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治軍一向以嚴格著稱。戰爭年代打了勝仗,上級開會常常會以握手表示祝賀和褒獎。但1946年的中秋節,鄧小平卻召開了一次“不握手會議”,回顧這次會議,對於今天我們的工作仍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打了個大勝仗,卻挨了個“大批評”
1946年6月下旬,國民黨對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時,先后以193個旅(師)、160余萬人對中原解放區、華東解放區(含山東、華中兩解放區)、晉冀魯豫解放區、北滿和南滿、陝甘寧解放區以及廣東各游擊區和海南島解放區發動進攻。其戰略企圖是:以主要的鐵路干線為軸線,主力由南向北進攻,首先奪取和控制各解放區的城市和交通線,並殲滅解放軍的主力﹔或將黃河以南的解放軍逐步壓迫至黃河以北,然后聚殲於華北地區。為實現上述企圖,首先以藏漢行營主力和鄭州綏署一部,共25個旅圍攻中原解放區。
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根據預定計劃及敵之部署和行動,決定中原軍區主力向豫北、陝南、鄂西、皖西等地突圍,拖住敵人﹔華中軍區主力先在蘇皖解放區內線打幾個勝仗,創造與暴露敵人弱點,而后以華中、山東兩軍區主力分由淮河南北向津浦線出擊﹔以晉冀魯豫軍區主力自開封、徐州之間向南出擊。中原解放軍自6月底開始突圍,到8月上旬,敵人圍追堵截的兵力增加到30多個旅,並大部被我牽制到豫西、陝南地區。進攻蘇皖和晉南的敵人,在遭我殲滅打擊之后,國民黨又繼續向這兩個地區增兵。這時,敵整編第68師3個旅分布於長坦、開封、杞縣地區,整編第55師3個旅分布於考城、蘭封至商丘之線,主力在商丘地區。虞城、劉堤圈及其以東之鐵路沿線和汴徐段以南的10多個縣城的守備部隊都是地方團隊。因此,中央軍委批准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隴海戰役,要求在1個月內,殲敵2至3個旅,佔領開封、徐州之間的鐵路線和路南十幾個縣城,配合蘇皖我軍挫敗敵人的進攻,以迫使敵人從中原方面抽調兵力向東向北增援,使中原解放軍能在豫西、陝南、鄂東、鄂中、鄂西、皖西等處立足生根。
8月10日,晉冀魯豫野戰軍發起隴海戰役。野戰軍分為左右兩路,左路軍由七縱司令員楊勇統率﹔右路軍由三縱司令員陳錫聯指揮,六縱司令員王近山也率部參加。各路部隊在隴海路開封至徐州段150公裡寬的正面上,突然向隴海路蘭封、黃口段沿線之敵發起攻擊。戰斗到11日拂曉,第6縱隊攻克蘭封城,第7縱隊攻克碭山城和車站。接著於11、12日,各部隊先后又攻克李庄集、楊集、劉堤圈、柳河集、李壩、野雞崗、蘭封、羅王諸車站,殲滅守敵5000余人,控制與破壞鐵路150余公裡。迫使敵人從追擊中原解放軍的部隊中抽調整編第41、第47、第3師回援開封﹔抽調整編第11師及徐州的整編第88師、進攻淮南的第5軍回援碭山和徐州地區。
隴海戰役於8月22日結束。這一戰役,我殲滅敵正規軍約2個旅,連同保安團隊共1.6萬余人,攻克縣城5座,車站10余處,破壞鐵路150余公裡,截斷了敵人東西交通干線,給敵人以很大的震動,迫使其不得不將追堵中原解放軍的3個整編師和已投入及准備投入華東戰場的精銳第5軍、整編第11師調到冀魯豫戰場,因而也打亂了敵人南線作戰的計劃,減輕了中原解放軍
的負擔,並配合了華東人民解放軍的作戰。這一戰役又是晉冀魯豫區野戰軍主力投入自衛反擊戰的第一仗。戰役的勝利,大大鼓舞了軍民的信心,對爾后進行內線作戰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碭山城是由楊勇率部指揮攻下的,正當部隊慶祝勝利之時,晉冀魯豫野戰軍政委鄧小平趟著泥水來到了地處前線的一處農家小院,立即召開了團以上干部會。鄧小平在會上說,隴海戰役你們打得好,4天消滅了敵人幾千人,繳獲了不少武器,解放了碭山。但必須指出,你們有人嚴重違犯了群眾紀律,在戰斗中損壞了不少群眾的家具鍋碗等。你們在作戰中犧牲了那麼多人,為的是什麼?不是為了解放人民群眾嗎?為什麼又要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
正當鄧小平講話之時,敵人的飛機又飛到頭頂上來了,人們擔心鄧小平的安全,楊勇親自去高處觀察飛機的動向。鄧小平看著楊勇大聲說:“楊勇,怕什麼。有什麼關系呢,敵人的飛機不是天天來嗎?”鄧小平接著說:“違反了群眾紀律,就得不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沒有人民群眾的支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你們要認真賠償群眾的損失。”楊勇等部隊領導當場承認了錯誤,並立即進行賠償工作。
事后,楊勇對人說:隴海戰役打了個大勝仗,卻挨了個“大批評”。
“這次開的是不握手會議”
隴海戰役結束后不久,國民黨軍在鄭州、徐州兩個方向又集中了幾十萬人向冀魯豫和豫北地區展開大規模進攻。9月初,晉冀魯豫野戰軍決定發起定陶戰役,打擊敵西路援軍。5天之內殲敵1萬7千人,活捉敵中將師長趙錫田。蔣介石十分惱怒,撤了國民黨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的職。毛澤東致電劉鄧:慶祝你們殲滅第三師的大勝利,望傳令全軍嘉獎。
攻克定陶一仗,打得十分勇猛。但是,由於勝利,前線部隊中開始滋長一些驕傲自滿的情緒,有的指戰員也開始不檢點,個別部隊的斗志有所鬆懈,軍民和官兵的團結也出現了問題,一些部隊在動用民力方面不注意維護群眾利益。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必定會給人民解放事業造成極大的損失。鄧小平感到侵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已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須開一次整頓紀律、增強斗志的會議。
9月10日這天正好是中秋節,三縱司令員陳錫聯、六縱司令員王近山、七縱司令員楊勇接到會議通知后,高高興興到司令部開會,他們滿以為隴海、定陶這兩仗打得不錯,也打得很辛苦,戰果也不小,開會又恰逢過中秋節,可以到司令部去吃月餅了。心裡樂滋滋地想著,他們一路興沖沖地來了。不料,一到開會的地方,他們卻有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氣氛非常嚴肅。於是心裡不免疑雲頓起。這次開會講什麼呢?是要部署重大行動吧?……當參加會議的縱隊領導干部滿面春風地向鄧小平政委伸出手來的時候,鄧小平搖一搖手,一臉認真地說:“這次開的是不握手會議。”鄧小平這一出人意料的話,一時間讓各縱隊首長面面相覷、不明就裡。
“教育終生難忘”
會議開始了,鄧小平開宗明義地說:“今天我們把大家請來,不是歡度佳節、慶祝勝利,而
是要開一個不握手的會議。我們不要以為打了兩個勝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歡,心滿意足,你好我好,什麼都好,要更多地想想自己的不足。自邯鄲出發以來,我們的工作做得怎樣?群眾紀律怎樣?軍民、官兵的團結搞得好不好?部隊的指揮和戰斗作風還存在哪些問題?希望大家就此發言吧。”為了以利再戰、取得下一步更大的勝利,鄧小平高瞻遠矚、作風嚴厲、沉著淡定,打破先表揚后批評、先講成績再說缺點的一般常規程式,直截了當地指出自邯鄲之戰勝利后部隊在群眾紀律、軍民關系、官兵關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接著,劉伯承司令員、李達參謀長和張際春副政委也依次發言,指出部隊中大量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會場下面鴉雀無聲,各縱隊領導干部肅然聆聽。
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又從飯后開到下午近兩點。聽說敵五軍和十一師逼近了,但就是不散會。趁著會議休息的空隙,陳錫聯找到楊勇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看來,今天咱倆不做自我批評,恐怕就散不了會!”“是啊!”楊勇也十分敏銳地察覺到這種兆頭。陳錫聯、楊勇都知道,六縱王近山也到會了,他在大小楊湖作戰中打得挺出色,是這次會上受表揚的。楊勇自然明白陳錫聯的意思,就對陳錫聯說:“一會兒我先檢討。”回到會場,楊勇首先發言:“七縱軍民、軍政關系不好,仗也打得不好,所有這些我全都負責。我回去后,要好好進行整頓,提高斗志。”陳錫聯接著楊勇的話,也在會上作了檢查,並說:“三縱發生的問題,全都由我來負責。”
聽到這裡,鄧小平覺得會議達到了預期的目的,說:“會議就開到這裡,現在散會。”
幾十年后,曾經參加這次“不握手”會議的楊勇這樣說道:這次召開的“不握手”會議,雖然沒吃著月餅,但自己所受的教育是終生難忘的。
鄧小平對手下的戰將是很愛護的,之所以在打勝仗之后不與他們握手,召開“不握手會議”,一方面,是因為部隊雖然接連奏捷卻開始滋生驕傲情緒,有些人隻顧打仗而不顧群眾紀律。打勝仗不能以犧牲部隊作風紀律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民群眾利益作為代價,如果那樣我軍和國民黨的部隊就沒有了區別,人民軍隊也將會失去民心。在他的心裡功是功,過是過,不能將功補過,不能因功蓋過。而且有問題就要對其提出批評,促使其改正,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另一方面,充分表現了鄧小平堅持原則,一視同仁的精神。陳錫聯、楊勇等都是鄧小平的愛將,但對他們的部隊發生違反群眾紀律的事,鄧小平一樣鐵面無私、不留情面,讓他們下不來台。再者,也說明鄧小平不怕得罪人,不當“老好人”,不搞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鄧小平曾指出:“我們開會,作報告,作決議,以及做任何工作,都為的是解決問題。”開會是為了了解情況、傾聽意見、集思廣益,發現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是研究問題、指導工作、促進落實的基本手段。因此,會風就是黨風,就是作風。會風見証領導干部的品格,體現領導干部的作風。1946年中秋節召開的“不握手”會議,不僅體現了鄧小平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一貫品德和風范,也為當今領導干部提供了一面鏡子、一把尺子。(記者 趙大國 整理)