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查干朝魯,白雲拂蕩的牧歌【5】

——謹以此作獻給偉大的民族團結和熱愛草原的人們

內蒙古日報首席記者 劉少華

2017年06月13日18: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昂首踏定漫漫長路,縱馬護佑祥和春色!”

悠悠天地間,查干朝魯一頭牽著深情、一頭系著彩虹。他笑談,我性格溫和,我向往雄鷹,更鐘愛和諧的蔚藍。我願當達茂草原上的“蒙古馬”、“和平鴿”。

隨著“綠色引領、工業立旗、三產拉動”口號的提出,達茂旗豐富的資源吸引了一大批工礦企業。西河鄉合教鐵礦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建立起來的。但在當時歷史環境和條件下,工礦企業引進並不規范嚴格,手續也不太齊全。特別是在征用集體土地方面,存在與農牧民協商不到位的問題。后來,農牧民自身法制意識的增強,當地農民開始上訪,這一告就是三年多。

縱然草原有風沙,隻要心誠天總會晴的。沉靜自信的查干朝魯,把合教鐵礦與村民的矛盾化作心頭牽挂。多少個風霜雪雨,他成了合教村失地村民家中的“常客”。他的筆記上記錄著每戶的人員構成、經濟狀況、佔地面積等基本信息。充分的調研、全面的了解,查干朝魯開始在旗委、旗政府、西河鄉和合教鐵礦間奔波。“我要找到一種方法,一種讓群眾暖心、讓企業寬心、讓政府放心的方法。一種有別於以前粗放執法的方法,一種讓企業和百姓共贏的方法。而這就是兩個字:“和諧”。

草原的風、天上的虹,在查干朝魯心頭吹拂升騰:建立和諧礦區辦公室。一個由綜治牽頭,村鎮干部、企業領導、司法所、群眾代表組建的第三方組織,將他們以辦公室的形式固定下來,讓農民和企業能夠把問題擺在桌面上談。經過向旗領導請示匯報,2010年,獨具達茂本土特色的“和諧礦區辦公室”成立。它的建立如同徐徐清風吹進草原,就像搭建在村礦之間的一座“橋梁”,聯系礦區與村民交流的紐帶。但見逢年過節,礦區辦同志深入農家送去政府、企業的溫暖﹔遇到黑災白災,礦區辦組織人員搶險救災、捐款捐物,解燃眉之急﹔協調企業資助村民打井、圍網圍欄、修建通村公路。查干朝魯用開明的“和諧”之策,換來了西河鄉工農牧祥和的“藍天”。

徜徉在達茂旗明安鎮草原上,一座座風電機天鵝展翅,一張張光伏太陽能電池板錯落有致。明安鎮已是擁有8家10萬伏風電、3家光伏太陽能發電的現代化清潔能源基地。這些清潔能源企業的批量引進和飛速發展,都離不開查干朝魯創建的新“辦法”。

遙望那2015年,剛調任達茂旗司法局書記的查干朝魯,又遇到一個棘手難題。達茂旗依托草原風力強勁的自然優勢,於2007年開始引進風力發電。天潤風電有限公司成為首家入駐明安鎮的清潔能源企業。企業入駐初期,按照當時國家標准,下發佔地和臨時用地補貼。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自治區重新規定佔地補貼。要求補足原補貼的差值,成了牧民和風電企業矛盾的焦點。

從小在牧區長大的查干朝魯,聽說牧民們與風電企業有糾紛,又一次寢食難安。他組建了由司法局骨干和明安鎮司法所人員構成的調研組,深入牧民家中調查走訪。用平實的蒙古語、質朴的故鄉情,拉近與牧民的距離,進行心理疏導,安撫牧民情緒。組織專人丈量失地面積,按照國家政策規定評定草場標准。查干朝魯風雨無阻、縱橫奔波。一套可行的《達茂旗清潔能源管理辦法》試行稿,呈現在分管旗長的辦公桌上。《辦法》中詳細注明了草場補貼標准、補貼范圍、補貼方式等一系列對策,以最大限度保障牧民利益和企業效益。根據風電企業臨時碾壓草場的機動性和不可控性,倡導牧民可以以土地入股形式領取新能源企業分紅,實現企業與駐地牧民共贏。很快,《達茂旗清潔能源管理辦法》全旗普發,困擾明安鎮清潔能源發展多年的難題迎刃而解,也為后續新能源企業入駐發展創建了基礎倫理。

因為有愛,才有牧歌飛揚的遠方。查干朝魯為政府擔當,為群眾解憂,他用蒙漢兼通的話語,用一顆金子般的心房,用真情務實的運作藝術,成功化解千余件大小矛盾案件,把和諧團結的願景,變成了美好生動的現實!查干朝魯說:“我做了半輩子基層維穩工作,總結一個詞就是和諧。因為草原是坦蕩的、豐饒的。草原需要祥和,需要善待,更需要靜美與庄嚴!”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