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為科技發展打開引進開放的大門

2017年02月16日09:38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2004年8月12日,中國科學院召開“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座談會上,一批曾經在小平同志直接領導下參與科技決策的老科學家,深情回顧了鄧小平對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親切關懷,披露了改革開放之初有關小平同志在科技決策中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

力排眾議,為中國高能加速器建設開路

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小平同志再次復出,其時國家百廢待興,科技界同樣存在巨大困難,包括高能物理等基礎科學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很大。鄧小平針對“文革”中否定基礎科學的“左”的思潮,強調基礎科學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反復向有關領導同志講: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是要看得遠一點。幾經周折的我國高能加速器建設工程再度被提上議事日程。由於該工程耗資較大,科技界和當時的中央政治局內部都有不少反對意見,認為花錢多,有何用處?1980年下半年,在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的背景下,有關部門決定將剛剛准備動工建造的400億電子伏特質子加速器工程下馬。關鍵時刻,鄧小平力排眾議,指示當時主管科技工作的方毅廣泛征求科學家的意見,最后形成了在北京建造2×22億電子伏特的正負電子對撞機新方案。1981年12月22日,中國科學院向黨中央、國務院正式上報了該方案,小平同志當日就作出批示,一錘定音:“這項工程進行到這個程度,不宜中斷,他們所提方針,比較切實可行,我贊成加以批准,不再猶豫。”12月25日,他再次指示:“按五年為期,經費要放寬一些,不要再猶豫不決了,這個益處是很大的。”鄧小平認為該工程有兩大意義:一是有利於尋找與國際合作的切入點,二是借此訓練中國的科學家隊伍。為此,鄧小平採取非常措施:親自指定林宗棠等4人專門負責。

在小平同志的直接關懷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終於動工興建。1984年10月7日,鄧小平親自到高能物理所視察,興致勃勃地揮鍬鏟土為對撞機工程奠基,他堅定地對大家說:“我相信,這件事不會錯。”經過4年奮戰,1988年10月16日凌晨,對撞機首次實現了正負電子對撞。一周后,鄧小平即趕往視察,並即席發表了“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講話。實踐証明,建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是極富遠見的正確決策,它不僅為我國高能物理學家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也使我國能夠躋身擁有高能加速器並進行粒子物理研究的國家行列,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

“建議同意報告,不必談了”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是我國對地觀測遙感衛星綜合性數據接收、存檔、處理、分發的機構,是支撐我國遙感應用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平台。地面站的籌建,也是在鄧小平的直接支持下得以實現的。

1978年7月上旬,鄧小平在聽取方毅副總理與美國科技代表團會談情況的匯報后,對中國科學院引進地面站的問題作了明確指示:地面站設備可以買。11月中旬,有關領導向中央轉呈了從美國引進地球資源衛星地面站事宜的報告,鄧小平在報告上批示:“建議同意報告,不必談了。”1979年1月,鄧小平訪美期間,中美雙方就“空間技術合作諒解”進行換文確認。在地面站籌建的7年間,鄧小平一直關注這一工程的進展。1986年12月地面站建成並正式運行,小平同志聞訊,欣然為地面站題寫了站名——“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

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建站以來,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從建站之初隻能接收一顆衛星發展到目前實現了一站多星,並逐步建成全天候、全天時、准實時、多種分辨率、尤其是高中分辨率的衛星對地觀測數據中心。遙感衛星應用在國民經濟眾多領域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把世界先進的東西作為我們的起點”

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談到高能加速器的建設時,就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搞科學技術對外開放和引進的戰略思想。他說:造加速器可以請外國科學家幫我們搞一下,這樣快一些,也省一些。有些部件可以進口,這是一個比較快的辦法。“我們就是要把世界先進的研究成果拿過來。把世界先進的東西作為我們的起點,這就要引進技術……”

1979年初,小平同志訪美時,由他親自決策,方毅以我國國家科委主任身份與當時美國能源部部長施萊辛格簽署了中美兩國在高能物理研究領域合作的執行議定書。這是中美兩國第一個科技合作項目的協議,揭開了兩國在這個領域合作的序幕,也打開了兩國科技合作的大門。1979年夏,按此協議成立的中美高能物理聯合委員會在北京舉行第一次會議,經過艱苦談判,終於就知識產權等問題達成了協議。簽字后,鄧小平親切會見了雙方代表。鄧小平還批准了在美設立高能物理引進工作的辦事處,這在當時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是小平同志親自為我國科技發展打開了“引進”“開放”的大門。

“這是個新事物,辦起來再說”

1981年5月13日,小平同志出席了中國科學院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就在這次大會上,89位中科院院士乘改革開放之春風,致函黨中央、國務院,建議為加強我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有必要設立面向全國的自然科學基金。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國家正在緊縮編制,精簡機構,對成立一個新的機構,慎之又慎。在這個關鍵時刻,又是鄧小平果斷作出決策,支持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1985年7月16日,鄧小平在會見李政道教授時明確指出:“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大家都會贊成,不會反對。應該這樣辦。這是個新事物,辦起來再說,取得經驗。”短短的話語,凝聚著小平同志對科學基金事業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

1986年2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實踐証明,小平同志支持成立科學基金會,是推動我國科學發展的一項重大決策。到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運用國家投入的約130億元資金,資助了約7萬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穩定、支持了一支在科學前沿領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基礎研究隊伍。正是鄧小平作出的這一正確決策,為我國科技事業注入了強大的發展動力。(林雙川)

(摘自《半月談》)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