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初,廣西省政府主席俞作柏、省綏靖司令李明瑞,發動反蔣戰爭。不出我們黨所預料,俞、李反蔣不到半個月便以失敗而告終。12月13日,鄧小平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決定由張雲逸、俞作豫等同志率領五六千人在南寧舉行革命兵變,然后揮師左、右江,開始了廣西革命斗爭史上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進軍。警備第五大隊,由李明瑞、俞作豫率領從水陸兩路向左江地區龍州開發,鄧小平、張雲逸等同志率領警備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也從水陸兩路並進,開赴右江地區百色。
10月20日,鄧小平、張雲逸等率領的部隊同時到達恩隆縣(今田東縣)平馬鎮后,鄧小平立即召開會議,明確提出了我們黨在右江地區的根本任務和當務之急,就是做好建立紅軍和做好百色起義各項准備工作。
部隊進駐百色后,鄧小平考慮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傳輿論工作。他回憶起當年在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時,曾看到列寧撰寫的《從何著手》一文中的論述:“沒有政治機關報,就不能有稱得上的政治運動的運動﹔沒有政治機關報,就絕對不能實現我們的任務——把一切政治上不滿和反抗的分子集合起來,用他們來壯大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鄧小平覺得辦報刊是件迫在眉睫之事,於是,立即親自草擬籌辦《右江日報》和《士兵之友》雜志的計劃。
很快,《右江日報》創刊號問世了。該報每周的宣傳綱要和社論,鄧小平都親自審閱批示。
一天,晚飯后,一位叫孫醒儂的年青女學生來找鄧小平匯報宣傳鼓動工作。匯報完后,她思索一下說:“百色五中師生們叫我教他們唱革命歌曲,我不知道教他們唱哪首歌曲才好。”
“你就教他們唱《國際歌》嘛,這是一首好歌。”
“《國際歌》,我還不會唱呀。”“來,我先教你唱。”
於是,鄧小平以滿腔的激情,一句句地教唱了起來:“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鄧小平教唱之后,孫醒儂很快會唱了。她就到百色五中教唱這首歌,師生們也很快學會了。
有一天,鄧小平應百色五中學生自治會的邀請,向全校師生職工作了精彩的國內外形勢報告。結束后,他高興地說:“師生們,大家唱首歌,好不好?”
師生們齊聲說:“好!”
孫醒儂站起來提議:“請鄧代表給大家指揮唱《國際歌》,好不好?”
師生們立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鄧小平笑了笑,揮舞著雙臂,指揮大家高唱《國際歌》。那激昂悲壯、有千鈞之力的戰斗旋律,震撼著師生們的心,引起他們內心強烈的共鳴。當唱到“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時,大家的熱血隨之沸騰起來,被真理所點燃的烈火越燒越旺。當唱到“一切歸勞動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一旦把它們消滅干淨,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時,激起了大家對“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世道無比憎恨之情,連唱的聲音也帶著火藥味。當最后唱到“這是最后的斗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時,歌聲把全體師生之心帶到了斗爭的戰場。
這支團結、戰斗勝利的歌,先在學校,后在百色城內,繼而在廣大農村一傳十,十傳百,成為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最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藍啟渲)
(摘自《廣西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