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查干朝魯,白雲拂蕩的牧歌【4】

——謹以此作獻給偉大的民族團結和熱愛草原的人們

內蒙古日報首席記者 劉少華

2017年06月13日18: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用真情點燃草原篝火,讓浩然致意天邊長虹”

草原是查干朝魯人生的底色。他愛在邊疆,扎根邊疆,建設邊疆,駿馬奔馳保邊疆。看吧,查干朝魯挺立維護穩定前沿,捍衛著草原邊境安寧的尊嚴。

達茂旗是包頭市唯一的邊境少數民族地區。1996年,擔任滿都拉蘇木副蘇木達的查干朝魯,發現草原上原生態野生動物和蒙古族游牧文化,對外地客人有著巨大吸引力和誘惑力。那時,正值達茂旗沙塵暴逐年加劇時期,主要原因就是超載放牧。“怎麼能夠在少養羊的情況下,還能讓牧民們富起來?”2002年,時任查干淖爾蘇木黨委書記的查干朝魯,創見性地提出“發展邊境草原生態旅游”的設想。即以邊境草原牧點為依托,以原生態草原動植物為亮點,以游牧文化民俗風情為特色,打造草原生態旅游。全面推行以草定畜,提升草原環境承載力,保護好草原生態環境,通過發展邊境生態旅游業反哺牧民。他的這一思路,與后來自治區提出的“兩個屏障”建設、特別是發展“全域旅游”、“草原文化旅游”戰略布局高度契合。與達茂旗中國游牧文化旅游節和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很多做法高度契合。事隔多年,查干朝魯深為曾有務實超前之倡感到欣慰。

查干朝魯內心深懷牧人對草原的虔誠。當著1999年自治區開始推行圍封禁牧政策,查干朝魯一面帶領邊境牧民進行移民安置,另一方面尋找著邊境穩定與環境保護的雙贏。“要邊境還是要生態是一個矛盾疊加的現實命題。邊境安全需要牧民的廣泛參與,全面禁牧不是完全禁牧,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科學地貫徹落實。對邊境牧民來說,我們就應該以草定畜,把牧民留下邊境點上。通過大幅縮減牛羊數量,發展定向產業,緩和草場壓力,擴大草原承載力,使生態逐漸恢復。邊境牧民是維護邊疆安全的第一道也是最基礎的防線,全部轉移無形中增大了護邊的工作量,也為走私偷渡等涉外事件提供了可乘之機。因此,隻有發揮邊境牧民的點作用,才能以點成線,以線成面,促進“兩個屏障”的有機結合,最終實現邊境的安全穩定與祥睦。”

邊關有情,日月交輝。瞧,查干朝魯的超前思路和高遠理念,出手不凡,擲地有聲。經過幾年的努力,達茂旗黨政給力,軍民協同,草原邊境被打造成以邊防部隊日常巡邏管理邊境一線的“軍管線”﹔邊防武警承擔地方公安任務劃片管理的“警管片”﹔以每戶牧民為報警點、為前線哨所的“民管點”。樹立起全方位、立體化、全時段的邊境安全穩定新屏障。

牢記使命勇創新,縱接地氣貫長虹。查干朝魯緊跟 “平安包頭”的布局行動,深入推進“平安達茂”建設。2005年他果敢地提出 “4321”平安建設創建工程,即:“4”是針對百靈廟鎮、滿都拉鎮、希拉穆仁鎮、石寶鎮分別實施城鎮綜合管理模式、邊境口岸管理模式、草原旅游管理模式、企地共建管理模式﹔“3”是邊境三蘇木實施草原110警務管理,集搜集情報、打擊犯罪、服務群眾為一體﹔“2”是把全旗23個移民區分為農區、牧區兩個大區,分設警務室治安管理﹔“1”是創建一個平安達茂。

北望草原,風光遒勁。查干朝魯的理想和才情在“4321”平安建設創建工程上從容展示,為1.87萬平方公裡的邊境草原織起了保護網。自2005年至2015年,北疆達茂連續十年無毒、無邪教、無涉外事件、鐵路護路無案件,筑起了安定和諧的 “北大門”和向北開放的“橋頭堡”。2009年,他獲得了“全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20年千名綜治和平安工作者”稱號﹔2011年,他又獲得了自治區政法系統優秀黨員干警稱號。查干朝魯擔起山兒向太陽,忠誠無言壯歌揚!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