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紀念鄧小平逝世二十周年

“不走回頭路”

——中山:在小平“南巡講話”精神指引下開創全國多個“第一”

2017年01月23日09:57    來源:廣安市人民政府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原中山溫泉賓館服務員譚惠洪(右)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30年前,小平同志到中山視察,不僅留下了一句“不走回頭路”的鏗鏘話語,更寫下了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濃墨重彩的篇章。

  2014年5月5日,本報特派採訪組來到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的廣東省中山市。這是一座以偉人孫中山命名,並在改革開放中率先崛起的現代化城市。

  在廣東省,中山市的發展堪稱奇跡。僅30多年,便以佔廣東1%的土地面積、不到3%的人口,連續多年創造了位居全省前列的經濟總量,成為“珠三角”西岸的重要中心城市。

  “中山過去30多年來的成績是小平‘不走回頭路’的具體實踐,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中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鄧文華坦言,中山人民不負小平同志“不走回頭路”的囑托,在改革開放中敢想敢闖,曾經開創多個全國“第一”,獲得“廣東四小虎”的美譽。

  小平登山發出改革最強音:

  “不走回頭路”

  1984年1月28日,小平第一次南巡到中山視察期間,攀登了羅三妹山。快要下山時,由於前方山路難行,工作人員建議從原路返回,小平堅定地說:“我不走回頭路!”

  從此,“不走回頭路”就成為小平對改革開放所發出的時代最強音,激勵著全國人民堅定不移地沿著改革開放的道路,勇往直前。

  2014年5月5日上午10時,採訪組驅車來到中山市三鄉鎮羅三妹山公園,追尋小平當年“不走回頭路”的足跡。

  “小平當年來登山時,上山的路還不太好走,石梯也沒有現在的寬,但他老人家的精神很好,沒帶拐杖,也不用人攙扶,從東南面上山,再由西南面下山,共待了1小時15分鐘。”在羅三妹山公園入口,中山市三鄉鎮宣傳辦公室主任高兆輝介紹說。

  羅三妹山是中山五桂山脈的一座小山,因傳說當地出過一位同名孝女而得名。2011年,中山市以“不走回頭路”為主題,興建了羅三妹山公園。公園以當年小平同志登山的路徑為主線,依據山勢布置了小平同志經典語錄碑刻,新建了“摸著石頭過河”景觀橋、豐碑廊、仙池等多個景點。

  進入公園,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沿途廣播裡不斷傳出小平南巡的重要講話。小平濃重而清晰的四川話,讓我們倍感親切。

  沿當年小平登山的路徑拾級而上,石階兩旁豎立著18塊石刻,上面篆刻著小平的經典語錄,如“發展才是硬道理”、“讓一些人先富起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遒勁有力的大字,清晰地記錄了改革開放的歷程。

  登上山頂,小平銅像迎面而立:小平身著中山裝,腳踏輕便皮鞋,雙手叉腰眺望遠方,神情睿智而慈祥。“當年小平在這裡駐足眺望了三鄉鎮。”高兆輝說,這尊銅像是參照當年小平登山的樣子塑造的,高2.8米,重3噸。

  放眼山下,三鄉鎮一覽無余,場鎮馬路寬闊,高樓林立,村庄環境整潔,魚塘碧波蕩漾。

  “今年1月27日至28日,為紀念小平同志‘不走回頭路’發表30周年,中山社會各界以重走小平路、重憶小平事等形式,紀念了這位世紀偉人。”中山日報總編輯助理、新聞總監程明盛說,30年后重溫偉人歷史故事,不僅是對小平同志為中國改革開放建立卓越功勛的緬懷,更是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再出發。

  “小平勉勵我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參與接待小平,讓我永遠難以忘懷。”5月5日中午,記者在中山市三鄉鎮文昌東路“綠榕居酒樓”,採訪了原中山溫泉賓館服務員譚惠洪。

  1984年1月26日下午,小平在結束對珠海的視察后,乘車到達中山市三鄉鎮,並下榻中山溫泉賓館。小平入住溫泉賓館那幾天,譚惠洪是服務人員之一,那年她18歲。

  譚惠洪介紹說,早在小平到中山前的20多天,她就接到了接待任務。當時,為確保接待工作萬無一失,賓館負責人選定了包括她在內的7名一級服務員參與接待,還進行了嚴格培訓。

  “小平在中山溫泉賓館住了三天兩夜,小平非常慈祥,沒有想象中那麼嚴肅。我們在接待他的時候,感覺十分親切。”譚惠洪說,小平平易近人,隨和可敬,對飲食的要求比較簡單,在賓館准備的菜肴中,專挑普通的菜品吃。這也緩解了服務人員緊張的情緒,大家圓滿地完成了各項服務工作。

  “我在小平離開賓館的前一天,得知可以受到小平的接見,當晚我竟高興得失了眠,第二天早早就起床換好衣服,到賓館排隊等候。不到8點半,小平就與工作人員合影留念,與每個人都握手道別,勉勵我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譚惠洪說,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

  從那以后,譚惠洪謹遵小平的教誨,樂於奉獻,熱心幫助同事,提供服務知識培訓,她由衷地熱愛上了這個職業。2002年,她創辦了自己的“綠榕居酒樓”。多年來,譚惠洪一直秉承誠信經營的服務理念,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可口的菜品和優質的服務,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推進產業騰籠換鳥

  實現鳳凰涅槃

  5月5日傍晚,本報特派採訪組驅車趕往“中國燈飾之都”——中山市古鎮鎮。沿古鎮鎮新興大道“燈飾一條街”前行,蜿蜒十裡,燈飾商鋪林立,這裡聚集了經營各種各類燈具的商戶1300余家,形成了聞名世界的區域性特色經濟和最具燈飾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自改革開放以來,古鎮鎮按照“工業立鎮,工農商並舉”的發展思路,逐步從單一的農業經濟鎮發展成為區域特色經濟明顯,以燈飾、花卉苗木兩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城鎮。目前,該鎮登記注冊的燈飾廠企已達4千多家,從業人員6萬余人。其產品暢銷全國,佔同行業市場份額約60%,還大量出口到港澳台地區、東南亞、日本、美國及歐洲等99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四大燈飾專業生產基地和銷售市場之一,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中山市是珠三角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城市和現代服務業基地,是國家特色產業集群創新基地和廣東省產業集群升級創新試點城市。”鄧文華介紹說,中山市一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區,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山就開創了多個全國第一。例如1979年,中山縣小欖公社誕生了全國第一個勤勞致富的萬元戶、全國第一家外商投資企業﹔1983年,建成全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大型游樂園——長江樂園﹔1984年,建成全國第一家高爾夫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球場。

  近年來,中山全面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大力推進經濟強市、和諧中山等建設,以改革促發展、謀善治、惠民生,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建設,加快建設幸福和美家園,先后獲得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榮譽稱號。2013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638.9億元,公共財政收入達225.3億元,增長11.6%。

  “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精神的指引下,中山將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利用自身特點和優勢,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全過程,力爭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走在前列。”鄧文華說,目前,中山市正著力整合孫中山故裡和東部沿海區域資源建設“翠亨新區”,打造海內外華人共有精神家園探索區、珠三角轉型升級重要引領區、嶺南理想城市先行區和科學用海試驗區。如今,中山翠亨新區起步建設開局良好,一批基礎性、先導性項目相繼開工,新區已上升為廣東省轉型升級和區域合作重大戰略平台。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