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紀念鄧小平逝世二十周年

轉折之城的小平記憶

2017年01月23日09:29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1935年1月,小平同志參加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2月,他隨部隊二進遵義,開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動。解放后,小平同志兩次蒞臨遵義視察,給遵義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到遵義,只是小平同志大海般豐富的人生經歷中的涓涓一滴,但卻能折射出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思想光芒--

遵義,因我黨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會議在這裡召開,而成為聞名中外的紅色之城、轉折之城。小平同志一生曾多次來到遵義,給遵義人民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記憶。

為了追尋小平同志在遵義的足跡,我們在遵義會議紀念館找到了現年76歲的遵義紀念館原館長、研究員費侃如老先生。“他曾四次到過遵義,第一次是參加遵義會議,第二次是紅軍二佔遵義的時候……”說起小平與遵義的故事,老人如數家珍。

記憶之一:

指認遵義會議的會議室,關心紀念館建設

站在遵義會議會址樓前,費老從小平同志第三次來到遵義,開啟了我們的訪談。

“1958年11月的一天,小平同志午飯后稍事休息,就來到了遵義會議舊址。”費老邊講邊領著我們來到二樓當年的會議室,“當小平同志看見會議室還是以前的樣子,對陪同的同志說:‘會議就是在這裡開的。’他還指著靠裡的一角說:‘我就坐在那裡。’”

而鄧小平來遵義會議舊址之前,時遵義地委雖然在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的幫助下,從一份歷史文件中弄清楚了遵義會議召開的地方,但卻不敢肯定會議室具體是哪一間屋子。費侃如說,直到鄧小平指認后,遵義會議的會議室才定了下來。1959年10月1日,經上級有關部門批准,遵義會議會址正式對外開放。

看見會議室裡的陳設,我們仿佛看見了當年遵義會議召開時的情景,而在靠裡的一角,一位小個子正專心致志地記著會議的內容……

走下二樓,我們沿著彎彎曲曲的過廊,從紀念館的后門出來,來到紅軍總政治部舊址,費老指著門楣上的牌匾說:“‘紅軍總政治部舊址’這幾個字就是小平同志親自題寫的。”他接著說,這裡原來是天主堂,“解放后,人們一度還以為遵義會議就在這兒召開的,小平同志來到這裡后,大家才知道這兒是紅軍總政治部的舊址。”

費老介紹,當時的遵義地委書記陪同了小平同志,他們從楊柳街步行到絲織社門口時,地委書記便向小平同志匯報,遵義准備將這一片搞成紀念區,把天主堂、公園、文化小學、遵義四中連起來,與遵義會址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紀念區。小平同志很贊同,當即說:“這裡是應該建個紀念區。”

而在1965年11月,小平同志再次來到遵義,在參觀遵義會議會址時,他作出重要指示:“要把遵義會議會址的維修搞好,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都知道這個地方是偉大的轉折點,會議確定了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

記憶之二:

深入城鄉走訪,指引遵義發展方向

在遵義城區中心地帶,有一條窄窄的長約100米的巷子街,街道雖窄,但裡面的小吃挺有名氣,其中最出名的要數德珍豆花面。

面館的名氣來源於主人與小平同志的一“面”之緣。面館主人杜德珍回憶,1958年,年方13歲的她在遵義合作豆花面館當服務員。大約是十一月的一天,她做夢就沒想到,時為中央領導的鄧小平竟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面館吃豆花面,小平同志連聲夸贊豆花面“好吃、好吃”,一口氣吃了兩碗。同時,小平同志還仔細詢問了豆花面館的情況:有多少服務員,每天接待多少顧客,等等。臨走時,小平特別對陪同的地方領導說:“你們要把豆花面、羊肉粉、雞蛋糕搞起來,作為地方名小吃,作為你們的特色。”

費侃如老先生則介紹,鄧小平離開遵義后,全地區各個縣的飲食服務行業都到遵義來參觀學習,從此,遵義的豆花面、羊肉粉、雞蛋糕名聲大作,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小吃。

“第三次來遵義時,小平同志還特別關心農業和工業。”費老說,在此期間,小平同志聆聽了遵義地區部分縣的農業工作匯報。在得知綏陽縣出產苧麻時,小平同志立即詢問苧麻的畝產量和市場價格,得知種一畝苧麻當種十畝糧食時,他說道:“這很有搞頭,你們要多種點,成為麻縣。”接著,他又對眾多與會干部說:“你們山區資源多,要多生產有市場的經濟作物,多搞有交換價值的產品,應該按資源特點,搞一些鋁縣、銅縣、杉縣、麻縣、茶葉縣、蠶絲縣、烤煙縣等。”后來,小平一行還去了遵義龍坑大風暴人民公社、遵義錳礦廠等地深入走訪。

記憶之三:

關心百姓疾苦,恩人故事傳遍遵義城

對於遵義市自來水公司退休職工劉碧珍來說,小平同志可謂是她全家的恩人,其背后的故事,遵義城內幾乎是人人皆知。

費侃如老先生講述,事情發生在小平同志第三次來遵義期間,一天,小平同志在去毛澤東同志舊居參觀途中的一家羊肉粉館吃米粉,與粉館相鄰的劉碧珍得知是中央領導來了,便抱著隻有幾個月的小兒子推開阻攔的人群,“扑通”一聲跪在小平同志面前,稱要給領導反映問題。小平同志把她扶起來,親切地問道:“你多大了,找我有什麼事?”劉碧珍說:“26歲,找你解決工作養活兒女。”

在對話中,小平同志得知,劉碧珍的丈夫被勞動改造后,一人帶著3個兒女,大的才5歲多,小的隻有幾個月,生活實在難以維持下去。為了能夠生活,劉碧珍也找過一些部門,但因丈夫是勞改犯,便沒有得到任何解決。清楚情況后,小平同志眼眶略微有些濕潤,他當即對隨行的同志說:“她(劉碧珍)愛人犯法,但她沒有罪,子女更沒有罪,應該給她安排工作。”

就這樣,劉碧珍被安排在公共汽車公司工作,1962年又被調整到自來水公司工作。在小平同志的關心下,母子四人的生活從此有了著落。

1997年2月,當得知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后,劉碧珍竟不住失聲痛哭,並在家裡搭設靈堂,接連幾天,她和家人都要在小平同志的靈前拜祭,以此方式表達對恩人的沉痛懷念。

採訪后記:追求小平同志的足跡,我們走在遵義城內,處處感受到小平同志對這片紅色熱土傾注的感情,也深刻感受到革命老區人民對小平同志的無比懷念。費侃如老先生告訴我們,在小平同志逝世10周年之際,遵義市修復了遵義會議期間鄧小平住址,內設鄧小平居室、鄧小平陳列館等。而今,每天來鄧小平住址參觀的游客不斷。費侃如說:“和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一樣,十一屆三中全會則確立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這兩次會議,都是在歷史的關鍵時刻,挽救了黨和國家、民族的命運,是偉大的歷史轉折點。又特別是自十一屆三中全會推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國家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而今的中國,綜合國力躍居世界前列,民族自豪感空前增強,人民過著幸福、富裕、安康的日子--我們應該牢記小平,懷念小平,永遠感恩小平。” (廣安日報特派採訪組)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