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1日11:51 來源:中國文明網
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三季
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三季,將於2017年1月2日登陸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記住鄉愁》第三季共60集,1月2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晚20點播出,隨后還將在央視一套、九套,以及全國衛視頻道陸續播出。 鄉愁文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正是以此精神為指導,挖掘出深埋於歲月深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重新煥發出它們的頑強生命力,也再次堅定了中國人歷經數千年凝練而成的偉大信念和博大情懷,用電視語言加以悉心闡釋,結合最現代的傳播手段加以生動展示,讓當今受眾,尤其是更加年輕的一代,能夠充分地了解、認知並接受這些經過歷史長河洗禮的中國傳統文化信仰,從中深刻領會符合當下時代要求的民族精神,從中獲得支撐著我們在新時代不斷開拓進取的強大精神力量。
正如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央文明辦主任黃坤明在出席《記住鄉愁》第三季創作培訓班並發表講話時所說的,中華文化的根本優勢,在於有著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寶貴資源鑄就了中華民族持久而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滋養著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是我們必須堅守的精神高地,也是我們保持文化自信的堅強基石。《記住鄉愁》就是要讓人們在藝術鑒賞中,增進對中華文化的感情認同,充分認識中國文化的獨特優勢和發展前景,進一步堅定人們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每個離家在外的游子,都時刻挂念著內心深處那片足以安妥靈魂、寄托情思的家鄉故土,那一方水土,那一把鄉音,不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思鄉情愫,更堅定著每一個地方的文化自信。擁有獨特文化意義的鄉愁,讓中華民族之魂得以扎根,讓中華民族文化得以弘揚和傳承,它是中華文化獨特的精神載體和情感歸宿。
《記住鄉愁》劇照
第三季以“古鎮”為題續寫鄉愁
《記住鄉愁》第一、二季以超過百集的體量,關注中國古老村落,講述中國鄉土故事。第三季將以“古鎮”作為表現載體,集中展現中國古鎮風貌,梳理中國古鎮文化傳承,刻畫、記錄下現今中國,各地古鎮的生存狀態以及蘊藏其中的風情百態。
中國古鎮的發展起自秦漢,盛於唐宋。二十多個世紀以來,悠久的中國農耕文化和商業文化在古鎮上共生共存、包容互鑒,其中也涵蓋了與此相關聯的,包括開拓進取、精益求精、誠實守信、互利共贏等在內的商業操守和文化內涵,在此基礎之上形成的價值觀和鄉土情懷,也更加豐富了中國人獨特的內在精神世界以及對外的形象展示。
“一鎮一神韻,一鎮一味道。”為了將這一抹“鄉愁”立體化、生活化、追憶化,《記住鄉愁》第三季節目組深入生活,從生活現場和時代土壤中不斷汲取營養。走進古鎮,挖掘傳統的鄉規民約、行幫規范,探尋先人們世代遵循的倫理道德和行為准則,以及傳承了千年的禮儀規范和家風祖訓,將千百年來散落於民間的文化基因和片段有效地聯接在一起,把人們對於故土的鄉愁情感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地聯接在一起,希望藉此引領社會各界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重視、堅守與傳承,同時也以此重建海內外華人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這些,也是自《記住鄉愁》第三季籌備之初,節目組就一直奉行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標。
《記住鄉愁》劇照
千姿百態的古鎮建筑喚醒沉睡的鄉愁
《記住鄉愁》第三季將鏡頭聚焦中國古鎮的地緣文化和特色建筑,帶領觀眾們領略中國各地不同地域的古鎮地貌和風情風韻。
在第三季用60集篇幅書寫的中國古鎮當中,既有小巧精致的水鄉古鎮群,也有粗獷大氣的北方大院建筑群,有商賈大家的徽派古鎮群,和朴實無華的西北古鎮群,還有個性鮮明的嶺南古鎮群和清秀靈逸的湘黔古鎮群,以及頗具民族風情的南詔古鎮群和另類浪漫的西南古鎮群等等,豐富多彩,不一而足。這些古鎮不僅僅是中國特色區域文化的縮影,更是中國人以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崇禮謙讓等價值觀念為核心的哲學思想的完美體現。
此外,在古鎮建筑特色上,古老的民居建筑(如古街道、古院落等)、宗教建筑(古寺廟、道觀等)和公共建筑(宗祠、牌坊、橋梁、戲台和會館等),大都相連成片。這些遍布精美雕刻與繪畫,具有豐富內容的特色建筑,在外形上迥異於千篇一律的現代民居,無不讓人眼前一亮。看一眼家鄉的特色建筑,游子心頭沉睡多年的鄉情鄉願,瞬間就被喚醒了。
《記住鄉愁》劇照
中央電視台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