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一張中國股票背后的故事

2017年04月28日14:19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會見了以紐約証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為團長的美國紐約証券交易所代表團,在接受客人贈送給他的紐約証券交易所的証章和証券樣后,將一張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回贈給客人。

國際社會因此發出了“中國與股市握手”的驚呼。鄧小平——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用這樣一個舉動向世界宣布:股票市場並非資本主義所專有,社會主義國家同樣可以利用這一有效工具發展自己的經濟。

曾任中國証監會首任主席的劉鴻儒回憶這段歷史時說,當年范爾霖贈送給鄧小平的精美証章,憑著它可以在華爾街股票市場中通行無阻﹔鄧小平回贈的則是新中國首批公開發行的股票之一的“小飛樂”股票。

范爾霖獲得“中國的第一張股票”后非常興奮,並親自到中國工商銀行信托投資公司上海

靜安証券業務部辦理了過戶手續。

實際上,那時候的中國股市還處在起步的狀態。在上海開設的全國第一個股票營業櫃台上,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是僅有的兩隻交易股票。沒有電腦,沒有行情顯示屏,成交價由客戶口頭協商,然后寫在黑板上。交割、登記卡號、蓋章、過戶,所有的程序都是手工完成,每天的平均交易量隻有數十筆。

人們用一種復雜甚至是懷疑的眼光審視著剛剛出現的這一新生事物。中國究竟能不能搞股份制?能不能發展資本市場?會不會動搖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分歧始終伴隨著股市的“嬰兒時代”。

鄧小平的這一舉動無疑給正在蹣跚學步的中國股市以莫大的肯定和鼓勵。在此后的十多年中,這位偉人始終關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

很多証券界資深人士至今對鄧小平1992年視察南方時發表的那段講話記憶猶新。“証

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總之,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這一精辟深刻的談話和“不爭論”的觀點,成為股票市場誕生初期的思想理論基礎。就在那一年的10月,中國証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証券市場由地區性試點進入全國范圍推廣。

鄧小平送給范爾霖的股票早已成為紐約証券交易所的珍貴收藏。但它背后的故事,卻成為新中國証券史上最值得書寫的一段歷史。(潘清)

(摘自新華網)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