列全國第一方陣。
——公共文化設施日臻完善
大力推進文化惠民,高標准建成一大批標志性文化設施。浙江音樂學院建成投用、正式建校,面向全國自主招生,附屬音樂學校順利完成首次招生﹔建成浙江美術館、浙江自然博物館新館等﹔高起點辦好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傳媒學院。
農村文化禮堂建設連續第5年列入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目前全省累計已建成6527個,“建管用育”機制不斷完善,教育教化、鄉風鄉愁、禮儀禮節、家德家風、文化文藝進禮堂已成常態,成為我省農村精神文化建設的一張名片。
所有縣(市、區)都建成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覆蓋率達100%、村覆蓋率達95%以上。四千余場講座和展覽走到群眾身邊,1380余場文化走親活躍城鄉舞台。如今,“浙江樣板”被作為示范在全國推廣。
浙江正奏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華彩樂章,涵養豐潤著百姓的精神家園。
堅定不移照著“兩山”路子走下去,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和美麗中國先行區
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站在時代高度,提出“以生態省建設為載體,打造綠色浙江”的戰略舉措。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余村考察時,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
歷屆省委始終秉持“兩山”重要思想,相繼作出建設綠色浙江、建設生態省、建設生態浙江、建設美麗浙江等戰略決策,使其日益彰顯出巨大的理論力量和實踐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推動浙江在美麗中國建設實踐中繼續走在前列,2014年5月,浙江省委通過了《關於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2016年4月,環境保護部和浙江省簽署了《關於共建美麗中國示范區的合作協議》,推動浙江在全面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
——牢牢堅守生態紅線
全面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出台《浙江省環境功能區劃》,共劃定2433個環境功能分區、劃出702個生態保護紅線區,形成了覆蓋全省“一個區劃一張圖”的生態環境空間管制制度框架,成為全國首個省域范圍內全面推行環境分區差別化管控、實現環境功能布局全覆蓋的省份。
全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15萬平方公裡,佔全省國土面積的20.41%。2014年,開化、淳安、浙南山地重點生態功能區(慶元、景寧、文成、泰順)被列為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2016年9月,淳安、文成、泰順等11個縣市被列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綠色生產節能降耗
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化肥、農藥減量比全國提早7年實現“零增長”。大力推進全國循環經濟試點工作,越來越多的企業、行業、園區把環保壓力變為發展動力,實施清潔生產,打造了一條條“生態產業鏈”。念好節能減排的“緊箍咒”,嚴格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能耗強度“雙控”制度,建立健全節能量交易制度,能源結構得到初步調整。2016年,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1年下降了21%,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3.7%,用能效率居全國前列,資源循環利用水平繼續保持全國先進水平。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全面開展“五水共治”。在全國率先建起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全省累計治理河道11625公裡,新建污水管網9700多公裡,Ⅲ類以上水質斷面佔比達77.4%、比2013年增加13.6個百分點。2017年,浙江省再次提出治水新目標——至2017年底,全面剿滅劣Ⅴ類水。
2016年9月起,浙江啟動全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使小城鎮成為人們向往的幸福家園。
打造健康宜居環境。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6.54%,居全國省份第一。2012年實現省級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2015年在全國率先實現設區市國家衛生城市“滿堂紅”,2017年又一次在全國率先實現國家衛生城市、國家衛生縣城“滿堂紅”。
大氣治理取得積極成效。2016年,浙江全省69個縣級以上城市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88.4%,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32.8%,全省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清潔土壤行動穩步推進。全省五類重金屬排放量削減34.9%,完成13個污染地塊治理修復工程,全省農村垃圾集中有效處理基本實現全覆蓋,城鄉垃圾分類經驗向全國推廣。
持續實施“四邊三化”、平原綠化行動。全省森林資源連續多年實現森林覆蓋率、林木蓄積量、平原綠化面積 “三增長”。5年累計完成造林任務293萬畝,省級公益林面積增擴至4536萬畝,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0.96%﹔建立省級以上重要濕地37個、建成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24個﹔全省新增綠道1020公裡。
——生態優勢化為經濟優勢
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成為全國樣板。全省97%的建制村完成村庄綠化、村道硬化、污水治理等環境治理﹔創建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2500個﹔啟動五批172個重點村、868個一般村的歷史文化村落保護項目。天藍、水清、地淨、村美,繪就全省2萬多個村庄的美麗底色。
“美麗資源”化為“美麗經濟”,從多年前城郊的農家樂,到如今整村整鎮抱團發展的民宿經濟,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在浙江大地上呈燎原之勢。2016年全省農家樂直接從業人員達16.6萬人,年接待游客2.8億人次,營業收入291.1億元﹔農產品網絡零售396.2億元。
休閑農業正成為浙江現代農業新龍頭。2016年,全省休閑農業接待游客1.5億人次,休閑觀光農業總產值達到393.9億元。休閑農業全省21.5萬從業人數人中,農民比重超過80%。許多村幾乎全村出動,家家戶戶都參與其中,共享綠水青山帶來的紅利。
——生態文明體制不斷健全
創新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制度,把環境保護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考核體系。嚴格落實黨委政府、職能部門和生產經營者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嚴格執行環境損害問責制度,建立領導干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終身追究制度﹔積極構建空間、總量、項目“三位一體”的環境准入體系﹔率先實現省內全流域生態補償、省級生態環保財力轉移支付全覆蓋,轉移支付規模從最初的2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8億元﹔創新生態建設制度,公益林補貼、自然資源資產保護、水源地保護等制度進一步健全……浙江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構建。
——生態文化氛圍日益濃厚
設立“浙江生態日”,廣泛開展群眾性環保宣傳活動﹔深入推進生態市縣、環保模范城市和綠色細胞創建等三大系列創建活動。累計建成2個國家級生態市,34 個國家級生態縣、45 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691個國家生態鄉鎮。制定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指標體系和管理規程,安吉縣、湖州市、杭州市等22個地區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全省累計開展各類青少年生態環保志願活動4萬余場。擬訂的《浙江省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納入了節糧節水節電等綠色生活方式。
調查顯示,2016年度浙江省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全省平均得分較上一年上升10.5%,且連續5年逐年上升。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他在浙江工作期間一直強調:“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要實實在在為群眾辦事。”他每年親自謀劃部署為民辦實事工作,並建立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
循著習近平同志的諄諄教導,多年來,浙江各級黨委、政府堅持“群眾想什麼,我們就干什麼”,強化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滿意導向,主動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民生熱點難點問題持續發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加大民生改革,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提高民生水平,堅持全省財政支出增量 2/3 以上用於民生,以標准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促進城鄉居民持續普遍增收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勞動報酬增長機制,讓百姓安居樂業。2016年,城鎮新增就業116.2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年末登記失業率為2.87%,比上年下降0.06個百分點。
加強低收入群體增收幫扶。2015年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絕對貧困現象。探索將“支出型貧困”對象納入低保、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等范疇。專門出台針對困難殘疾人和重度殘疾人的新政,覆蓋近80%的持証殘疾人,164萬人次殘疾人因此受益。
5年來,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年均分別增長8.8%和11.8%。
——以標准化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
編制出台《健康浙江2030行動綱要》,實施健康環境改善、健康素養提升、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等11項行動計劃﹔率先開展“雙下沉、兩提升”工作,引導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流向基層,全省初步構建“首診在基層,大病去城市,康復在家門口”的就醫格局。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78.4歲,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08年的8.45%上升至2015年的18.25%,提前2年實現國家對東部地區12%的要求。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優質均衡。實施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零擇校”和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加快推進名校集團化、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建設、薄弱學校改造、校園飲水質量提升等一系列工程。全省90個縣(市、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認定,完成區域均衡發展任務。高等教育加快改革發展,重點高校建設計劃穩步推進。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浙江打造星級農貿市場,強化源頭管理,實行快速檢測、質量追溯。嚴抓重管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為,開展專項整治行動。2016年浙江食品安全民眾滿意度超70%。
加強社會保障工作,深入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從“制度全覆蓋”到“參保對象全覆蓋”。全省參保人員總數達到1233萬人,養老金發放率達到100%。加快發展社會養老服務業,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模式。
—— 一貫到底建設平安浙江
省、市、縣(市、區)三級黨委始終堅持一手抓經濟報表,一手抓平安報表,健全落實平安綜治領導責任制,積極探索“互聯網+社會治理”“互聯網+執法司法”等社會治理新模式,把服務保障G20杭州峰會的好經驗轉化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效機制。
在國內率先實施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建立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2016年全省95%以上的矛盾糾紛在鄉鎮以下得到妥善解決﹔建立健全預防、處置群體性事件五項機制,不斷完善“三色”預警維穩工作機制,全省普遍建立社會應急聯動工作體系﹔組織推動全省村社開展制訂修訂村規民約、社區公約工作,完成率達100%﹔積極探索“互聯網+社會治理”的全新社會治理模式……
全省刑事發案、信訪總量、安全生產事故等指標連續保持11年“零增長”,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連續13年位居全國前列,2016年達到96.43%。
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努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多次強調:“要在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方面走在前列,就必須以改革的精神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努力在實踐中進行新的探索和創造。” 2004年11月,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圍繞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作出部署,提出了“鞏固八個方面基礎、增強八個方面本領”的要求,形成了與“八八戰略”相得益彰的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總體部署。
歷屆省委認真履行抓黨建的主體責任,堅持黨要管黨不鬆懈、從嚴治黨不放鬆,把標准定得更高,把措施抓得更實。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把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從嚴抓思想、抓治吏、抓管黨、抓作風、抓執紀、抓反腐,像保護自然生態一樣保護好政治生態。
——從嚴壓責任
全省各級黨組織一把手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理念,切實扛起黨建主體責任、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形成“黨委抓、書記抓、各有關部門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生動局面。
從2014年起,浙江探索建立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當面報告和約談制度﹔2015年,浙江全面實施“整鄉推進、整縣提升”,推動建立落實書記抓基層黨建責任清單、問題清單、任務清單和領辦基層黨建項目制度……一項項制度,讓主體責任由“虛”到“實”、從“軟任務”向“硬指標”轉變。
倒逼責任落實,浙江突出“問責”。自中央提出“兩個責任”以來,截至2017年4月,浙江共查處落實“兩個責任”問題798起,對989名履行主體責任不力、168名履行監督責任不力的黨委和紀委主要領導進行問責。
——從嚴抓教育
高質量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確保學習全面覆蓋、落實一貫到底。
率先在全國開展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省管干部集中輪訓,率先組織開展全省領導干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專題研討班,使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形成武裝頭腦、推動工作、指導實踐的強大力量。
從2013年6月到2014年9月,浙江380多萬名黨員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進行一場作風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增強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密切黨群關系,服務發展大局。
2015年4月到12月,浙江組織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全省1800多名省管干部和3.5萬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進行黨章黨規黨紀集中輪訓,抓好查擺出的7500多個不嚴不實問題的整改,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
2016年4月起,全省381.4萬名黨員的工作生活,就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緊緊聯系在一起。目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正走向常態化制度化,黨內教育從專題教育、集中黨課向經常性教育延伸,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逐漸成為全省380余萬名黨員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合格黨員標准。
——從嚴抓治吏
創新制度機制和方式方法,打出了 “上下管育愛”干部工作系列組合拳,打造一支勇立潮頭的浙江鐵軍。
深入貫徹《干部任用條例》,修訂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評指標體系,著重筑牢防止“帶病提拔”的“六道防火牆”。清理黨政領導干部企業、社團兼職,開展領導干部檔案專項審核,整治超職數配備干部,調整副處級以上“裸官”。
始終堅持“獅子型”干部鮮明導向,把重大任務、中心工作作為“主戰場”和“大考場”,大力培養選拔敢打硬戰、能打勝仗的干部。建立縣委書記工作交流會制度,樹立以趕考促實干的正確導向。目前,全省從市到縣鄉,從機關到高校國企,一把手工作交流會機制已經成為推動中心任務、重點工作的有力抓手。
出台《關於關心關愛縣鄉基層干部身心健康的若干意見》《關於完善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的若干意見》,引導各級干部沖上前線、沉在一線、爭上火線。同時,以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為重點,堅決讓為官不為者挪位子,倒逼各級領導干部干事創業。
注重基層導向、實干導向,縣(市、區)領導班子換屆中,89個縣(市、區)新任黨政正職均具有鄉鎮黨政正職或縣(市、區)黨政班子成員經歷,特別優秀的鄉鎮黨委書記直接提拔擔任縣(區)長。
——從嚴抓管黨
突出支部建在連上,扎實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制定出台《關於進一步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嚴格黨內組織生活的指導意見》,以縣(市、區)或鄉鎮為單位,每月固定一天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集中學習、志願服務等,確保學習有內容、活動有主題、效果有保障,推動黨內組織生活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
實施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選樹宣傳“千名好支書、萬名好黨員”,基層黨組織推行“堡壘指數”管理,抓好軟弱落后基層黨組織整頓轉化。鼓勵支持黨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到今年底,將建成覆蓋全省城鄉的“一條熱線、百個平台、千個站點、萬支隊伍”的黨員志願服務體系。
兩新組織“雙強爭先”。新建企業黨組織數和新增建立黨組織企業數連續數年位居全國前列。同時擴大對互聯網企業、特色小鎮等新經濟新業態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開展兩新組織黨組織標准化建設,深化青春黨建。
——從嚴抓作風
2012年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后,浙江出台了省委“28條辦法”,高標准貫徹執行,踏石留印抓作風:針對節日期間“四風”易發多發,提出“六個嚴禁”的紀律要求﹔在換屆中明確干部履新“四項紀律”﹔針對“酒局”“牌局”問題,提出“七個一律”要求﹔在規范接待工作等方面,出台50余項配套制度……2013年至2017年4月,全省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6587起,處理7959人,黨政紀處分1926人。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省級“三公”經費支出分別比上一年下降15%、36.96%、11.09%、6.31%。
——從嚴抓執紀
深入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積極探索構建更有成效的組織形式和工作機制,有序推進省監察廳、省預防腐敗局和省檢察院反貪等部門轉隸工作,覆蓋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察體系初顯雛形。
以學習黨章為重點,分層分批對全省4萬多名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全面進行了黨章黨規黨紀專題集中輪訓﹔把學習貫徹落實《准則》和《條例》作為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重要內容,嚴明紀律戒尺,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細、落實、落到底﹔運用好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對黨員干部身上的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制止、早糾正﹔認真落實好黨內生活基本制度,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嚴格執行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經濟責任審計、巡視檢查等各項監督制度,推動管黨治黨“嚴緊硬”。
織密立體“監督網絡”。率先實現省、市、縣三級派駐紀檢機構全覆蓋﹔省委巡視工作覆蓋全省11個設區市和90個縣(市、區)﹔2015年起,基層巡察以試點形式在各地廣泛開展,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從嚴懲腐敗
扎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制定實施浙江省黨內監督十項制度,出台黨員領導干部防止利益沖突辦法,扎實推進紀檢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工作,實踐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持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調查顯示,93.7%的被訪者對2016年浙江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表示滿意,滿意度創歷史新高。
濤來勢轉雄,獵獵駕長風。今天的潮頭,正是明天的起點。即將召開的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將科學描繪浙江今后五年的美好藍圖,對續寫好“八八戰略”新篇章作出決策部署。我們一定要以此來振奮精神、凝心聚力、激發干勁,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向著高水平譜寫“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浙江宏偉篇章劈波斬浪、砥礪奮進。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
上一頁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