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中國百廢待興,在這個歷史的緊要關頭,鄧小平同志以巨大的政治勇氣,一舉打破僵化的思維模式,帶領中國邁入改革開放的新紀元。作為一名“60后”,我親身經歷和見証了一幕幕革命性的巨變,與多數同齡人一樣,是恢復高考的直接受益者,對鄧小平有著無盡的感激,特別是反復學習他的講話、文章和傳記,每一次都能從中汲取置於今日仍不過時的思想精髓,每一次都能從中發現穿越歷史霧靄依然催人奮進的偉大力量。
在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之際,《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一書出版,同名電視劇也在央視播出,我同步看了書和電視劇,仿佛回到了那個風起雲涌的年代,重新認識了這位扭轉乾坤的巨人。最近,適逢改革大考,千頭萬緒之中,我再次重溫這部作品,更加體會到鄧小平同志“化腐朽為神奇、化千年為一瞬、化天地為一心、化干戈為玉帛”的崇高與偉大。感到鄧小平同志具有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的忠誠,具有高瞻遠矚、舉重若輕的智慧,具有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作風,具有柔中寓剛、運籌帷幄的韜略,具有波瀾不驚、勇於擔當的風骨,是一位舉世公認的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戰略家和思想家。
鄧小平同志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兒子,把人民當至親之人。關於親人,我是這樣理解的,親人是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都不會舍棄你,而且總會站在你身邊,無微不至地關心你、守護你,甚至願意犧牲一切。鄧小平同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從撥亂反正到創辦特區,從恢復高考到聯產承包,從思想解放到一國兩制,從知青返城到對外開放。鄧小平的復出,不是一個人的復出,而是一個國家和時代的復出與轉變。他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不僅改變了這個時代,也必將繼續改變未來。
1977年,十屆三中全會一致通過《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定》,他在會議的發言時說:“作為一名老的共產黨員,還能在不多的余年裡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個人來說是高興的。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人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夠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應該老老實實地履行黨員的責任,聽從黨的安排。”短短幾句話,讓我們真切明白了這位“三落三起”、73歲高齡老人復出后,為何沒有選擇安度晚年,享受天倫之樂,而選擇負責當時最混亂、風險最大的教育科學工作的深層原因。
當時中央安排鄧小平同志任第一副總理,明確讓他負責國務院全面工作,可鄧小平同志卻說:“我想做一些具體工作。”教育和科技乃是事關國家命運的大計。於是,他選擇了隻管教育科技。上任伊始,從召開科學教育工作座談會入手,連續5天,不間斷與專家討論交流、集智納諫,並果斷作出當年恢復高考的決定。面對反對和質疑,鄧小平同志的一句“出了問題,我鄧小平負責”,擲地有聲、鏗鏘有力,至今縈繞耳旁,久久不能散去。就這樣,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國,全國有1160萬人報名參加,這次高考,無疑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考試。
有這樣一個場景,在北京大學經濟系的開學典禮上,北京大學原校長馬寅初看到這個特殊的班級,既有叔侄同班,也有夫妻同班,於是笑著對同學們說:“這真是世界奇觀!”那一代人因高考改變命運,現在他們中的不少人仍然活躍在社會各個領域,有的已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行業領軍人物。現在看來,何止那一代人,整個國家,乃至歷史前進的方向,都伴隨著這位老人的復出悄悄地改變了。
思想的解放是最大的解放。十年動亂造成的惡劣影響,不僅表現在物質的匱乏,更體現在思想的僵化。為此,鄧小平同志帶頭推動了“檢驗真理的標准”大討論,並在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為全會奠定思想基礎。同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明確把黨的工作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那段時間,鄧小平同志馬不停蹄出訪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家,推動成立深圳特區,提出“殺出一條血路”。
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在參觀日產汽車組裝時,看到流水線上的機器人正取代人工精准焊接車體,對比長春汽車制造廠,面對媒體遺憾地說:“我們落后了二十年。”如此真誠坦率,讓記者們驚呼不已。在參觀日本鋼鐵廠時,看到軋鋼機的生產年份是1969年,長嘆一口氣說:“我們在折騰,人家在搞自動化。”正是這次訪問,兩國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促成投資200億美元的上海寶鋼建設。
還是1978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大慶油田,問現在大慶工人的平均工資是多少。回答:44元6角。鄧小平搖搖頭說:“太低了!貢獻大,薪金就應該高。按勞分配原則具體怎麼落實,需要研究。但是,不能搞平均主義,平均主義害處太大。”當看到大慶油田工人還在住帳篷房時,鄧小平同志說:“現在讓工人們再住‘干打壘’,不是自豪,不是成績,不是光榮,隻能說是我們的工作跟不上。工人們還是在拼命地干活,他們的居住條件竟是這個樣子!如果社會主義老是讓我們的產業工人住在這樣簡陋的房子裡,還要這社會主義干什麼?”在此后的若干年裡,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要消滅貧窮,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
1979年4月,鄧小平同志偕家人攀登黃山,與時任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的萬裡同志約法三章:不得封山清場、不得層層陪同、不得對外宣傳。在爬山過程中看到身后有數百名游客時,主動站到一旁,大聲說:“請同志們先走。”游人堅持說:“請小平同志先走。”鄧小平同志笑著解釋道:“我年紀大了,走得慢,還是請大家先走吧。”同時,對提出合影、簽字留念的來者不拒。點滴小事見真情。從中不難感受到鄧小平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第一位,與人民心連心、心相印的高尚情懷。
“天地之間有杆秤,秤砣就是老百姓”。1984年10月1日,在新中國成立35周年慶典活動中,出現驚奇一幕,隻見在天安門城樓前游行隊伍中,突然自發地展開一條橫幅,寫著“小平您好”!頓時廣場上一起高呼:“小平您好!”多麼朴素、多麼親切呀!這是來自人民內心的呼喚,是一種沒有距離感的親情流露。事實証明,一個人,唯有一心為百姓著想,為人民謀利,人民才會擁護他,愛戴他,追隨他。鄧小平同志就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