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領袖人物紀念館

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

2016年10月25日09:37    來源:廣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他指出:“一個革命政黨,就怕聽不到人民的聲音,最可怕的是鴉雀無聲。”他還形象地將疏導社會情緒稱為“出氣”,強調“群眾有氣就要出”“有氣就能出”。

  “人不平則鳴,水不平則流。”群眾的聲音是多樣化的,既有支持稱贊之聲,又有反對批評之音。群眾發牢騷,有意見,說明我們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也說明他們對我們有信心、有期待。隻喜歡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聲音”,對“牢騷”敬而遠之,避而不聽,甚至容不下任何分歧和意見,就會使自己陷入了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境地,甚至踏入“雷區”、踩上“紅線”。

  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意願,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服務群眾,把維護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黨的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保持黨同人民血肉聯系的根本。鄧小平曾語重心長地告誡廣大領導干部要“憂民”,要關心群眾疾苦。領導干部作為“關鍵少數”,能不能包容異見與不同聲音,有沒有聞過則喜、洗耳恭聽的風度,直接影響著“局地小氣候”的風向。“親民者,民必近之”。隻有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冷暖挂在心上,把“親民、便民、利民、護民”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才能贏得民心,樹立威信。

  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對網上那些出於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領導干部如果不具有容人之言的雅量,對群眾的牢騷和意見就難免會如芒刺背,甚至可能做出不明智之舉。這非但不利於推進作風轉變,而且本身也是官僚主義作風。隻有容得下批評,善於從“街談巷說”吸取真經,才能化怨氣為共識,變分歧為力量,積極改進作風,致力解決問題,也才能科學決策,推動工作,促進發展。 (本報記者 趙大國 整理)

(責編:秦晶、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