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G20杭州峰會主會場之“最”煉成記【2】

2017年06月12日15:2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G20杭州峰會主會場之“最”煉成記

全國最大的“空中花園”

在這個國內第二大單體建筑裡,上演著世界古巴比倫“空中花園”的綠色奇跡——在高44米的屋頂上建造一個6萬平方米的花園,相當於8.5個標准足球場大小。

在屋頂上建花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與露地造園相比,屋頂花園的空間布局受建筑固有平面的限制和建筑結構承重的制約。負責屋頂花園施工的張正興介紹道,“為了減小荷載,我們全部採用不到一噸的小型挖機作業,盡可能使用人力施工,最多的時候有550人同時在現場作業。”

這個巨大無比的花園,擁有各類苗樹1萬多株,使用砂、土方、陶粒共6萬多立方,種植各類色塊苗達100多萬株。其中,上木植物的選用頗具講究,點綴在花園裡蒼勁挺拔的羅漢鬆,就是園林團隊走訪了全國12個知名的苗場后精挑細選而來的。最大的一棵羅漢鬆高4.2米,婀娜優雅地佇立在花園的正中央。

屋頂花園裡不光有來歷不凡的上木植物,還有獨具中國古典園林特色的徽派古建筑。這些古建筑佔地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各類磚雕花窗、風景飾面全部採用傳統人力描刻。園林團隊專門從安徽黃山等地請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到現場進行磚雕和木雕,其中不乏一名因年齡超限,由項目特批進場施工的60多歲的木雕專家,隻為保証古建筑微妙細節的完美呈現。

“令行禁止,使命必達”的鐵軍精神

項目規模之大、技術之復雜,是很多從事工程建設的人一輩子都遇不到的。

然而,締造了這個龐然大物的人,是一個平均年齡28歲的總承包管理團隊。

項目部借助“王玉嶺勞模創新工作室”展開技術攻關,取得數十項科技成果,總結完成綜合研究報告1項,發表論文30篇,獲得國家級工法1項,省部級工法兩項、專利49項,科技創效1億多元。

2015年春節,為了確保節點目標順利完成,項目部管理人員和工人共1800多人沒有回家,在現場加班。除夕至正月初五,項目領導班子和生產人員共40余人,對整個現場進行拉網式巡查,每人每天平均要走2萬步,用6天時間將每個角落檢查到位,查缺補漏,排除隱患。

項目經理張曉勇患有高血壓,自杭博開工以來,血壓就再也沒下來過,4年的建設周期,他有3個春節沒有回家﹔

棟號長司法強剛進項目時,是個留著中分長發的“小鮮肉”,如今,已變成寸頭、皮膚黝黑的“老臘肉”。他負責項目最大的展廳和最高的酒店,每天到施工現場巡視一圈下來,“輕輕鬆鬆”登頂微信步數排行榜,一天接聽近300個電話﹔

已經50多歲的安全總監李國生4年間帶出了好幾位優秀的徒弟。工程竣工后,他將系統梳理杭博項目在安全管理、文明施工、CI創建等方面的經驗成果,成書達12萬字……

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中建八局“令行禁止,使命必達”的鐵軍精神。(張薇)

上一頁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