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永遠年輕的鄧小平

2017年03月28日10:36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2004年8月,北京景山后街,米糧庫胡同深處,一座青磚灰瓦、滿庭翠色的院落裡,細雨散去夏日的溽熱,無聲地輕撫著每一棵樹,每一朵花,每一株草。記者來到小平生活了20年的家中,聽鄧家三姐妹講述她們心中可愛的“老爺子”——鄧小平。採訪結束前,記者問:小平同志為什麼那麼喜愛孩子,喜歡花草樹木,注重年輕人?略作沉吟,三姐妹幾乎異口同聲:他的心非常年輕,他的思想非常年輕。他喜歡花朵,珍重生命,充滿希望……

雪鬆、海棠、藤蘿、玉蘭、翠竹、櫻桃、牡丹、核桃、月季、芍藥、石榴……滿眼的樹和草,花與果,院子不大,也全無精雕細琢的痕跡,卻是那樣生機蓬勃。

這就是小平的家了!度過了整整20個春秋的家!這就是關系著中國命運的若干重大決策醞釀成熟的地方!

“人家種庄稼的時候,他就要在家裡種花種草,要不為什麼說我們老人家特別呢”

1977年,搬進這座院子時,小平73歲。

“他不是認定一樣東西就不變的人,我覺得他這人就是喜歡豐富多彩。”門廊下,鄧榕回憶“老爺子”的話,好像是在說這滿園的風景。

被全家人親昵地稱呼為“老爺子”的鄧小平,在人們看來“沉默寡言”的鄧小平,在政治生涯中“三落三起”的鄧小平,對當年還被看作是“小資產階級情調”的花花草草,情有獨鐘。

鄧林說,“我們剛搬進這裡的時候,院裡都是部隊種的庄稼,沒有現在這麼多花草。像大雪鬆、白皮鬆、海棠、核桃、櫻桃,全是老爺子搬進來以后,親手帶著我們種的。”

“人家種庄稼的時候,他就要在家裡種花種草,要不為什麼說我們老人家特別呢。”鄧榕說,“是花草樹木,他都喜歡,不是單喜歡哪一種花,偏愛哪一種樹。”

春暖花開,小平總愛到外面去走走,到玉泉山或到中南海裡面看花,而且一定要找一個花開得比較好的地方,看一看,聞一聞。

花朵,樹木,新生命。子女們都認為,他骨子裡是個真正的“性情中人”。走過了二萬五千裡長征、身經百戰、歷經政治風雲變幻的鄧小平,處理問題冷靜、理智、干脆、果斷的鄧小平,永未丟棄的,是人作為自然之子的本色。

“穩一點!穩一點!”一個“穩”字,讓人想起在大浪排空時,他的毫不動搖,穩若磐石

小平被家人稱作“飯桌上的新聞發布官”:院子裡哪朵花最先開了,草開始長出來了,櫻桃長大了,球賽誰誰贏了……喜歡家庭的溫暖,卻不怎麼愛說話的小平,飯桌上這簡短、平白的發布,是他一天中最多的發言。

鄧小平話雖少,但他喜歡聽別人聊天。在鄧家的飯廳裡,擺著兩張飯桌,因為全家人住在一起,加起來有十幾口人。這是個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可以海闊天空發表議論、聊天的“信息交流中心”。

在這裡,就像所有普通人家一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人物、新聞,吃的、用的,營養、健康,甚至生老病死,各種各樣的話題,在共同吃飯的時刻,分享親情的同時,也彼此傳遞著各樣的社會和生活信息。這時候的鄧小平,用子女們笑他的話說,是“選擇性地耳聾”,他想聽的時候,就聽到了,不想聽,就聽不到。而且,他從不訓斥任何人。在子女的眼裡,他是“溫暖”的、“達觀”的、“包容”的、“積極”的、“有行動力”的、“不說假話”的、“率真”的……父親、老爺子。

“老爺子”對體育的偏愛幾乎貫穿了一生。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他就開始喜歡上了足球。退休以后,看電視的時間多了,他最喜愛看體育節目。小平看足球比賽,始終保持冷靜。有一次,中國隊輸了,鄧小平說了一句話:“踢得沒有章法。”又有一次中國隊贏了,鄧小平又說了一句話:“人家的主力還沒來呢。”家人說,老爺子就是這樣,他說話向來簡潔,但邏輯性很強,重點突出。他一直沒有文字秘書,講話最多也就幾個字或者十幾個字的提綱。

鄧小平在電視機前看小運動員比賽,總是邊看邊打氣兒。小體操隊員完成整套動作后,落地動作不夠穩,鄧小平就急著說:“穩一點!穩一點!”一個“穩”字,讓人想起在大浪排空時,他的毫不動搖,他的穩若磐石。

在米糧庫胡同深處的這座小院裡,一系列關於改革開放的大刀闊斧的決策,都是75歲以后的鄧小平做出來的。他清醒地指出,要冷靜,埋頭實干,做好一件事:改革開放。

1979年,鄧小平在南海邊上畫了一個圈,講述了那個春天的故事。從此,對外開放城市鋪展到了幾乎整個中國沿海地區。1992年,鄧小平再次來到特區。此時,他已退休。“借鑒、吸收世界各國

的一切文明成果,要開放,要大膽,要敢闖”,88歲的鄧小平,依舊像年輕時一樣,膽大,心細,還在為中國的進一步騰飛而奔走疾呼。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依然那樣年輕,充滿銳氣。

孩子,永遠是跳動在小平心中的希望。他的目光,總是透過孩子,看到更遠的未來

鄧小平喜歡年輕人,尤其喜歡孩子。鄧林的兒子是個早產兒,出生時才三斤四兩。鄧楠記得,“那時候,父親每天早晨起來散步的第一件事,就是過去看這個小孫子。”家人說,老爺子喜歡孩子,孩子就像是他的“小玩具”。每次外出活動,隻要看到孩子們,他就會奔過去,高興地俯下身子,摸摸這個的頭,拍拍那個的臉,親吻著他們。

孩子,永遠是跳動在小平心中的希望。他的目光,總是透過孩子,看到更遠的未來。

早在1979年,這位被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稱為“思想最年輕的老人”,就在會見外國客人時大膽提出,“社會主義為什麼不能搞市場經濟?”一語既出,石破天驚。鄧小平以一個卓越的政治家的洞見,帶著對中國富強的殷切期盼,為中國走上發展市場經濟道路清除了最后的障礙。

1992年,鄧小平到深圳仙湖植物園種樹、游覽時,有一個有趣的插曲:當時,小平看見一棵不知名的樹,就好奇地打聽樹名,工作人員告訴他,廣東人都叫它“發財樹”。女兒鄧榕在一邊開玩笑說,“以后我們家也種一棵‘發財樹’吧!”本來很少言語的鄧小平,馬上接過話頭,“讓全國人民都種,讓全國人民都發財。”

這位力主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老人,心願是如此的朴素,就是讓13億中國人生活得更好。這不禁讓人聯想起他到日本訪問時說過的一句話:我想做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作為國家領導人,他將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推到了一個高潮,而作為一名普通公民,他和百姓一樣熱切地希望自己的國家富裕起來。他說過,“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一天天,小平老了,可是他一生熱愛的國家卻一天天年輕了﹔小平雖已故去,但他的精神、他的思想、他神情中溫暖的愛意,依然活潑著,他的生命正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長存!(董宏君)

(摘自《人民日報》)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