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今天我們向您訴說——寫在鄧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之際

2017年02月20日10:04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廣安進入動車時代。

現代物流通江達海。

一二產業融合發展。

韓資企業落戶我市。

汽摩產業提擋升級。

美麗的廣安主城區。。

敬愛的小平同志離開我們已整整20個年頭。

20年前的今天,哀樂低回,山河悲慟。

20年后的今天,萬木勃發,山川如畫。

20年來,在對改革開放政策的致敬與堅持中,在對“南方談話”精神的實踐與思考裡,小平家鄉廣安,正書寫著壯美的詩篇,將小平同志勾畫的藍圖,一幅幅變成現實﹔沿著小平開創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越走越寬闊。

小平回眸當笑慰。在他離開我們20年后的這個春天,家鄉人民把深深的懷念化為驕人的成績:廣安已邁進全省“千億俱樂部”,步入歷史最好發展時期,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機遇更加凸顯,發展空間更加廣闊。

在全國人民深情緬懷偉人的這個春天,家鄉人民在感恩中再次凝聚起奮進的力量: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向全面小康、經濟強市跨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續寫更加精彩的“春天的故事”。

與改革開放同行,廣安20多年如一日,飲水思源、砥礪奮進,在鄧小平理論的光輝指引下,以改革創新精神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奏響了跨越發展最強音

在小平家鄉協興鎮牌坊村,每天都在播放著旋律動人的歌曲《春天的故事》。

駐足聆聽,思緒總會回到25年前的那個春天,88歲高齡的小平同志懷揣滿腔憂國憂民之情,踏上注定將載入史冊的“南方談話”之路,奠定了中華民族再次崛起的堅定基石。

斯人已逝,言猶在耳。“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隻能是死路一條。”小平同志用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康庄大道,換來祖國姹紫嫣紅的春天。

鄧小平理論,播下春風萬裡,使神州大地春潮涌動,焐熱了小平家鄉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與改革開放同行,“南方談話”的第二年,廣安建立地區,隨后撤地設市,以嶄新姿態走上發展新舞台。

15歲離開家鄉,踏上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革命征程﹔93歲魂歸大海,走完了人生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再沒踏過魂牽夢縈的故土,卻時刻情系家鄉發展的小平,留下了“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的諄諄囑托。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鄧小平理論,是偉人留下的一筆寶貴遺產。其光輝照耀華夏,彰顯出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廣安快速發展得益於小平同志,我們飲水思源、深深感恩。在小平同志逝世后的20年裡,每逢小平同志的誕辰或逝世紀念日,緬懷偉人功勛、追思偉人風范的紀念活動,廣安從未間斷。

一次深情的紀念,就是一次鄭重的行動宣言——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家鄉人民牢記囑托,繼承遺志,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用家鄉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告慰偉人。

廣安地處西部內陸,基礎差、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是最大的市情,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特征尤為明顯是最大的實際,發展不足、發展不充分、發展水平不高是最大的問題。

“發展才是硬道理。”小平這句朴素而深刻的話語,在廣安市成立之初就成為發展道路的指引。歷屆黨委政府始終突出加快發展這一主題,始終保持著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定力。

站在此刻回望,20多年來,廣安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

1993年,廣安設立地區,確立了“發展至上、艱苦創業”的思路,經濟步入快速發展期,年均增速達到11.6%,比建區前提速3.7個百分點。

1998年,廣安撤區建市之后,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和所有制結構多元化之路,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2004年,抓住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機遇,GDP年均增長高達13.7%,工業、交通、城建飛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3年以來,“感恩小平·我為小平家鄉發展作貢獻”主題活動轟轟烈烈展開﹔2015年,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雙雙破千億,努力走在全省改革開放前列。

遵循發展規律,扭住發展主題,突出發展重點,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難題一一破解。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幾十年如一日、一屆接一屆的黨委政府,牢記

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教誨,“抓發展”的舉措形成疊加效應,推動廣安經濟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以改革添動力、以開放增活力。剛剛過去的五年,廣安大地奏響了跨越發展最強音:

——戰略位勢顯著提升。2013年被國家確立為“川渝合作示范區”,被賦予“為西部地區開展區域合作提供經驗和示范”的重大使命。2014年被國家確立為四川省唯一的“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承擔起“為成渝經濟區、西部地區乃至全國承接產業轉移提供典型示范”重大職能。

——發展速度不斷刷新。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7.7%,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4.1%,地方公共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支出年均分別增長19.4%、15.7%,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4%、12.7%,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五年快於全省全國。

——改革創新步履堅實。中小城市綜合改革等13項任務納入國家改革試點,先行先試的腳步鏗鏘﹔以創新驅動發展,高端人才、高新技術、新興產業項目加快向廣安聚集﹔改革創新發揮巨大效應,廣安成為投資“窪地”。

廣安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發生的顯著變化,正是得益於鄧小平理論的光輝指引,得益於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狠抓發展的偉大實踐。

站在跨越發展新起點,廣安搶佔先機、爭抓主動,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奮力向全面小康、經濟強市跨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續寫更加精彩的“春天的故事”

今年春早。廣安街頭,玉蘭含苞待放、俏迎春風。2017年的春風拂來,廣安又一次站在發展跨越的新起點。日漸崛起的廣安,面對的是更高起點上的艱難攀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節點,廣安人民更深刻地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

春早人更勤。伴隨著新年鐘聲敲響,市“兩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緊鑼密鼓召開。全市新一年發展目標由此明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

環視全省,廣安目標定得不低,超過省定目標0.5個百分點。不僅如此,廣安更自我加壓,設立了“跳起摸高”的目標:力爭GDP增長10%左右。市委書記侯曉春的話語擲地有聲: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辦法,推進改革、加速發展。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履新之年,廣安向世人宣示:激情與夢想長存,決心和勇氣同在。

“跳起摸高”並非好高騖遠,而是因為肩頭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今后五年,是我市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市的攻堅階段。這五年,我們面臨的最大矛盾是發展不足,最大難題是轉型跨越,最大機遇是創新改革,最大責任是富民強市。

綜觀國內外形勢,宏觀環境日益復雜,轉型壓力日益增大,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社會訴求日益多元,不可預見性制約不斷增多。然而,發展機遇大於困難挑戰:邁進全省“千億俱樂部”,迎來歷史最好發展時期,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空間更加廣闊。審視發展現狀,廣安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這個重要判斷,奠定了廣安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戰略格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深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確保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由經濟總量全省排名靠后向全省第一方陣經濟強市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

這個重要判斷,決定了我們創造更加幸福美好未來的發展路徑:牢牢把握歷史性發展機遇,有效應對面臨的嚴峻挑戰,更加注重優化經濟結構,更加注重增強發展動力,更加注重補齊“短板”,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更加注重化解社會矛盾,科學制定發展路徑,不斷拓展發展的新境界。

“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小平同志這段朴實的話語,激勵著家鄉的干部群眾擼起袖子使勁干、俯下身子加油干,闖出一條發展新路!

2月3日,春節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廣安還沉浸在濃濃的年味裡。市領導已率先垂范——市委書記侯曉春主持召開專題會議,為廣安(深圳)產業園建成千億級園區,出謀劃策,鋪平道路﹔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增斌出現在各重點項目建設現場,打響“項目年”“當頭炮”。

市級領導帶頭干,黨員干部示范干,廣大群眾跟著干。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提振起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精氣神。廣安跨越發展的步伐,這樣堅實、這樣有力。

跨越發展的信心無可動搖、步伐無可阻擋,還因為,“鄧小平故裡”作為廣安的立市之魂,為廣安實現大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中省部門在產業布局、項目布點、政策出台等方面給予廣安巨大支持,社會各界人士給予廣安無私幫助。

比亞迪“雲軌”項目,是廣安人民收到的第一份新年禮物。

1月12日,比亞迪“落子”廣安,啟動建設四川首條跨座式單軌技術示范線。同時在我市設立“雲軌”生產基地,在四川推廣“雲軌”技術。全部達產后,可實現100億元以上年產值,滿足全省的需求。

將“雲軌”基地落戶廣安,支持小平家鄉發展,是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感恩小平的實際行動。王傳福對小平深懷感恩,他說:“沒有小平同志,就沒有今天的深圳﹔沒有深圳,就沒有今日的比亞迪。”

朴實的話語道出億萬中國人民的共同心聲:沒有鄧小平,改革不會如一夜春風襲來,讓中國大地生機勃勃。受益於改革開放的人們,無不對鄧小平充滿感恩。2013年以來,追思小平的中華兒女,把感恩之情傾注廣安,化為支持小平家鄉發展的實際行動,凝聚成建設偉人故裡的強大動力。

川渝合作示范區、國家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國家戰略持續發揮效應,廣安與重慶、深圳、天津、中關村等重點區域深度合作,正成為四川對外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不斷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活力。廣安從不沿邊不靠海的秦巴山區,知名度越來越高,影響力越來越大,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科學發展,向全面小康、經濟強市跨越!在新一輪發展中,廣安搶佔先機、爭抓主動,努力把困難和挑戰化為動力,把機遇和潛力變為現實,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續寫更加精彩的“春天的故事”。

在發展中走向富裕的家鄉人民,把對小平同志的崇敬愛戴之情轉化為追趕跨越的強大力量,鍥而不舍、義無反顧,推動廣安朝著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大年初二,年近六十的沈碧君從浙江前往鄧小平故裡景區,替年邁的父親向他一生中最感激的人,獻上一束包含感恩和思念的鮮花。

對小平的記憶,不因斯人已去而消失,不因世事更迭而忘卻。它與時代同行,歷久彌新﹔對小平的懷念,不因光陰流轉而淡漠,不因距離遙遠而模糊,它會穿越時空,綿長醇厚。

小平始終在人民心間,是因為他始終在人民中間。“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愛祖國、愛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愛。正是這樣的大愛,激勵著小平同志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堅強的意志,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改革開放之路。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熱愛人民,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托,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堅守的力量源泉”。

一切改革發展的最終目的,是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鄧小平深刻指出:“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市委市政府決策層態度明晰:對小平同志最好的紀念,便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讓老百姓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善於圓夢,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第一目標,更是市委市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市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既滿足全市大多數群眾的民生需求,又解決極少數貧困群眾的脫貧問題,一步步朝著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老百姓的中國夢裡,首要的是“安居夢”。“住進新房子,心裡特別踏實,再也不擔心房屋漏雨和垮塌了。”搬進亮堂的新房裡,廣安區消河鄉共和村61歲的村民葉文芝很滿足。曾經的老宅破爛不堪,2016年,消河鄉財政出資1.6萬元,為葉文芝建起一套磚瓦房。葉文芝逢人便說黨和國家政策好。

既要“居者有其屋”,更要“居者美其屋”!事實上,2013年,一場“住宅革命”就已在廣安展開。在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在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發展壯大的北新建材,率先進駐廣安,致力於將廣安打造成輻射西南、引領西部的全國新型房屋建設示范市和新型住宅產業化生產基地。此外,2016年,我市與卓達集團成功攜手,建設“卓達新型建材及裝配式集成建筑產業園”暨“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項目,開啟我市綠色、節能、新型環保模塊化建筑新時代。

在老百姓的中國夢中,不但要住好房子,還要過好日子。這個春節,廣安區蘇溪鄉白沙村村民劉宇過了一個好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去年,劉宇種蔬菜、養豬、養雞收入3萬元,成功脫貧。越來越多的貧困戶,摘掉了窮帽,過上好生活。廣安區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和前鋒區、華蓥市一道,在全省率先摘了帽。剛剛過去的五年,全市累計減少貧困人口20.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8.9%下降到3.27%。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人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廣安蹄疾步穩。

緊緊扭住脫貧攻堅和民生改善重點,加快補齊全面小康短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以過去五年為例: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年均分別增長10.7%、12.2%,城鄉收入比由2.6:1縮小為2.2:1。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2.3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控制在4%以內。與此同時,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文化事業等方面工作取得長足進步。

在深化改革的大時代裡,人民共享著改革發展的成果。盡管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我市民生保障力度不減反增。“十二五”期間,我市累計投入591億元,比“十一五”增長2.9倍。2016年,我市穩步增加民生投入,確保市級財政不低於65%、新增財力80%以上投向民生領域。“全國優秀民生改善典范城市”殊榮正是我市還富於民的最好佐証。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如同對小平的無限緬懷與感恩之情,歷久彌新,更臻醇厚。

鄰水縣甘壩鄉亂石村。95歲的老人吳碧珍,每天早晚義務把村口長長的通村公路打掃得干干淨淨。原本一貧如洗的村子在20多年時間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子越過越好的老人怎麼也坐不住了,堅持“做點小事,報答小平,報答黨和國家的恩情”。

感恩小平,為家鄉發展作貢獻!這是470萬廣安人民共同的心聲。在發展中走向富裕的家鄉人民,把對小平同志的崇敬愛戴之情轉化為追趕跨越的強大力量,推動廣安發展再起航。

盡管任重道遠,但“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廣安人民鍥而不舍地堅持、義無反顧地向前。我們腳下的每一步,都是通往勝利的新裡程。(鄰水記者站 曾濤 華蓥記者站 游青 實習生 馬月 本報記者 李倩/文 張啟富/圖)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