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鄧小平的植樹情結

2017年03月10日13:20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87年4月5日上午,鄧小平帶領一家人,來到天壇公園萬壽雙環亭東側,一起揮鍬栽下了這天義務植樹的第一棵檜柏。

首倡全民義務植樹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始於1981年,是鄧小平倡導了這場綠色革命。這年夏天,四川、陝西等地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水災,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這場無情的特大水災引發了鄧小平深切的關注和深刻的思考。

這年9月,他特地找到萬裡,心情沉重、神情嚴肅地說:“最近的洪災涉及林業,涉及木材的過量採伐。看來中國的林業要上去,不採取一些有力措施不行。”

接下來,他便進一步把經深思熟慮的想法和盤托出:“是否可以建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一項議案,規定凡是有勞動能力的中國公民,每人每年都種幾株樹,比如三至五株,包栽包活,多者受獎,無故不履行此項義務者受罰。總之,要有進一步的辦法。”

不久,鄧小平的建議被提到議事日程。10月19日和11月9日,中央書記處連續兩次召開會議,深入討論的結果是,一致同意鄧小平的意見,並由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了決議(草案)。隨后,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將3月12日定為我國的植樹節。

12月13日,在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人大代表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在法律上為每個適齡公民規定了每年植樹三至五株的義務。隨后,國務院制定了實施辦法,規定:“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男11歲至60歲,女11歲至55歲,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均應承擔義務植樹任務。”

第一個植樹節帶頭植樹

鄧小平是義務植樹的倡導者,更是義務植樹的積極實踐者。全國人大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實施的第一年,也就是1982年植樹節前的2月,值解放軍總后勤部召開全軍綠化座談會之際,鄧小平向全軍發出指示:軍隊在植樹造林中,要積極地多做工作,除搞好營區植樹造林外,營區外10公裡范圍內,要與地方共同協商搞好植樹造林。

雖然鄧小平當時已是78歲高齡的老人,遠遠超過了規定的義務植樹年限,但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帶頭積極投身於義務植樹活動中。植樹節的前兩天,鄧小平念念不忘作為一個公民應該履行的植樹造林義務,於繁忙中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植樹節快到了,我們家今年每人至少要栽3棵樹,要包種包活。”

1982年3月12日,春意盎然,風和日麗,北京迷人的西山腳下,來了一批又一批肩扛鐵鍬、手提水桶的義務植樹人員。上午10點左右,鄧小平興致勃勃地帶領家人前去植樹。

鄧小平精神飽滿、滿面紅光,和大家打過招呼后,徑直走到植樹點,舉起鐵鍬便干了起來。他揮動鐵鍬,種下了一棵又一棵樹。當旁邊的人勸他休息一下時,他連連說:“不累,不累。”還一再表示:“我們要完成任務。”

植樹活動結束時,鄧小平圍著新栽的樹苗,囑咐首都綠化委員會的負責同志說:“植樹要選好的品種,要選那些長得快、能成材的。栽下后要有人管理,保証成活。”

為了進一步表達自己對這項工作的關注,號召全國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踴躍投身於全民義務植樹運動,1982年11月,鄧小平為全軍植樹造林總結經驗表彰先進大會題詞:“植樹造林,綠化祖國,造福后代。”11月15日,鄧小平在會見前來北京參加中美能源資源環境會議的美國前駐華大使伍德科克時,也提及了與這次會議主題密切相關的植樹造林問題,他說:“中國最多的資源第一是水力,第二是煤。我們准備堅持植樹造林,堅持20年、50年。這件事情耽誤了,今年才算是認真開始。特別是在我國西北,黃土高原連草都不長,水土流失嚴重。黃河之所以叫黃河,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我們計劃在那個地方先種草后種樹,把黃土高原變成草原和牧區,人們就會富裕起來,生態環境也會發生很好的變化。”12月26日,鄧小平又在審閱林業部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情況報告時批示:“這件事,要堅持20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實。為了保証實效,應有切實可靠的檢查和獎懲制度。”

所到之處不忘植樹

鄧小平盡管工作十分繁忙,但是,每逢植樹季節,即便是外出視察工作,不論走到哪兒,他都牢記植樹一事,抽空盡責去履行植樹的神聖義務。在植樹時節種下幾株樹已成為他雷打不動的固定日程安排。

1984年2月,鄧小平到廈門等經濟特區視察工作。2月10日上午,接見完最后一批客人,原定於臨行前在廈門的山上植樹。偏偏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就淅淅瀝瀝陰雨連綿。

相關領導見狀,建議取消原定的植樹活動。鄧小平卻笑著搖搖頭,說:“下這麼點小雨怕什麼,上山吧。”約摸10點鐘,鄧小平和王震冒著霏霏細雨,來到廈門萬石岩植物公園,走過濕漉漉的泥地,步入植樹區,興致勃勃地拿著鐵鍬干起來,在后山坡上栽下了10多株南國佳木——雲南香樟。植完樹已近中午時分,雨仍然在下,鄧小平拄著鐵鍬站直了身板,望一望灰蒙蒙的天空,看一看身邊剛剛植好的樹苗,高興地說:“這幾棵樹,這一下保活了。”

植完樹,鄧小平雙腳上還沾著泥巴就登上了北去的專列。回到北京以后,適逢植樹節,鄧小平不顧疲倦,同其他中央領導人一道趕往十三陵,參加植樹造林義務勞動。

時隔8年,1992年初,鄧小平再次視察南方。1月22日上午,鄧小平和楊尚昆帶領兩家三代人來到深圳仙湖植物園種樹賞景。在興味很濃地觀賞了多種珍稀植物后,鄧小平和楊尚昆在一片開闊的草地上,種下了一棵常青樹——高山榕。鄧小平和楊尚昆談笑風生地揮鍬培土,鄧小平的家人也興高採烈地拿起鐵鍬,使勁地將土鏟到樹根上。鄧小平叫上小孫子,一起端起一個紅色的小水桶給樹苗澆足了水。楊尚昆同鄧小平一家栽好樹后,又領著自己一家人在不遠處種下另一棵高山榕……

北京的十三陵、天壇公園、龍潭湖、景山公園、亞運村……這些地方都留下了鄧小平植樹的足跡,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留下了他種上的青樹翠柏。

“植樹綠化要世世代代傳下去”

自1981年以來,鄧小平一直堅持不懈地倡導和實踐著義務植樹。1991年3月12日這天,鄧小平為全民義務植樹十周年題詞:“綠化祖國,造福萬代。”鄧小平一再叮囑人們注重搞好綠化工作,把祖國秀麗的山川建設得更加美好。

不但宏觀重視,鄧小平還微觀進行具體指導。有一次,鄧小平見到他的老部下段君毅時說:“有人反映北京到山海關一線可以種桐樹,你們試驗一下。”段君毅立即到北京郊區幾個縣進行實地考察,他看到縣委院裡的桐樹的確長得不錯,隨后又請園林局的工作人員在自己住宅院中試種了十幾棵桐樹,長勢也很好。於是,他進一步請教園林部門的專家,得到了肯定的說法:在北京,隻要擋風的地方,桐樹是能夠長好的。最后,段君毅把情況匯報給鄧小平。鄧小平聽完后,贊同地點點頭說:“因地制宜種些桐樹,有好處。”

1980年7月4日,鄧小平登峨眉山途中,仔細察看了《峨眉山風景區總體規劃圖》,聽取了規劃說明和實施簡況的匯報。當聽到第一期已退耕還林2500多畝時,鄧小平說:“退耕還林好。還林,還什麼樣的林呢?”當地陪同的同志說:“大多用當地的杉、柏、楨楠、女貞、香樟、峨眉含笑等常綠喬木混交成林。”鄧小平接過話茬說:“風景區造林要注意林子色彩的完美。山林就像人的穿著一樣,不僅有衣衫,還要有裙子、鞋子。林子下邊種茶,四季常綠,還有經濟效益。”

1983年8月23日,鄧小平參觀游覽承德避暑山庄時,也不忘綠化植樹工作。鄧小平問:“山庄裡都有哪些樹種?”陪同的同志回答:“山庄裡的樹種很多,比如梨樹峪有梨樹,鬆林峪、鬆雲峽有鬆樹,榛子峪有榛子樹,亭下的山坡上有水杉,等等。”鄧小平聽后說:“很好,水杉很好,這裡可以多種一些。”當地陪同人員介紹說,承德解放后,山庄內僅存130棵古鬆,其余的樹木全部被毀,現有的樹木全為建國后所栽種,僅1948年至1972年,承德人民就在山庄內植樹305萬株。鄧小平聽后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后說:“山庄裡的樹還少,還要多栽樹。”他又對陪同的部隊和地方的負責人說:“軍隊可以幫助搞綠化,劃出區來,由軍隊負責,還可以再動員市民。軍隊搞義務勞動,讓他們不但負責植樹,還要保活,負責到底。”

“一代一代干下去。”鄧小平始終這樣強調,也從自身做起。1987年4月5日上午,鄧小平帶領一家人,來到天壇公園萬壽雙環亭東側,一起揮鍬栽下了這天義務植樹的第一棵檜柏。勞動中,他手指著身旁的外孫女羊羊,詼諧地笑著對在場的同志說:“今天我帶的這個人,已經跟我種了6年樹了。今天我又增加了一個‘部隊’,羊羊的小弟弟。”隨后,他又鄭重強調說:“植樹綠化要世世代代傳下去。”(史全偉)

(摘自《傳承》)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