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一群幸福的樂山人。廚師、服務員、警衛……那一年,他們與小平面對面,將老人的音容長留心間。
翟文斌:我給小平做川菜
2014年8月18日,記者找到翟文斌時,64歲的他正在峨眉山的家中。說起34年前為小平同志下廚做飯的情景,翟老笑呵呵的,滿臉幸福。
1980年7月4日,時任峨眉山管理局報國寺管理站副站長的一級廚師翟文斌接到上級通知:馬上去萬年寺,准備在第二天為首長做一頓川味晚餐。“當時,具體是哪位首長要來根本不曉得,反正不敢怠慢。第二天才曉得,居然是小平同志!”翟文斌說,上了山才知道,首長提了要求,隻能准備“四菜一湯”。他立即轉換思路,將四菜一湯定為蘭花胡豆、白油豆腐、萵筍大蒜燒鱔魚、溜雪魔芋和豆花湯,主要突出峨眉山特產風味和鮮、香、嫩的菜品特色。
7月5日晚,小平同志一行從雙水井下到萬年寺,在寺內吃了翟文斌做的川味晚餐。小平吃得津津有味,連聲稱贊:“四菜一湯好,啥子都不要了!”他還笑著說:“我吃到地道的家鄉菜了!”
翟文斌站在一旁,懸著的心終於落了地:“得到首長的認可,當然很開心。”
2004年,54歲的翟文斌從成都峨眉山飯店副總位置內退,享受天倫之樂。
遙想當年,為小平做菜的那一刻,他還是個沒滿30歲的小青年。
紅珠山服務員:小平說話好親切
“呂福華、王志惠、張銀富、龔桂芬……”2014年8月11日,問及當年參與小平同志接待工作的
人員,紅珠山賓館人事部一口氣報出了幾個退休職工的名字。記者隨后分別進行了採訪。
“當時,我們是紅珠山招待所一二號樓的班長和樓長,能為小平同志服務,終身難忘!”張銀富、龔桂芬幸福地回憶道。她倆從紅珠山招待所退休后,都從峨眉山搬到了成都居住。
1980年6月下旬,紅珠山招待所接到樂山地委行署的接待通知,各部門迅速進行接待籌備:准備峨眉山特色食品、時令水果,對房間進行細致的打掃……
小平住房的服務工作由張銀富和龔桂芬負責。7月6日下午,小平同志一行從清音閣下山回紅珠山,住在二號樓套房。張銀富負責給領導送毛巾擦汗。小平接過毛巾,親切地說:“你們辛苦了!我們來給你們添麻煩啦!”溫暖的話語,讓服務人員心裡一熱。
龔桂芬從1979年調到紅珠山招待所工作,后來從客戶部經理的位置上退休。她回憶說,知道小平愛打橋牌,她們專門給小平房間准備了幾把藤椅和橋牌桌。
二號樓下有一棵很大的黃桷蘭樹,小平喜歡在樹下散步。老人家每天清晨6點起床,晚11點過睡覺,早晚都要在一二號樓間轉幾圈。服務員們的細致服務讓小平很滿意,多次表揚“紅珠山環境好,服務好,考慮得很周到、很細致”。
72歲的呂福華,在紅珠山招待所工作了40多年。小平來時,他任紅珠山招待所分管后勤的副經理。他介紹說,小平用餐很簡單,每頓四菜一湯。老人家喜歡吃老臘肉、豆花、雪魔芋燒鴨、回鍋肉和糖醋脆皮魚。
7月9日一早,天下著小雨,小平同志一行要離開峨眉山了。上車那一刻,小平突然想起,隨身帶來的中藥還忘在了房間。張銀富立即趕到小平住房,把中藥取出來交給了他。
做川菜、遞毛巾、准備橋牌桌椅、拿中藥
……與小平同志3天短暫的接觸,成為紅珠山服務人員回味終身的寶貴財富。
楊追奔:我為小平當警衛
記者認識楊追奔已久,卻對他參加小平來川警衛任務的經歷知之甚少。2014年8月18日,已從市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退休3年的他,與記者說起這段36年前的往事……
1978年,楊追奔正在成都警備區獨立第二團第二營四連擔任一排長。“那天,我突然接到上級通知,要我迅速到團部參加集訓,不能寫信,不能打電話,隻帶背包,不帶武器。”一到團部才知道,他們20多個排以上年輕干部擔任的是為小平同志在蓉期間的警衛任務。
經過一天的准備,他們一部分在賓館、一部分在機場開始了警衛工作。楊追奔被分配到了機場衛隊。1月31日下午,小平同志的專機到達雙流機場,隨行的還有外交部領導和新華社記者。楊追奔和另一名警衛站在飛機舷梯旁,向每一位領導致敬。
小平在成都停留了3天,宿金牛賓館,之后赴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2月3日下午,小平與警衛戰士合影留念。迎著熱烈的掌聲,小平神採奕奕揮一揮手,道一聲:“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然后,他高興地坐了下來,留下珍貴的瞬間。“那張合影上有六七十個人,我就站在小平同志身后一米多的位置。他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了永生難忘的印象。”
幾天后,小平同志從尼泊爾返回雙流機場,休息了一個小時又飛回北京。這一次擔任警衛的,依然是幾天前參與任務的干部戰士。
那一年,楊追奔27歲。幾天之內,他與小平同志3次接觸,幸福的感覺,延續至今。(王京川)
(據《樂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