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人格的力量:從凡人到偉人

2017年04月21日10:31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西諺說:一個老人的去世,無異於一座圖書館的焚毀。這是講老人經歷所積累起的知識、經驗和智慧的珍貴。當然,這還只是指普通老百姓而言,論起那些把握世界、改造歷史、轉換命運的偉人來,這句諺語就顯得輕了一些。

世紀老人鄧小平,雖然他也是高齡去世,仍讓人覺得這於全黨、全國,甚至這個時代、這個世界是一大不可挽回的損失。

鄧小平同志為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還不僅僅在他的幾本“文選”裡。他在治國、治黨、治軍以及在處理我們國家與外部世界的關系方面,從言論到運作,從洞悉到把握,都充滿著創見和智慧,其手筆之大,遠非一般政治家所能達到。

其實,作為“戰爭之神”,鄧小平早在新中國建立之前,就從凡人跨進了偉人之列。在建國之后長長的歲月裡,我們總是帶著崇敬和熱愛聽取他的名字和故事。

鄧小平的非凡業績除了打仗,更有改革開放。他作為“總設計師”,把貧窮落后的中國引向了富裕強盛的世界民族之林,使中國以全新的姿態,輝煌了整個世界的耳目。

但是,鄧小平的非凡,並不在於他是天才,金手指一指,世界就發生了變化。他像一切凡人、一切苦難者一樣,經歷了大落大起的災難。是什麼東西,讓鄧小平從凡人成長為一名偉人,又是什麼東西,使他從一名偉人墜落進凡人?他是怎樣忍耐接受屈辱,怎樣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一有機會,便能奮起,完成改造中國的宏偉目標?

我們從已知的各種資料裡,看到16歲的鄧小平就在國外的工廠裡打工度日。在那裡,他刻苦磨煉自己,沉重的社會壓力,煉就了他的“受打能力”。共產黨員同樣的血肉之軀,同樣的心理常態,磨煉鍛打,使他變得超凡,使他能夠忍受一些苦難的考驗。

一個凡人要變成偉人,就得不斷洗磨自己身上的世俗氣,如此,始可出類拔萃﹔而一旦成了偉人,就要不斷檢點自己身上還保留了多少凡人應有的品質,使自己不虛架於一個自己設計的空中樓閣裡。

我們在鄧小平身上看不到流俗的東西,那些市井氣,鄧小平身上沒有。他一身正氣,不卑不亢,執著於人生追求和政治理念,這使他成為一名真正的、偉大的政治家。

鄧小平的三次起落,都是因為毛澤東。第一次是因為被認為“親毛”,第二次、第三次則被誣為“反毛”。但是,鄧小平重新出山后,他以全黨、全國、全民之大計為重,抵擋了從“左”和右兩個方面的影響,全面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顯示了他胸懷的寬闊和大度,同時也顯示了他人格品質的無私和明亮。

鄧小平有一句極富真情的感人語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可是我們知道,對於那場“文化大革命”,我們的人民和民族,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懺悔。那時,“人人都是批判家”,對鄧小平的批判和侮辱,無論是受騙的還是被強迫的,“口誅筆伐”,鋪天蓋地,給了他極大傷害。鄧小平沒有記恨他的人民,他的屈辱和謙誠,贏得了人民發自內心的擁戴和熱愛。

但是,我們對一個偉人品質的判定,仍要看他和凡人保持著怎樣的聯系,以怎樣的心態看待凡人生活。鄧小平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凡人之家。他是一個孝順兒子,老繼母在他家裡度過幸福一生﹔他又是一個溫和的父親,願意每頓和兒女們一同進餐﹔會饒有耐心地守著爐火一塊一塊為孫子烘烤尿布。他和底層的普通勞動者有一種天然的情感融和。正是這一切,使他從瓊樓高處跌落時,獲得一個軟柔的托舉。

刻苦、奮進、豁達、樂觀、無私、剛正、忍耐,威武不屈,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在鄧小平的品格裡,繼承了中華民族先賢古哲的一切優秀精神因子。他在政治失意時,也不曾染上消沉、出世、淡泊。每一次政治上的重新起飛,都能以一種持續的連貫性,啟動中國政治停滯的車輪。這很容易使人想到對馬克思的那些評價:他的大腦就像一艘升火待發的輪船,隨時准備開往他要去的目的地。

物有物的品質,人作為一種特殊的物體,也自有人的品質。

從凡人到偉人。鄧小平的一生,讓做人的人理解了健全人格力量的偉大。(雷抒雁)

(摘自《人民日報》)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