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檔案館館藏的一組檔案資料,揭開了鄧小平到蘇州考察的往事。其中一張是1983年2月9日,鄧小平在虎丘塔前的留影。
那天,蘇州天氣晴好,工作人員建議已忙碌3天的鄧小平放鬆一下,去蘇州虎丘走一走。恰逢農歷春節前夕,園林裡游人如織。鄧小平事先一再囑咐,園林要像往常一樣開放,不要封園。在游覽過程中,他對當地同志說,蘇州園林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一定要好好加以保護。在虎丘致爽閣前,一對年輕夫婦抱著孩子正在游玩。鄧小平走上前去,同他們攀談。年輕夫婦認出了鄧小平,驚喜得不知如何是好。鄧小平問他們生活過得怎麼樣,小夫妻倆搶著回答:“在您老人家領導下,我們的生活過得很好,越來越好!”鄧小平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行人走至虎丘塔前,陪同人員向鄧小平介紹,該塔始建於五代后周末期(959年),落成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早建200多年。塔為仿樓閣式磚木結構,7層,高47米。由於塔基土厚薄不均、塔墩基礎設計構造不
完善等原因,從明代起,虎丘塔就開始向西北傾斜。1956年,蘇州市政府邀請古建筑專家採用鐵箍灌漿辦法,加固修整,終於保住了這座古塔。鄧小平對虎丘塔千年不倒這一奇觀贊不絕口,工作人員建議他在塔前拍照留念,他爽快地答應了。這一天,鄧小平穿幽徑,步曲橋,拾石級,攀樓閣,步履穩健,游興甚濃。
在蘇州調研的這幾天,鄧小平收獲頗多。4個多月前召開的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力爭到2000年實現全國工農業年總產值在1980年的基礎上翻兩番。這一目標能否如期實現,經濟發達地區究竟有沒有可能在本世紀末實現“翻兩番”,這是鄧小平極為關心的問題。2月7日下午,同中共江蘇省委負責人和蘇州地委負責人座談時,鄧小平問:到2000年,江蘇能不能實現翻兩番?蘇州有沒有信心,有沒有可能?人均收入800美元,達到這樣的水平,社會上是一個什麼面貌?發展前景是什麼樣子?在聽了江蘇經濟發展帶來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巨大變化后,鄧小平又問:蘇州農村的發展採取的是什麼方
法?走的是什麼路子?在聽到蘇州社隊企業憑借靈活的經營機制得到成長和發展時,他說:看來,市場經濟很重要。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蘇州農村經濟出現新的飛躍,主要靠兩條:一是重視知識,重視知識分子的作用,依靠技術進步﹔二是發展集體所有制,在農村大力發展社隊工業。社隊工業的生產和經營機制引起了鄧小平濃厚的興趣。蘇州農村發展社隊工業的一套辦法及取得的成績,是鄧小平此行獲得的一個重要信息。
1984年3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農牧漁業部《關於開創社隊企業新局面的報告》並發出通知,同意報告提出的將社隊企業名稱改為鄉鎮企業的建議,並提出了發展鄉鎮企業的若干政策,以促進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為全國范圍社隊工業(即鄉鎮企業)的崛起鋪平了道路。(李志娟)
(摘自《中國檔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