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歷歷在目,歲月悠悠情深。”2004年8月,賀鴻琛回憶小平同志題詞“三個面向”時談鋒甚健。這位景山學校主要創始人,曾多年任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的老人,親歷了小平同志題詞“三個面向”全過程。
1960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創辦一所專門進行教學改革試驗的中小學一貫制的實驗學校——北京景山學校,創建初期學校的教改試驗取得了可喜成果。然而“文革”開始后,“四人幫”誣陷景山學校是“貴族子弟學校”“封資修的黑試驗田”,教師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學生是“修正主義苗子”。
“四人幫”被粉碎后,1977年小平同志重新出來工作,在抓教育時特別強調要重視中小學教育。小平說:“抓科學技術,必須同時抓教育,從小學抓起,一直抓到中學、大學。”“高等院校學生來源於中學,中學生來源於小學,因此要重
視中小學教育。”
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李琦至今仍清晰地記得,李琦1978年到景山學校宣布兩件事:景山學校是“紅”學校,不是“黑”學校﹔馬淑珍、鄭俊選、方碧輝三位老師是特級教師。這兩件事都有小平同志的直接關懷。特別是后一件事,體現了小平同志關心全國教育質量、提高全國教師地位和待遇的遠見卓識。
197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小平同志指出“要採取適當措施,鼓勵人們終身從事教育事業。特別優秀的教師,可以定為特級教師。”在會議召開之前,小平同志已經把景山學校當作試點,把學校挑選申報的三位老師親自定為特級教師,這是全國第一次任命、也是最早的特級教師。
1983年,景山學校進入全面改革中小學教育的新階段,但我國中小學的整體改革應該怎樣改,應該按什麼方向來設計?“在這道關口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請小平同志為我們題詞,或者說幾句話,給我們指明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方向。”賀鴻琛回憶說,1983年9月7日,學校以全校師生的名義給小平同志寫了一封信。很快,小平同志就為學校題了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北京景山學校校長范祿燕說,“三個面向”雖然是給景山學校的題詞,但它不是一般的題詞,而是針對整個教育工作講的,也是針對傳統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是根據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基本路線提出的在教育領域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方針。“三個面向”成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也開辟了我國教育新航道。(王思海)
(摘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